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09:00:58
[转发]教学反思 .doc(32.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0 0 类别 : 教案
教 学 反 思 《 品德与社会 》教学拉着我走到学生中间。我惊奇的发现,这一门课程很有感染力,是学生思想展示 的平台,是教师有效的、巧妙的接近学生,培养他们良好行为导航的场地。是师生间、同学之间充分了解得 良好的环境。是师生共同贴近生活和社会,形成良好品质的温床。真是有滋有味的品味人生、社会,做人、生 活、学习,认识人的价值观。 我觉得教学的本身不仅仅是学生学,教师也要学,因为,教师的道德品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同时心 与心的沟通会产生共鸣,让我体会到这门课程对学生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性。 一周教学后,我深深地思考和回味每一节课。 一、教学中的欣慰: 教学中教师情感必须投入,思品课除了认知和学习外,要多强调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 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真情实感,可以使教育更具有说服力,并且引导儿童获得情感的体验,获得经验,养成 良好的品德,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课堂中,我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教学语言幽默,准 确、情感丰富,来感染学生激发探究兴趣。如:《男生和女生 》一课,我问:男生和女生怎么区别的?有什 么相同和不同?老师穿上漂亮的西装走在街上,会不会有人说这位男士真帅。学生笑了。于是,纷纷开口。 开始探究。我觉得这个无拘束的引领,是打开学生心灵窗口的方法。进入情境投入感情接近学生,学生愉悦 的探讨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教学中的难处: 使用教材不灵活。在教材运用方面,我更多地是根据教学参考书提供的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只注 重了课本范围内的备课、上课、很少考虑教材之外的教育内容。例如:《吃穿用哪里来》这一课时,我联系到 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却忘了把它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对学科整合欠佳。没有拓宽学生视野和思路。在开发教材的基础上还应该收集大量资料。让学生不仅仅局限 于课上,在课前、课后都要去做,使教材成为活教材。是体验导行的工具。 三、课上评价: 当学生进入角色的时候,上是积极踊跃的,下是冷静的,有时找不到确切的话语及时评价。 评价学 生太过于简单。课后,揣摩那些积极交流的学生,认为他们的学习是成功的。成功是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过 程中的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它是使人们永远乐观向上的动力。因此,在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 价,评价语言不可太过于简单,这样才能真正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共鸣。在教学中我使用的评 价语言是“你很聪明”、“你有思想”“你有创意等等,这样过于简单比评价对学生的激励程度不大。我觉 得在评价的过程中,应该有些逆向思维,有意激发学生探究会更好。 四、反思中成长 教学反思,再教再学,再反思。使我知道了,要上好一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真切的情 境中获得连接体验,提高教学实效;要重视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和强情感教学,充分 利用情感推动作用,促进学生认知的内化和良好行为的形成;更要加强自身修养,要以人格力量影响学生, 带动学生。这就是我的教学行为后所得,所思,所感。所悟,这想:我会朝着我奋斗的方向,不断完善自己 把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很好地用于社会大课堂。培养社会合格人才。 品 德 与 社 会 教 学 反 思 桦甸市新华小学 邓亚珍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09:02:09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