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丰碑 参考教案二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会用“湿润”“晶莹”两个词语造句。
2.会背诵课文第七自然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3.学习写文章时知道把重点内容写详细,把其它内容写简略的写作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运用写文章要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使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能分辨课文的
详、略,培养学生逐步形成写文章时知道把重点部分写详细,其它内容写简略的
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毫不利己、专
门利人的崇高精神。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二)难点
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三)解决办法
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出示第 115页的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语言文
字,从军需处长的动作中理解他的神态为什么是镇定、安详的,进而体会他的献
身精神,进一步理解“晶莹的丰碑”更深一层的含义是指精神崇高纯洁。
三、课时安排
三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自学课文,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五、教具准备
视频投影(或录像),投影。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 22课。(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板书)
在海拔 2000多米的云中山上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
艰难地前进,他们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
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将军在思索着,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
验呢?让我们带着同样的思索来学习课文。
(交待故事背景,烘托气氛,把学生带入情境。)
(二)结合课文前的自学要求,先自学课文
先自己学习,然后再小组讨论,互相交流,使自学更充分。
(三)按字、词、句、段的顺序交流自学成果
1.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先指名读,然后齐读。)
2.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如“丰碑”、“恶劣”、“袭击”、“考验”等词。
(可查字典进行理解,也可联系上下文。)
3.检查读课文。(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注意及时纠正字音。)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冻死
的感人故事。)
5.自读课文,给课文分段,讨论为什么这么分。(讨论、交流后指名说)
课文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讲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很多困难。
第三段(从“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至“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讲被严寒冻死的
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红军队伍一定会取得胜利。
如果有分三段的同学(把第一、二自然段合在一起)也应给予肯定。
(四)自学课文
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把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1.小组讨论:每人提出自己的问题后,小组进行整理,写出几个有代表性
的大问题。
2.出示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并对所有问题进行分类归并,归纳整理出几
个大问题。
3.指出下节课我们就准备着重讲解同学们归纳出的几个问题。
第二课时
(一)质疑,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许多问题,但我们可以归纳成一个大问题: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
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宝的丰碑呢?这节课我们准备着重解决这个问题。
(二)讨论交流解决重难点
1.自读课文,思考上面的问题。(时间大约在5分钟。)
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以 5个人为一小组,可选一位组长进行组织,争取小组成员都参与讨论。时
间大约在15分钟。
3.交流讨论结果。
(1)先通过理解第一、二自然段,明确为什么说红军队伍面临的考验是严
峻的。为解决重点问题做准备。
①先理解什么是“严峻的考验”,然后从环境恶劣、装备差这两方面理解考验的严峻。
(抓重点词:一、可能……可能……可能……可能……
二、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
②通过理解将军的一句话,体会他的心情。
(将军很担心,说明考验的确严峻。)
(2)了解军需处长牺牲时的形象。
①视频投影显示军需处长的形象,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可带感情读第七自然段,把学生带入情境。)
②结合图和书中有关文字谈谈老战士为什么会被冻死?
a.理解“单薄破旧”的含义。(教师可指图中老战士的衣服。)
b.启发学生联系前两自然段谈。(天气冷、装备差)
③感情朗读第七自然段。
(可提示:这位衣着单薄破旧的老战士被严寒夺去了生命,让我们带着沉痛的心情读
这段话。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3)理解将军的心情。
①结合第 8—12自然段,谈谈:面对这位冻僵的老战士,将军的心情是怎样
的?(先概括地说,将军先愤怒了,后又被感动了,再联系有关词句重点理解。
主要抓“吼道”“红着眼睛”“豹子”“抖动”等词。
②感情朗读 8—10自然段。(体会将军愤怒的心情。)
③当将军知道被冻死的就是军需处长时,他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在想什么呢?
(视频投影显示军需处长的塑像及将军敬军礼的样子,通过体会将军的心情,体会他
的性格特点。)
(4)理解描写军需处长死去时的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①再次显示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画面,结合语言文字谈谈从哪儿看出来被冻死的
军需处长的神态很镇定、安详?
(引导学生结合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的句子来谈。)
②再谈谈他为什么会这么镇定?安详?
(通过交流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结合学生回答板书:舍己为人)
(5)体会军礼的庄严及将军由衷的崇敬之情。
①句子对比,投影显示:
a.他举起右手,敬了一个军礼。
b.他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敬了一个军礼。
②通过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体会军礼的庄严。
③感情朗读第 11—12自然段。(指出怀着无比崇敬之情。)
(6)理解“丰碑”的含义。
①联系第 13自然段再结合上文谈谈为什么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
晶莹的丰碑?(先理解“丰碑”的意思,再说说为什么是晶莹的丰碑,从外表
和精神两方面来体会。)
②结合最后一自然段理解战士们的脚步声为什么是“沉重而坚定”的。
(沉重:失去军需处长心情沉重;坚定:a.为军需处长的精神感动和鼓舞;
b.充满必胜的信心。)
③理解最后一句话。
(先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再理解“这样的队伍”是什么样的队伍,深入体会军需处
长崇高精神的力量。最后让学生怀着必胜的信念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深化思想品德教育
是啊,这座晶莹的丰碑不仅感染了将军,感染了这支队伍,也深深的感染了我们,让
我们把这座晶莹的丰碑牢牢树在心中。(画碑)
第三课时
(一)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1.分大段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试着概括一下课文的中心思想。
(不必回答)
2.自读课文,结合板书,试着概括文章中心。(先指名说,其他同学补
充。)
(文章通过在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赞扬了他舍己为人
的崇高品质。)
(二)处理课后思考练习 1、2 题
1.同学们自读课文,然后讨论这两个问题。
2.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1)回答第1小题,要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象,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
神,体会“晶莹的丰碑”的含义。
(2)第2题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第一句,将军“愣住了”是因为他没有想到眼前的这位冻僵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庄严地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表达了将军对这位老红军战士舍己为人崇高精神的
崇敬之情。
第二句,“那声音”表面指的是“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实际上指的是革命队伍中
的那种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和团结一致的钢铁般的意志。有了这种精神,这种意
志,任何艰难险阻,任何强大的敌人,都是可以战胜的。
②指导用“湿润”“晶莹”造句。
(三)指导写字
1.分析字形。
(让学生说说生字中你认为哪个字最容易写错,你准备怎样记住它。)
2.写字。
(四)练习
(每个字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1.找出书中有这两个词的句子,指名读一读。
2.联系上下文说说这两个词的意思。
3.练习口头造句。(指名说,其他同学评议。)
4.分别把自己想好的句子写在练习本上。
(五)学习写作方法,落实单元训练点
1.指名感情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的详细,哪些地方
写的简略,并说说为什么。
2.讨论交流。
(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象,将军的神态变化写的详细,以突出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
神;对红军部队的任务,所遇到的困难写得简略。)
(六)总结扩展
分小组讲自己课下准备好的有关长征的小故事,然后每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讲,
看谁讲的最感人。
七、布置作业
(一)自己想办法,记住本课的生字。
(二)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背诵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三)把《丰碑》这篇课文叙述的故事回到家讲给爸爸、妈妈听,如果爸爸、妈妈感动了,
说明你讲得很成功。
八、板书设计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