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何时开始?包括哪些主要
内容呢?
第一节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从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新技术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
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
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等高新
技术。
一、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请思考
这场科技革命产生的条件有哪些呢?
第一、社会的需要是促使新的科技革命
加速到来的重要条件
第二、前两次工业革命所创造的技术与
物质条件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
第三,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成为新科技
革命的理论基础。
工业生产的年平
均增长率
两次大
战之间
1950-
1972 年
70 年代 80 年代
1.7℅ 6.1℅ 60℅ 80℅
科技进步在生产
率提高的各种因
素中所占比例
表一: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及科
技进步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各种因素中所占比例
表二 :新技术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周期比较表
第一次工业革
命时期
第二次工业革
命时期
第三 次科技革
命时期
蒸汽机从发明
到用作机器动
力,共用了 84
年
电动机为 65
年
原子能利用为
6 年
电话为 56年 电子计算机 5
年
无线电为 35
年
晶体管为 4 年
雷达为 15 年 激光器仅为 1
年
第三次科技革命最突出的特点:
1 、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
加快
材料三:技术之间的群体性,实际上由第三次科技革命的
理论和方法论基础——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所揭示的
人类三大系统:技术系统、生命系统和社会系统间的共同
控制规律。这导致第三次科技革命与社会的结合比过去的
技术革命要紧密得多。美国科技学的专家普赖斯就此提出
了“小科学”和“大科学”的概念
2 、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随着科学
实验手段的不断进步,科研探索领域不断开阔
材料四:目前,各学科之间呈现相互渗透的新特点,
新兴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有:物理化学、生物化
学以及由物理、化学、生物学结合而成的分子生物
学等,由经济学发展出城市经济学,农村经济学教
育经济学等。
特点 3:科学技术各领域之间相互渗透,出现两种趋势:
学科越分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入;学科
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科学研究朝综合性方向发展。
表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与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特点比
较: 科技与生产
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
的关系
科技相互渗
透方面
第一次工业
革命
科学与生产相
关不大,技术
革新和发明推
动生产的发展
科学与技术
尚未真正结
合
第二次工业
革命
科学开始在生
产中发挥更为
重要的作用
科学与技术
开始实现结
合
第三次科技
革命
科技对生产起
着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科技
转化为直接生
产力速度加快
科学与技术
密切结合,
相互促进
科学技术各领
域之间相互渗
透,分工更细
更深入,学科
间联系更紧密
三者联系大为加强,科学提供了物化的可
能,
技术提供了物化的现实,生产则成为物化
的
实现过程。对于科学来说,技术是科学的
延
伸,对 技术而言,科学是技术的升华,
对生
产而言,科学技术是其实践活动的必要前
提。
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密不可分。
再请大家看 p128材料,回答科学、技术
、
同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是通过生产技术的
不
断进步、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不断提高、劳
动
对象的不断改进和扩展。
2 、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
生活
结构的变化。
3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导致发
达
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
表四: 1987年英、法和日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国
民经济中的比重
英国 法国 日本
第一产业 2℅ 2℅ 3℅
第二产业 38℅ 38℅ 40℅
第三产业 60℅ 60℅ 57℅
练一练
1、第三 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
济结构的变化,造成了下列哪一 产
业上 升A第一产业 B
第二 产业
C第三 产业 D
第四产业
( )C
2、在第三 次科技革命中马粪纸中国家
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取决于 ( D )
A国家的大小 B资源的多寡
C人口的多少 D科技水平的高低
教材第 131页江泽民讲话引文。
根据江泽民讲话,为什么说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关
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因为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
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是
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