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09:00:24
[转发]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科学 四年级.doc(25.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0 0 类别 : 其他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塑料梳子、碎纸屑、玻璃棒、橡胶棒、尺子、丝绸、毛皮、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 气球的支架、课件。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科学小实验引入: 实验步骤: (1)手拿塑料梳子靠近碎纸片,观察现象。 (2)梳子在头发上梳几下,再接近碎纸屑,观察现象。 (3)把刚梳过头发的梳子靠近头发,观察现象。 讨论:你看到什么?谁能解释一下? 2、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 (下雨前天空的闪电、冬天脱衣服的时候会发出“噼啪”的响、尺子在身上 摩擦后能吸引纸的碎片、梳头的时候梳子与头发相互吸引、接触电视机屏幕有突 然触电的感觉等) 3、揭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 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二、不一样的电荷。 1、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 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观看课件视频,也可以阅读书本上第 3面的内容) (2)探究活动:摩擦起电 实验材料: 玻璃棒、橡胶棒、梳子、尺子、气球、丝绸、毛皮、纸屑 实验建议: 1、任意选择 2种物体,快速摩擦。 2、用它们分别去接近纸屑,观察现象。 3、注意尽量不要用手接触摩擦过的部位。 4、每个实验最好做 2-3次。 发现:任何两个物体摩擦,都可以起电。(有些不是很明显) 规定: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观看视频:不一样的电荷 ——正电荷和负电荷 2、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活动一:用充气的气球和头发摩擦后分开,再用经过摩擦的气球的一侧去 靠近头发,观察现象。 活动二:将两个充气的气球分别系在木尺上,让它们挨在一起,然后用羊 皮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互相接触的部位,观察现象。 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 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 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3、让电荷流动起来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但是在 带静电的物体中,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 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另一个是要有电路——电流只有在 电路中才能流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电器, 如电视机、电冰箱、电灯等都是借助 电源、电路才正常工作的。 观看课件: 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 电荷能流动起来 电路 教学后记: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09:03:02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