教案示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有关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基本操作
2.树立化学中定量分析的科学思想
3.学会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方法
[重点难点]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基本操作和误差分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提问: 如何配制0.9%的生理盐水500 g?
提示:那么,如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
度的溶液呢?
回答: 称取 4.5 g 氯化钠固体加入
495.5 g蒸馏水,搅拌溶解.
[板书]
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
1.主要仪器:容量瓶
提示:请同学们观察容量瓶的形状、刻度
规格和标识温度,思考其使用时的注意
事项。
强调:强调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 只能
配制所标识体积的溶液.
观察,认识,理解:
(1)容量瓶的规格和标识温度
容量瓶是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
度的溶液的量具,有不同的规格,
如:50 mL、100 mL、250 mL、500
mL、1 L 等,容量瓶具有标识温度,
一般为 20℃,表示在该温度下当液
体的凹液面下缘刚好和刻度线相切
时,液体的体积恰好与瓶上注明的
体积相等.
(2)容量瓶的使用:
容量瓶在使用时要首先检查其瓶
塞接口处是否漏水. 拿持容量瓶时
要避免用掌心握住容量瓶的瓶肚,
以免手心温度使容量瓶膨胀而影响
其体积的准确性. 另外, 洗涤容量
瓶时只应蒸馏水清洗, 不能烘干.
[讲解并操作演示]
2.配制的的操作步骤
(1)计算量取,计算配制溶液所需的
固体的质量或浓溶液的体积, 然后量取
液体或称量固体
(2)溶解或稀释.
(3)转移,将冷却后的溶液转移至一
定体积的容量瓶中.
(4)洗涤,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2—3
次, 洗涤液一并转移至容量瓶中。
(5)定容摇匀,当加水至接近刻度 2
—3 cm 处, 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
溶液的凹液面下缘刚好和刻度线相切.
盖好瓶塞, 用手按住瓶塞, 上下倒转容
量瓶几次, 使溶液混匀.
(6)贮存,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至贴
有标签的试剂瓶中贮存.
理解:操作中严格规范
(1)用天平称量固体时要用称量纸,
但称量 NaOH 等溶液潮解的固体时
必须在烧杯中称量.
(2)必须在烧杯中进行, 因为某些
固体溶解或强酸稀释的过程中会有
明显的热效应, 因此必须搅拌冷却.
(3)转移必须用玻璃棒引流, 防止
在转移过程中溶液溅出。
(4)保证全部溶质均转移入容量瓶
中, 防止溶质损失以影响所配制的
溶液的浓度.
(5)用胶头滴管加水是为了定容的
准确性, 观察液面必须平视.
(6)容量瓶不能贮存溶液.
[录象演示]
观察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实验录
象
观察
[讨论] 下列实验操作对所配制的溶
液浓度有何影响?
(1)转移时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2)定容时俯视观察达到凹液面下缘
和刻度线相切.
(3)配制溶液前,容量瓶中有少量水,
未干燥.
讨论,回答:
误差分析的基本方法: 从 c=n/V入
手, 溶液的浓度和溶质的物质的量
成正比, 和溶液的体积成反比.
(1)溶质有损失,其物质的量偏低,
因此溶液的浓度偏低.
(2)俯视观察达到凹液面下缘和刻
度线相切,实际液面低于刻度线,溶
液的体积偏低,因此溶液的浓度偏
高
(3)对溶液的浓度没有影响。
[课堂检测]
1)对于体积相同, 物质的量浓度也相同的两种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质的质量一定相同 B.溶液的质量一定相同
C.溶质的物质的量一定相同 D.溶液的密度一定相同
2)把 22.4 L(标况)的 HCl气体溶于水, 配成 500 mL 溶液, 则该溶液中 Cl-
的 物 质 的 量 浓 度 为
( )
A. 1 mol·L-1 B. 2 mol·L-1 C. 0.5 mol·L-1 D. 0.02
mol·L-1
3)实验室需用 480 mL 0.1 mol·L-1 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 mL容量瓶进
行 配 制 , 以 下 操 作 正 确 的 是 :
( )
A.称取 7.68 g 无水硫酸铜, 配成 480 mL 溶液
B.称取12.0 g 胆矾, 配成 480 mL 溶液
C.称取 8.0 g 无水硫酸铜, 配成 500 mL 溶液
D.称取12.5 g 胆矾, 配成 500 mL溶液
[课堂检测答案]
1)C 2)B 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