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6 16:18:3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高一.ppt(85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0 0 类别 : 课件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 础 复习提纲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一、 三大产业的划分 二、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 三、农业的含义 四、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五、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 六、农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 七、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八、产业化经营 九、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十一、高考试题分析 第一产业: 农业 ① 按人类活动的历史顺序和各行业的性质可划分: 第二产业: 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 除第一、二产业外的所有行业 1 、三大产业的划分 ② 处理好三大产业的关系: A、三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B、存在问题和相关政策: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一、二、三产业的关系还不协调。 今后必须大力加强第一产业,调整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 展第三产业。 C、意义:处理好三者关系,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有 利于社会的稳定。 ③ 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 发展中状况,通常通过其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 值中的比重来表示。 2 、国民生产总值 [ G N P ] 与国内生产总值 [ G D P ] ① 各自含义: GNP: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部门生产的 最 终产品的和劳务总量的货 币表现。GDP: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在其领土范围 内, 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 的最终产品 和劳务 总量的货币表现 。② 关系: 区别: A、计算方法、计算范围不 同 B、含义不同 联系:都是综合反映一国国民经济 活动 的重要指标。③ 意义:统计这二项指标,能把三大产业的水平和劳务 成果反映出来,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也便于 进行国际经济的横向比较。 3 、农业的含义 ① 农业的含义:人们利用动植物的生长 机能,采取人工培养和养殖的办法,以取 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② 分类:﹝按生产经 营的范围分﹞ 狭义农业:种植业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广义农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 、渔业 4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 用 ① 国民经济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 门。 ② 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 本。 ③ 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 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 必要条件。 ④ 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 与进步的保障。 5 、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 农业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发展速度仍然相 对滞后,农业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 环节。具体表现在: ① 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 水平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 力差。 ② 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 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 ③ 农业生产面临着可耕地少,人口多 的国情,农业资源 人均占有量在世界 上属于低水平,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最 大制约因素。 6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 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 础 粮食是农业的 基础农业的基础 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 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 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 能否保持独立自主的大问题。 因此,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的 基础地位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 7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 两高一 优” 具体要求 一靠政策 二靠科技 关 键 三靠投入 物质基础 保证 重要措施 四靠产业化经营 五靠调整优化农业结 构 前提 8 、产业化经营 ① 必然性: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 ------- 产 生小 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 --------实行产业化经营,引导 农民 进入市场 -----扩大农业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 -----推 动农 业现代化。 ② 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龙头 企业为纽带,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经营 方式。 ③ 意义 A、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 C、促进了农技的运用,提高了农产品的竞争力 。 D、有利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B、有利于农产品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9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A、大力调整农产品结构,优化品种 ,提高质量,面向市场生产。 B、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畜牧业、 水产业的发展。 C、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的区域布局,发 展特色农业,发挥各地农业的比较优势 。 ① 原因:农产品相对过剩 ,供求关系发生重大 变化。② 意义:有利于解决当前农产品销售不畅,农 民收入增长缓慢等急需解决的问题。 ③ 措施: 10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① 含义:它包括农村中镇、乡、村举办 的集体企业,各类型的合作 企业,个体 企业及股份制企业等形式。 ② 地位、作用: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积 极发展乡镇企业是繁荣我国农村经济、增 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国民经济 发展的必由之路。A 、肩负着农业现代化的重任。 B 、肩负着转移农村剩余劳力的重任。 C 、肩负着实现农民小康水平的重任。 11、高考试题分析 [ 1 ] ①“ 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 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 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农村、农民、农业问题如 此重要,是因为: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第一产业 B、农民收入水 平比较低 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D、农村改革首先取得 突破 ( 98、上海)分析:题干问的是农村、农民、农业问题重要性的原因,应从地位上找原因。 A 项是就农业 在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和农业的性质 来说的,不选。 B 、 D 项与题意不存在因果关 系。 [ C ] 12、高考试题分析 [ 2 ] ② 江主席说,在我国,主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始终 是一种战略性的特殊商品。如果农业长期得不到应有 发展,工业早晚也要掉下来,最后不得不进行大调整。 这说明 A、农业起着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 B、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直接关系着人民的正常生活 和国家安危 C、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D、任何时候都应先发展农业再发展工业 ﹝ 99、广东﹞ 分析:题干是说明农业和粮食生产对于国民经 济的重要意义。 A 项错误,因为工业才是国民 经济的主导。 D 项也是错误的。因为工业发展 和农业发展应该是相互协调,而不是谁先发展 的问题。 [ BC ] 13、高考试题分析 [3] 某地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 ,开发出优质、高效、符合消费者需要的新产 品,使这些产业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这个事 例说明 A、传统产业能够改造成高新技术产业 B、高新技术产业将完全取代传统产业 C、技术进步是是产业创新的动力 D、技术进步是市场开发的结果 ( 98、上海) 分析 :某地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 ,开发出优质、高效、符合消费者需要的新产品,使这 些产业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这个事例生动说明技术进 步是产业创新的动力, C 项是正确的。传统产业能够改 造成高新技术产业是因果颠倒;传统产业不可能被高新 技术产业将完全取代;这里不涉及技术进步和市场的关 系,因此,不选 A 、 B 、 D 项。 c 谢 谢 大 家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6 16:21:00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