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鲁迅中学05-06期中测试高中语文第四册模拟试卷(附答案) 高二.doc(107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北京市鲁迅中学 05-06(二)期中测试
高二年级 语文试卷(张京辉编)
班级﹍ ﹍ ﹍ 姓名﹍ ﹍ ﹍ 学号﹍ ﹍ 成绩﹍ ﹍﹍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1、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丛冢zhǒng 嗔怒chēn 置之度外dù 肩胛高凸jiǎ
B.租赁lìn 猪圈juàn 自惭形秽huì 冠冕堂皇guàn
C.寒伧chen 镯子zhuó 关门打烊yàng 服服帖帖tiē
D.两讫qì 癖好pǐ 面面相觑qù 轻手蹑脚ni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回嗔作喜 锱铢必较 懵懂顽童 涎皮赖脸
B纨绔子弟 敛声屏气 买椟还珠 水泻不通
C明辨是非 暄赫一时 文过是非 既往不究
D气宇轩昂 坐收鱼利 作客他乡 别无长物
3、选出对加线词语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身材年纪)
B行为偏僻性乖张(偏激) 可怜辜负好韶光(浪费)
C这两个人来的不尴尬。(鬼鬼祟祟,不正派。) 吾累随丞相经阵(经历战争)
D马谡见事不谐(不顺利) 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神态)
4、依次填人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被列为国家重点规划项目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编纂工程,经过语言专家们十一年的努
力终于 ,该词典将在最近出版发行。
②语文的能力层级是将学习和考试中所涉及的学科能力进行分解,得出学习语文所需的基
本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加以 而成的。
③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人们总是把伸张正义的希望 那些有侠肝义胆的英雄身上,因
此像鲁智深这样的人才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A.告罄 调和 寄于 B.告竣 整合 寄予
C.告竣 整合 寄于 D.告罄 调和 寄予
5.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 ( )
A. 在雄辩的事实面前,他们捏造事实、混淆视听的伎俩一览无余。
B. 伊拉克人随时都有一种朝不虑夕的感觉,平平常常的离别极有可能变成
生离死别。
C. 美国新研制的重磅炸弹落在巴格达的建筑上,那里顿时沸反盈天。
D. 事件发生之前,政府没有建立一个运行有效的预警系统,老百姓只能在假想中自我分析,
因此,这次“非典型性肺炎”所引起的恐慌,并非空穴来风。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并且从不矫饰,一切如实说来,率
真而又自然。
1
B不知是曾几何时,报纸书刊杂志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缅怀往事的文章,慨叹现代生活中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
C我们顺利地按照高老头画的那张简图找到了深山中的那位猎手。
D他取得成绩的关键在于他善于动员和启发同学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清代曹雪芹创作、高鹗补续的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
B.《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它是在流传的宋元话
本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的。
C.罗贯中,太原人,别号海湖散人,代表作品是《三国演义》,又称《三国志通俗演义》,
他被称为“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D.《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编者冯梦龙,收录的是宋元明文人
仿照“话本”创作的“拟话本”。
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 8、9题: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
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
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近黛
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
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
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况着林
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
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8、对“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一句,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两个人有“一见如故”的感觉,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他们性格有相通之处,为后文描
写作了铺垫。
B与黛玉前面的心理活动“好生奇怪,倒好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相呼应。
C确实宝玉胡说,因为他们是不可能见过面的,这里表示宝玉一下子对黛玉抱有好感,所
以才这样说。
D与《红楼梦》开头的关于“木石前盟”的富有神化梦幻色彩的描写相一致。
9、黛玉在回答贾母的“念何书”时说:“只刚念了《四书》”;而回答宝玉的“可曾读书”
时却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这里的回答不同,是因为:
( )
A黛玉知道宝玉读书多,所以不敢在宝玉面前说读过《四书》,说明了她的机敏和谨慎。
B由于贾母说:“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罢了!”黛玉的改口说明她“步
步留心,时时在意”,处事机敏和细心。
C再次回答虽然说法不同,意思却没有区别,也没有矛盾。这是作者写作时为避免前后重
复所致。
D黛玉知道宝玉不喜欢读书,她的回答是为赢得宝玉的好感,表现出她的聪明、机敏,善
于见机行事。
2
阅读下文,完成 10、11 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
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
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10.选出注音不正确的一项 ( )
A.祖母刘悯臣孤弱 悯:m ǐn
B.门衰祚薄 祚:zuò
C.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期:qī
D.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茕:qi ónɡ
11.对下列句子中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以险衅 衅:祸患
B.慈父见背 背:背离、抛弃
C.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终:也
D.而刘夙婴疾病 婴:婴儿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 12—15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
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
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
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2、下列词语中加点词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
苏子愀然 (容色改变的样子)
正襟危坐 (端正)
下江陵 (向下游到)
顺流而东 (向东进发)
酾酒临江 (斟酒)
渔樵于江渚之上 (江中小岛)
驾一叶之扁舟 (小船)
渺沧海之一粟 (眼泪)
13、下列加点词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中“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 )
A、终葬于先人之北,然后惟其所愿
B、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C、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相同的一项是( )
3
A A
BV
C
D
A、侣鱼虾而友麋鹿
B、舞幽正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C、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D、沛公军霸上。
15、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
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 客人因见月出东山的景象,并看到这里的地理形势,从而联想起曹操的诗句和业绩,
生出积极用世的念头。
C、 客人又联想到主客双方的现实处境,深感个人在天地间的渺小和短暂,思想颇为消
沉。
D、 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
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二、阅读理解:(22 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驼背五少爷话还未完,突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
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刚进门,便对老栓嚷道:
“吃了么?好了么?老栓,就是运气了你!你运气,要不是我信息灵……”
老栓一手提了茶壶,一手恭恭敬敬的垂着;笑嘻嘻的听。满座的人,也都恭恭敬敬的
听。华大妈也黑着眼眶,笑嘻嘻的送出茶碗茶叶来,加上一个橄榄,老栓便去冲水了。
16.这段文字对进来的人的 、 、 进行了形象的描写。
(3分)
17.这些描写表现了进来的的人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中语句分析)
(2分)
18.文中两次用“恭恭敬敬”、“笑嘻嘻”描写人们的神态,这一细节表现了《药》的什么
主题?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
永远的蝴蝶
陈启佑
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我们就在骑楼下
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在南部的母亲
的信。
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我默默点头,把信交给他。
4
“谁教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去帮我寄信。从她
伞滑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的眼镜玻璃上。
随着一阵拔尖的煞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冷的街面,
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深秋了。
她只是过马路帮我寄信。这简单的动作,却要教我终生难忘了。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
骑楼下,眼里裹着滚烫的泪水。世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来,人潮涌向马路中央。没有人知道
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
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
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她是要帮我寄信的,那,
那是一封写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我茫然站在骑楼下,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其实雨
下得并不大,却是我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樱子知不知道呢?
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19.小说以“雨”开篇,并以“雨”贯串全文,这样写的作用是(答出两条理由)
(4分)
①. .
②.
20.小说最后再次描写了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这样写的作用是
(答出两条理由) (4分)
①.
②.
21.开始写“小雨点”溅到眼镜上,之后写“更大的雨点”溅在眼镜上,其作用是
(2分)
22. 下面说法中错误的两项是( ) (4分)
A.小说三次写到“站在骑楼下”,作用是显示“我”的思绪的流程和层次。
B.文中最能够表露“我”的悔恨的一句话是“为什么呢?只带一把伞?”
C.“虽然是春天,好象已是秋深了”,表现了“我”失去恋人的痛苦、凄凉的心境。
D.把樱子比喻成蝴蝶有两个原因,一是飞的动作,二是樱子长得象蝴蝶一样的外貌。
E.题目叫“永远的蝴蝶”,就是说蝴蝶是永恒的,“我”爱蝴蝶,“我”也爱樱子。
F.小说最后交代给母亲信的内容,增加了小说的悲剧色彩。
三、按原文填空:(8分)
23、诏书切峻, 。郡县逼迫,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5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24、纵一苇之所如, 。 ,
而不知其所止; , 。
四、写作:(40 分)
(一)、写作时适度而精确的实用口语与成语,可使文章增色,但若滥用、误用,反
而不可取,下面是一封情书,有错误成分,请改正:(10 分)
“上个礼拜六在校刊编辑会议首度看到你,就被你杀得很惨。你长得可以称得上是闭
月羞花,声音也像莺啼燕转。从此,你在我心中音容宛在,害我卧薪尝胆、形容枯槁。我老
妈看不下去,斥责我顾影自怜,尸位素餐,不知发奋图强,难道要等到名落孙山、相形见
绌才甘心吗?如果你能给我机会让我向你表达自己,你一定会恍然大悟我是一个很善良的
人……”
(二)、阅读下面四句话,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30 分)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丁)
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谚语)
要仔细听取别人提出的缺点,不要随便指责向你提出意见的人。(达.芬奇)
相信任何人与不相信任何人,一样是错误的。
四句各有各的说法,有人说,还是相信自己吧。请你以“相信自己与善于听取别人意
见”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体裁,文意自定。不少于 800字
答题纸:
班级 姓名 学号
1、 选择题:(30 分)
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阅读理解:(22 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1.这段文字对进来的人的 、 、 进行了形象的描写。
(3分)
2.这些描写表现了进来的的人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中语句分析)
(3分)
3.文中两次用“恭恭敬敬”、“笑嘻嘻”描写人们的神态,这一细节与表现
《药》的主题有何联系?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
19.小说以“雨”开篇,并以“雨”贯串全文,这样写的作用是(答出两条理由)
(4分)
①. .
②.
20.小说最后再次描写了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这样写的作用是
(答出两条理由) (4分)
①.
②.
21.开始写“小雨点”溅到眼镜上,之后写“更大的雨点”溅在眼镜上,其作用是
(2分)
22. 下面说法中错误的两项是( ) (4分)
三、按原文填空:(8分)
23、诏书切峻, 。郡县逼迫,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 ,岂敢盘桓,
有所希冀。
24、纵一苇之所如, 。 ,
而不知其所止; , 。
7
四、写作:
(一)修改:
答案:
一、选择题:(3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A A C D A D C B C D A C D B
二、阅读理解:(22 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16、肖像、语言、动作(3分)
17、蛮横、凶狠、目空一切。(3分)
18、表现了群众的麻木愚昧。(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
19、答案: 本题考查对作品构思的理解。①交代“雨”是悲剧的起因;②以
“雨”为泪水和痛苦的象征;③造成笼罩全文的阴冷氛围 .] (4分)
20、答案: [本题考查对作品构思的鉴赏。这样写,既使樱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
出,更能表达“我”对樱子的深切怀念和爱恋。] (4分)
21、答案: [本题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两个细节基本一致,但前一个细节无感情
色彩,后一个看似写景,实是写情,写“我”的内心痛苦。] (2分)
22、答案: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DE 。] (4分)
8
三、按原文填空:(8分) 略
四、写作:
(一)、修改:
“上个礼拜六在校刊编辑会议首度看到你,就被你迷住了。你长得可以称得上是闭月
羞花,声音也像莺啼燕转。从此,你在我心中长驻不去,害我朝思暮想、形容枯槁。我老妈
看不下去,斥责我荒废光阴,不知发奋图强,难道要等到名落孙山、遭人耻笑才甘心吗?
如果你能给我机会让我向你表达自己,你一定会发现我是一个很善良的人……”
9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