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上) 第四单元教材教法 .ppt(16.0M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绵延不绝的中华
文明
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时代(下)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第二课 汉唐盛世
第一课 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
第三课 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
探究四 过年: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
第一课 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
变革与争霸 百家争鸣
礼乐文明的确立
秦朝一统
礼乐文明的确立
宗法制度
分封制度
礼乐制度
维护秩序、巩固统治
分封制示意图
亲属
功臣 其他
分给谁?
分什么?
权利义务?
为什么分?
问题
西周分封示意图 分到哪里?
宗法制示意图
血缘关系的远近
怎么分?
(以及如何继承
)
等级制示意图
调整人际关系
巩固等级秩序
礼乐(乐以配礼
)
社会生活中的礼
吉礼 凶礼 宾礼 军礼 嘉礼
五 礼
聘礼朝礼飨礼射礼祭礼丧礼婚礼冠礼
八 礼
礼仪规范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礼记 ·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
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礼
衣
食
住
行
战争
祭祀
黎民百姓
钟鸣鼎食
「朝服而朝」 - - - - - 《记
·玉藻》,意指进宫朝见必须
穿朝服。又根据《周礼》等书
的记载,夏商周时代把「礼」
分为五大类,衣冠服饰制度就
是根据这种需要逐一制定的,
如祭服、朝服、军服、婚丧之
服等已有了明确规定。
变革与争霸
生产力发展
诸侯国强盛
周王室衰落
诸侯为争霸而变法
诸侯争霸
春秋五霸以齐国为例
战国七雄以秦国为例
强调变法与争霸之间的内在联系
外交政策———尊王攘夷,深得民
心
自然条件———背山面海,资源丰
富
政治措施———管仲改革,富国强
兵
齐桓公称霸原因之分析
人格魅力———不计前嫌,任用贤
能
多角度分析问题,难点在于分析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变革中的技术革新与推
广
4-1 关于古代社会的技术发明,可选
择轮子、铁农具、牛耕、造纸术、印刷术、
曲辕犁等;关于近代社会的科技发明,可以
选择蒸汽机、电能和原子能的应用等。也可
由学生自己确定其中几个实例,收集有关资
料,采用多种形式,描绘这些科技发明给人
类社会带来的重大变化。
4-1 列举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
,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历史前进的。
铁农具 对生产的影响 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对政治变革的影响
一道试题
•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
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 A.促使井田制瓦解
• 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编制户口
建立县制分封制 村落散居
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爵位世袭
奖励农耕
土地私有,允许买卖土地国有,不得买卖
变法后变法前
经济
军事
政
治
探究商鞅变法
影响
百家争鸣
文士阶层的出现 思想的解放
百家争鸣的背景
百家争鸣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用故事讲解百家思想
因材施教的故事
• 孔子:子路,何以如此匆忙,是否有要事找我?
• 子路:先生,有一个诸侯国的国君,请学生去当
大夫,学生不知去否?
• 孔子:请三思而行,考虑清楚再去。
• 曾参:我有一件事想请教老师,有一个诸侯国的
国君,想找学生去当大夫,学生不知是去还是不
去?
• 孔子:(毫不犹豫)快去,快去,不要耽误了时
间。
• 子路:我和曾参的问题一样,为什么您的答复却
不同?
• 孔子:(面带微笑,点了点头)曾参性子慢,做
事诸多犹豫,我叫他快去,是不想他错失了良机
。你的性子急,做事匆匆忙忙,不假思索,我叫
你三思而后行,是不想你因太性急而误了大事。
• 子路和曾参:我们明白了。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流派
孔子
庄子
墨子
韩非子
人物
仁爱
无为
兼爱
法治
思想
知识层面
百家争鸣的原因
周政权的衰落,富有学识的的士人流落到社
会底层,为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提供了人才
.
社会的动荡不安,各国变革,为百家争鸣的
局面创造了客观环境.
82页自我测评
能力层面
当 代 思 潮
诸子思想
教育公平
有教无类
和谐社会
和为贵
了解市场行情 知
彼知己
确定投资方向 百
战不殆
秦朝一统
文化 政治
经济 ··
··
·· 统一
文字
郡县
制
统一
货币 ··
··
影响
影响 影响 影响
中心: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关于长城
军事防御线
地理分界线
文明分界线
……
开凿灵渠的意义
中国水系图
中国地势图
中国政区图
春秋战国图
第二课 汉唐盛世
新的大一统
帝国新政
盛唐气象
盛世文化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丝绸之路与大运河
新的大一统
分封诸侯
与削藩
开拓西域
经营南方
独尊儒
术
设立太
学
对匈奴的
和战策略
加强监察
荐举制度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影响
军事
开拓西域
西域
中原
政治 经济 文化
良种
马
漆器
铁器
丝绸
凿井
乐器
歌舞石榴
技术
西汉郡国交叉示意图
中央
诸侯
诸侯
中央
诸侯
诸侯
推恩令示意图
分裂
教材 8 3 页一段话的说明
汉初,为巩
固统治,为巩固统治,汉高祖大量分
封同姓子弟和功臣。他与臣下杀白马
盟誓:“如果不是刘姓子弟封王、不
是功臣封侯的,天下共诛之。”
相关史料 1
1、太后称制,议欲立诸吕为王
,问右丞相王陵。王陵曰:“高帝
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击
共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
后不说。问左丞相陈平﹑绛侯周勃
。勃等对曰:“高帝定天下,王子
弟,今太后称制,王昆弟诸吕,无
所不可。”(《史记 ·吕后本纪》
)
相关史料 2
• 2、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
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
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
侯之,非约也。(《史记 ·周亚夫
传》)
民族融
合
少数民族内迁
北方民族南迁
三国鼎立
文化影响中国古代社会经济重心南移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
合
孝文帝改革
经济影响
详格局,略战
争
江南地区的开发
战乱
为中国古代社会经
济重心南移奠定基
础
自然灾害 移民的原因
移民的分布
移民的后
果
活动:江南
开发的原因
教材图 4-34
地理
人口
政治
技术
89页江南地区的开发
91页探究问题
5-1 选择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事例
,了解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的状况及
其变化。 6-2 利用多种资料,说明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
北方少数民族服饰的变化
见证民族融合的史料
魏晋南北朝
妇女服装的
演变
裤褶、裲裆、半袖衫都是从北方游牧民
族传入中原地区的异族文化,经过群众
生活实践的优选,由于它们具有功能的
优越性而为汉族人民所吸收,从而使汉
族传统的服饰文化更加丰富。
晋朝男子服装
孝文帝为什么改革穿汉服?汉族人民为什
么接受少数民族的生活用品?
当时的少数民族统治者向往汉族的生活方式
.
汉族人民觉得胡床等生活用品的使用方便,
更有益于身体健康.
运用历史地图
空间观念
运用历史年表
时间观念
南北朝并立图示
北朝
南朝
北
魏
西
魏
东
魏
北
周
北
齐
宋
齐
梁
陈
隋
帝国新政
贞观之
治
科举制 三省六部
制
盛世表现 对中国及世界文
明史发展的影响
三省六部示意图
科举制的意义
世袭社会
科举社会
“血统”贵则仕
“学”而优则仕
对应的课程标准
内容目标
6-3 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举例说明特定历史时期中华文明对世界文
明的突出贡献。
教学活动
6-3 教学内容可包括:政治制度
如科举制、文官制度;经济成就如城市
经济、丝绸生产;思想文化如唐诗、明
清小说;科技成就如“四大发明”、天
文历法等。
宋代与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
3-1 描述社会生活中某种制度
的延续与变迁。
商业 农业
手工业 市民生活
服饰 饮食 娱乐
盛唐气象
生产工具
革新推动
农业发展
唐三彩
丝织品
国际商贸
五牛图卷 唐代江东犁示意图
唐代机汲示意图
唐代夹缬 唐代刺绣:窗帘子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根据史料以及唐
朝墓道里的壁画设计出来的服饰
骑马的唐朝男女
李渊像
白
居
易
唐朝妇女的鞋子
唐朝士兵的服装
盛世文化
文
学
宗
教
书
法
绘
画
雕
塑
史
学
国家统一 科举制
度
政治需要 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与大运河
大运河
丝绸之路
中国南北经济
文化交流
中国与西方各
国的交流
注意本内容的特点:专题性
关于丝绸之路的地图
现在的行政区划图
张骞通西域图
古代国家疆域图
丝绸之路地形图
出土文物分布图文化 经济 政治
发现新大陆前欧亚商路
欧亚大陆桥
关于大运河
作用
史实
古人的评价
学生的评价
评价
历朝历代各方
面的作用
基本状况(历
史、地理)
专题京杭大运河
是世界上流
程最长的大
运河,全长
1794米
大运河的历史作用
洛阳
长安
大都
开封
政治
经济
文化
……
103页大运河探究题目
历史教材中的探究题目 1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
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皮子文薮
· 汴河铭》)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历史教材中的探究题目
2
探究活动相关材料
汴水 汴河怀古
唐 · 胡曾
唐 · 皮日休
千里长河一旦开, 尽道隋亡
为此河,
亡隋波浪九天来。 至今千里
赖通波。
锦帆未落干戈起, 若无水殿
龙舟事,
惆怅龙舟更不回。 共禹论功
不较多。
104页“和同开珎”
第三课
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
传统城市的新气象
农牧文化的交融
情趣无限的世俗生活
文人的世界
古代科技的典范
开放与交流
农牧文化的交融
宋
与
辽
宋
与
金
元
与
宋
辽
金
农牧文化间的战争 农牧文化间的相互影响与交流
政
治
经
济
文
化
交融的历史大背景
注意本框题下的两个活动
民族交融的史料
传统城市的新气象
坊
市
界
限
消
除
夜
市
普
遍
出
现
交
子
商
标
等
商业
秧
马
农业
占
城
稻
手工业
瓷
器
城市繁荣的基础 城市繁荣的表现
交子的出现
经 济 原
因
历史原因
地理原因
一道试题
左图为
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 , 其上
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 ;
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
;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 ,造功
夫细针 ,不误宅院使用 ,转卖兴贩 ,
别有加饶 , 请记白”。从该“印记
”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
• A .宋代开始生产钢针
• B .宋代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
告
• C .宋代已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
工和批发贩卖为一体的经营方式
• D .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萌芽
情趣无限的世俗生活
衣食住行
节日生活
文艺表演
娱乐场所
宋元时期对后世社会生活的影响:现今中国人
的许多生活习俗起源或者定型于这一时期
教材 112页
对教材理解的误区
乡村生活:“说话”节目
流行
城镇生活:瓦子勾栏、杂剧的兴
起
节日生活:春节、元宵节
情
趣
无
限
的
世
俗
生
活
瓦子勾栏(城市独有
)娱乐
场
所
杂
剧
、
说
话
等
娱
乐
节
目
街头巷尾
集市庙会
文人的世界
1. 文人气质对宋代文化的影响
2. 元代文人与市井文化的互动
宋代诗词
文人画
戏曲
文人世界
外在表现
突出一个阶层的精神世界
宋代文化发繁荣的多种原因
科举的
发达 印刷术的发展
教育的发展
识字率
的提高
宋代文化的繁
荣
宽松的知识分子政策
唐宋诗歌对比
望庐山瀑布
题西林壁
李白
苏轼
日照香炉生紫烟, 横看成岭侧成
峰,
遥看瀑布挂前川。 远近高低各不
同。
飞流直下三千尺, 不识庐山真面
目,
疑是银河落九天。 只缘身在此山
中。
古代科技的典范
火
药
印
刷
术
罗
盘
针
棉
纺
织
技
术
118 页关于黄道婆的探究问
题
开放与交流
马可 · 波
罗
元代的对外交流
(以泉州为例)
综合探究四
过年: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
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是什么?
追寻传统节日的传承与变迁
思考与讨论
提出话题,展开讨论
确定个案,进行探究
如何正确对待传统
主题:通过探究传统节日,领悟传统
节日的文化内涵,从而正确对待传统。
四个综合探究活动的重心
探究四
探究三
探究二
探究一 人与历史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
横向的文化
多样性问题
纵向的文化
的传承问题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