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亚洲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 亚洲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背景
• 亚洲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的新特点
• 主要的大事
• 性质:
亚洲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的背景
• 阶级关系变化:一些国家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民族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增大,形成多种类型和不同的发
展道路(根源在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中国成立了无产阶级
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符合本国特点的民族解
放道路;印度、土耳其、朝鲜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政党或组织
得以建立或迅速发展,并领导了本国的民族解放运动。
• 民族矛盾激化: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战胜国又重新瓜分殖
民地,激化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
的矛盾。
• 十月革命影响:十月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动摇了帝国
主义后方,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
亚洲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的新
特点
• 一些国家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民族资
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增大,形成多种类型
和不同的发展道路,有些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
代表从向西方学习转向苏俄学习。
• 一战和十月革命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力
量对比发生变化,无产阶级得到壮大,共产党
组织纷纷建立,中国成立了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符合本国特点的民
族解放道路
主要的大事
• 中国的“五四”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
• 朝鲜的“三一”反日运动;
•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 土耳其的凯末尔资产阶级革命
• 埃及的“华夫脱” 运动
朝鲜的“三一”反日运动
• 背景
• 经过:
• 作用;
日本吞并朝鲜后,建立了殖民统治(政治上:剥夺
朝鲜人民的一切民主权利;经济上:征收苛捐杂税
,抑制朝鲜经济发展,文化上:奴化教育)朝鲜人
民反日运动不断高涨;
导火线 ----1919年初鲜国王暴亡事件引起群情激愤
。
朝鲜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宣读了《独立宣言书》。
示威游行演变为武装起义再发展为全国反日民族
大起义。
表现了朝鲜人民为争取独立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有力地打击了日本殖民 统治。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 时间: 1918---1922年
• 经过:
• 意义:
a.英国殖民当局制造了“阿姆利则惨案”;
b. 1920年国大党通过了甘地提出的“非暴
力不合作计划”,改变了大战期间同英国合
作的态度,宣布争取“自经过治. C.不合
作涉及行政、法律、教育、纺织、税务五方
面; d.1922年由于群众斗争突破了非暴力
的限制,甘地和国大党决定停止运动,反帝
斗争走向低潮。
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
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是印度民 意义 族
解放运动史上第三次革命高潮。
甘地及甘地主义
• 甘地是一次大战后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主
• 要领导人。他代表印度资产阶级的利益,
• 发动和领导了声势浩大的印度人民反英斗争
• ,先后发动了四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
治。他提出了一整套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理论、纲领和策略,自始至终
举着民族的旗帜,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他是印度国大党团结的核心人
物。他在斗争中善于把印度各阶层、不同种姓和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
吸引到民族主义的旗帜下,使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具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甘地受到印度人民的尊重,被他们誉为“圣雄”和国父。
• 甘地否认自己发明了什么主义或学说,习惯上称之为甘地主义。甘地主
义是印度资产阶级领导民族运动的指导思想。甘地主张的非暴力与甘地
不合作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非暴力”要限制群众运动,防止社会
改良转主义 变为革命革命;“不合作”具有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进步性
。
土耳其的凯末尔资产阶级革命
• 时间: 1919---1922年
• 背景::战后土耳其仍处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下,
作为战败国面临着列强宰割危机。
• 经过:
a.1920年《色佛尔条约》签订,土耳其沦为了
英、法、意的半殖民地;
b.为了叫挽救民族危亡,凯末尔领导人民
同素丹政府决裂,建立了新议会和临时政府 ,
经坚决斗争,协约国被迫于 1923年同凯末尔
政府签订了《洛桑条约》,得了民族独立;
d.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并实行资产阶级性质
的社会改革。
土耳其共和国奠基人,第一任总统。一战结束时,土
耳其作为战败国,面临着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他开始
发动和领导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9年
9月,在锡瓦斯成立了全国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
1920年 1月,以他为首的革命力量促使伊斯坦布尔议
会通过了要求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瓜分的六项《国
民公约》。同年 4月,在安卡拉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
权—大国民议会,他当选为主席兼国民军总司
令。 1921—1922年领导人民抗击了英国支持的希腊军
队。 1923年当选为第一任总统,连任到 1938年逝世。
执政期间,实施了一系列社会政治经济改革措施,逐
步形成了以他为代表的土耳其民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
理论体系—凯末尔主义。 1934年 11月 24日,国民议
会授予他“阿塔图尔克”的姓(意为“土耳其之
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