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09:01:14
[再加工]在与学生教研中成长 .doc(22.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0 0 类别 : 其他
在与学生教研中成长 课前预习搞教研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也是讲授新课的前奏。教 师与学生坐下来,耐心地询问一下他们平时都是怎么预习新课 文的,预习对学习新课文有没有帮助,作用是大还是小。了解了 这些基本的情况,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与学生交流怎么去预 习新课文,有目的地指导学生预习。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读文章要抓住文体的特点来读, 这样才能从总体上来把握住文章。例如读记叙文首先要明确是以 写人叙事为主要内容,还是以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抓住记叙 的六要素,理清写作的顺序和线索,领会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把握抒情和议论的句子来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教研过程中,学生对预习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要向教师 咨询,教师针对提问学生的基础、能力等具体情况予以解答,并 提出适合学生的预习方法和要求。 通过这样的课前预习教研,教师才能了解学生对学科知识 的掌握情况,清楚学生对新课的把握程度,从而调整上课的内 容和授课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 行。 课后反思教研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教师上课也是如此,每一堂课 都有得有失,只有及时了解了课堂上的成功和失误之处,才能 扬长避短,不断取得新的进步。这样,教师与学生及时进行课后 反思教研,其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堂课结束之后,教师要及时召集部分同学谈一谈,在上 一节课中有哪些教学环节比较新颖,比较科学,学生乐于接受; 解决的问题中,有哪些学生比较满意,哪些问题还有更好的解 决办法;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有哪些言行不得体,还有哪些课 堂现象需要教师关注,或需要教师恰当地引导;听听学生的建 议,哪些环节还需要优化,怎么设计就比较合理…… 通过这样的课后反思教研,教师会很容易抓住学生的思维 导向,在以后的备课中就有的放矢了。通过课后反思教研,教师 的上课思路会越来越清晰,课堂会越来越严谨,言行会越来越 规范。 考后总结教研 在一般情况下,每次考完试后教师都要讲评试卷,讲评完 之后让学生记一记就算是结束了。这种做法固然能让学生记住错 了的题,也知道自己做的题是怎么错的,教师却不知道学生为 什么考得不理想。只是讲评试卷而不进行总结教研,也不能避免 学生在以后的考试中继续出现类似的错误。因为他只明白这一道 题为什么会错,并没有从根源上寻找出错的原因,也没有反思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这样,就需要在考试结束后,教师与 学生进行一次教研,全面分析这次考试的得失,通过纵向和横 向的对比,让学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考试结束后,任课教师要分批找学生座谈,进行小范围的 考后总结教研。针对学生试卷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要进行 开诚布公地交流,主要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是由于自己的粗 心马虎,还是平时学习不努力;是由于学习目标不明确,还是 学习态度不端正;是由于思想不重视,还是由于考试怯场;是 由于学习方法不对头,还是兴趣与习惯没养成;是教师没有讲 解清楚明白,还是平时没有及时跟上检测;是教师上课不生动, 带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没有过多地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通过这样的考后总结教研,不但学生明确了自身存在的不 足,能及时采取补救的措施,提高以后的学习效率,教师也能 从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漏洞,从而想办法在以后的教学中避免。 教研,就是进行教学方面的研究。教师是教的主导,学生是 学的主体,只有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教学 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有必要与学生时常进行教研。教师与学生进行教研,教师才能把住教学 的命脉,才能取长补短,促进自身业务和能力的提高。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09:02:01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