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6 16:19:35
[转发]质量守恒定律 高一.ppt(1.67M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第 6 页
第 7 页
第 8 页
第 9 页
第 10 页
第 11 页
第 12 页
第 13 页
第 14 页
0 0 类别 : 课件
  问题: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 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 如镁条燃烧生成的氧化镁,酒精燃 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等等。 请同学们思考: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没 有变化呢?   方案一: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 中,放入一粒火柴大小的白磷。在锥形 瓶口套一个气球,将锥形瓶放在托盘上 用砝码平衡。然后,取下锥形瓶,用酒 精灯给锥形瓶加热,白磷燃烧。待锥形 瓶冷却后,重新放在托盘天平上,观察 天平是否平衡。 活动探究一:质量守恒定律内容。 实验方案 方案一 反应物名称、颜色、 状态 生成物名称、颜色、 状态 实验现象 天平是否平衡 分析 白磷,白色固体;氧气,无色气体 。 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 是 反应前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物质质量 总和   方案二:在 100ml烧杯中加入 30ml稀硫酸铜溶液,将几根铁钉用砂纸 打磨干净,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 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 称得的质量 m1。待溶液颜色不再改变 时,将盛有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烧杯放 托盘平平上称量,记录称得质量 m2, 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 活动探究一:质量守恒定律内容。 实验方案 方案二 反应物名称、颜色、 状态 生成物名称、颜色、 状态 实验现象 反应前总质量 反应后总质量 分析 硫酸铜溶液,蓝色液体; 铁钉,银白色固体。 硫酸亚铁溶液,浅绿色液体, 铜,红色固体。 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 m1 m2 m1=m2 (反应前质量=反应后质量) 资料    1774年,拉瓦锡用精确的定 量实验研究了氧化汞的分解和合成 反应中各物质质量之间变化关系。 他将 45.0份质量的氧化汞加热分 解,恰好得到 41.5份质量的汞和 3.5份质量的氧气,于是他认为化 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 物的质量总和是相等的,而且反应 前后各元素的质量也保持不变。 总结规律   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化 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 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 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活动二: 质量守恒定律是否对任何化学反应都适用。   方案一:取一只蜡烛粘在一小块玻璃 片上,将玻璃片和蜡烛一起放在托盘天平 上称量。点燃蜡烛,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 ? 实验方案 方案一 反应物名称、颜色、 状态 生成物名称、颜色、 状态 实验现象 天平变化 分析 蜡烛,白色,固体;氧气,无色,气体。 二氧化碳,无色气体;水蒸气;无色气体。 蜡烛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天平在反应后向右倾斜。 产生的 CO2气体与水蒸气逸散到空气中。   方案二:取一根砂纸打磨干净的长镁 条和一个石棉网,将它们一起放在托盘天 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在石棉网上 方将镁条点燃,将镁条燃烧后的产物与石 棉网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比较反应 前后的质量。 探究活动二: 质量守恒定律是否对任何化学反应都适用。 实验方案 方案二 反应物名称、颜色、 状态 生成物名称、颜色、 状态 实验现象 反应前总质量 反应后总质量 分析 镁条,银白色固体;氧气,无色,气体。 氧化镁,白色粉末。 镁条燃烧,发生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的热。 m3 m4 m3< m4,镁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氧化 镁,镁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等于 氧化镁的质量。 小结:   质量守恒定律,对于任何化学反应都 适用。   方案:以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为例,从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 说明化学反应必定质量守恒。 活动探究三: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这是因为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 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所 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在化学反 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 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小结: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 课堂小结:    1、质量守恒定律指参加反应的各物质 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 量总和。    2、质量守恒定律对于任何化学反应都 适用。    3、化学反应过程,就是参加反应各物 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 物质(生成物)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 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课后习题: 请同学们做课本 P95—96  1(1)、 2、 3、 4。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6 16:20:12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