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古史综合试卷二
莆田四中 2 0 0 4 ~ 2 0 0 5 学年(上)
高三历史学期考试卷 05.1
一 . 选 择 题 : (1×1.5`×40 = 60`)
△ .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历代统治者都比较重视农业的发展,农业
一直是影响和制约中国古代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此回
答 :
1. 河 姆 渡 人 培 植 水 稻 、 半 坡 人 培 植 粟 说 明 了 :
( )
A.中 国 原 始 农 业 走 在 世 界 前 列 B.中 国 是 个 传 统 的 农 业 国
C.中 国 进 入 氏 族 公 社 繁 荣 时 期 D.中 国 人 的 勤 劳 勇 敢
2. 我 国 农 业 生 产 普 遍 地 向 金 属 工 具 过 渡 的 时 间 是 : (
)
A. 夏 商 时 期 B . 西 周 时 期 C . 东 周 时 期 D .秦汉时
期
3. 封建国家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对农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
下 列 历 史 现 象 中 , 表 现 突 出 的 是 : ( )
①文 景 之 治 ②光 武 中 兴 ③ 贞 观 之 治 ④开 元 盛 世
A. ① ② B . ① ④ C . ② ③ D . ③ ④
4. 隋唐政府将北魏的租调制调整为租庸调制,这种调整对农业
发 展 的 促 进 作 用 主 要 体 现 在 : ( )
A. 减 轻 农 民 的 赋 税 负 担 B . 保 证 农 民 的 生 产 时 间
C . 使 农 民 得 到 一 定 数 量 的 土 地 D. 放 松 对 农 民 的 人 身 控 制
5. “ 如 果 以 为 选 择 原 理 是 近 代 的 发 现 , 那 就 未 免 和 事 实 相 差 太
远。早在 1300 多年前,在一部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中,就
已 有 关 于 选 择 原 理 的 明 确 记 述 。 ” 英 国 生 物 学 家 达 尔 文 所 赞 誉 的
这 部 中 国 古 代 的 著 名 农 书 是 : ( )
A.《梦溪笔谈》 B .《齐民要术》 C .《天工开物》 D.《农
政 全 书 》
6. 本为军事政治斗争需要而采取行动,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农
业 生 产 发 展 的 是 : ( )
A. 西 汉 时 张 骞 通 西 域 B . 都 江 堰 和 郑 国 渠 的 修 建
C . 俺 答 汗 修 建 呼 和 浩 特 城 D . 戚 继 光 抗 击 倭 寇
△ . 儒 家 思 想 为 历 代 统 治 者 所 推 崇 。 回 答 :
7. 我 们 现 在 要 较 全 面 了 解 儒 家 思 想 的 精 髓 , 必 须 要 参 阅 (
)
A. 《 春 秋 》 B . 《 尚 书 》 C . 《 论 语 》 D .《道德
ptsz 共 6 页 第 页 lgq1
中古史综合试卷二
经 》
8. 下 列 言 论 属 于 孟 子 思 想 主 张 的 是 ( )
A. 己 所 不 欲 , 勿 施 于 人 B . 民 贵 君 轻 , 政 在 得 民
C . 兼 爱 非 攻 , 任 人 惟 贤 D. 以 法 为 本 , 法 不 阿 贵
9. 儒 家 思 想 之 所 以 能 为 历 代 统 治 者 所 推 崇 , 其 根 本 原 因 是 :
( )
A. 孔 子 是 “ 至 圣 先 师 ” B . 儒 家 思 想 有 助 于 消 除 分 裂
C . “ 仁 者 爱 人 ” 思 想 与 休 养 生 息 政 策 不 谋 而 合
D. 儒 家 思 想 为 封 建 统 治 者 提 供 了 意 识 形 态 上 的 理 论 支 柱
10. 现 在 , 我 们 提 倡 “ 以 德 治 国 ” , 而 春 秋 时 期 , 孔 子 就 提 出 过
“ 以 德 治 民 ” 的 主 张 。 这 说 明 : ( )
A. 不 管 时 代 怎 样 发 展 , 我 们 所 遵 循 的 道 德 准 则 是 一 致 的
B . 对 以 儒 家 思 想 为 核 心 的 传 统 文 化 必 须 批 判 地 加 以 继 承
C . 对 传 统 文 化 必 须 绝 对 地 予 以 肯 定 或 否 定
D. “ 德 治 ” 将 要 取 代 “ 法 治 ”
△ . 我国历代政权都重视边疆地区开发建设,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 的 发 展 。 回 答 :
11. 下 列 边 疆 各 地 区 归 属 中 央 政 权 管 辖 的 先 后 顺 序 是 : (
)
①黑 龙 江 流 域 ② 河 套 地 区 ③新 疆 地 区 ④西 藏 地 区
A. ① ② ③ ④ B . ② ③ ① ④ C . ③ ① ② ④ D .③②④
①
12. “ 一 去 紫 台 连 朔 漠 ( 北 方 大 漠 ) , 独 留 青 冢 ( 墓 ) 向 黄 昏 ” 。
杜 甫 这 句 诗 的 典 故 出 自 于 : ( )
A. 张 骞 通 西 域 B. 甘 英 出 使 大 秦
C . 文 成 公 主 入 藏 D. 昭 君 出 塞
13. 唐至元朝我国居民的迁移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下列表述正确
的 是 :
( )
①大 批 东 南 地 区 居 民 迁 居 西 北 ② 边 疆 少 数 民 族 大 量 内 迁
③黄 河 流 域 居 民 迁 移 南 方 ④ 许 多 中 原 百 姓 迁 往 边 疆 地 区
A. ① ② ③ B . ① ② ④ C . ② ③ ④ D. ① ③ ④
14. 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与唐朝关系从双方地位角度看最特殊的是 :
( )
A.突 厥 B.回 纥 C.黑 水 靺 鞨 D.吐 蕃
15. 元 朝 宣 政 院 的 主 要 职 权 是 : ( )
A.负 责 对 外 交 往 B.是 最 高 监 察 机 关
ptsz 共 6 页 第 页 lgq2
中古史综合试卷二
C.统 领 宗 教 事 务 和 管 辖 西 藏 地 区 D.负 责 传 达 中 央 政 令
16. 清 朝 前 期 , 我 国 民 族 关 系 的 新 特 点 主 要 是 : (
)
A.通 过 册 封 少 数 民 族 首 领 来 加 强 边 疆 地 区 的 管 辖
B.西 方 殖 民 者 挑 起 民 族 矛 盾 , 支 持 分 裂 、 叛 乱 活 动
C.中 央 开 始 设 置 专 门 管 理 少 数 民 族 事 务 的 专 职 机 构
D.维 护 祖 国 统 一 和 民 族 团 结 与 反 对 外 来 侵 略 联 系 在 一 起
17. 耶 律 阿 保 机 、 元 昊 、 阿 骨 打 三 人 的 相 同 点 是 : ( )
①.建 立 了 本 民 族 政 权 ② . 都 接 受 汉 族 皇 帝 册 封
③.都 与 南 宋 政 权 和 议
A.① B.②③ C.①③ D.②
18. 明 清 在 西 南 少 数 民 族 地 区 推 行 “ 改 土 归 流 ” 政 策 的 实 质 是 :
( )
A.对 边 疆 地 区 的 管 辖 开 始 加 强 B.以 汉 族 为 主 体 的 民 族 融 合 加 快
C.中 央 集 权 制 度 向 边 疆 扩 展 D.西 南 少 数 民 族 拒 绝 接 受 先 进 制 度
19. 清朝初期规定了西藏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权册
封 的 制 度 。 此 项 制 度 的 主 要 作 用 在 于 : ( )
A.加 强 了 对 宗 教 的 管 理 B.加 强 了 中 央 对 西 藏 的 管 辖
C.团 结 了 宗 教 人 士 D.粉 碎 了 敌 对 势 力 分 裂 西 藏 的 各 种 图 谋
△ . 富 民 强 国 是 历 史 的 经 验 , 只 有 民 富 , 才 能 真 正 强 国 。 回 答 :
20. 战国时期,下列的诸子百家主张中,哪一项更能体现富民的
思 想 核 心 : ( )
A.兼 爱 B.非 攻 C.尚 贤 D.宽 刑 薄 赋
21. 秦国能统一六国是国强的结果,但统一后,没有执行富民政
策 , 最 终 灭 亡 。 秦 统 治 者 违 背 富 民 政 策 的 主 要 措 施 有 :
( )
①.徭 役 繁 重 ② . 刑 罚 不 均 ③ . 赋 税 沉 重 ④ . 兵 役 连 年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
22. 两 汉 和 唐 朝 的 统 治 者 充 分 认 识 到 “ 先 富 民 , 再 强 国 ” 的 道 理 ,
他 们 在 王 朝 建 立 初 期 分 别 采 取 了 哪 些 富 民 政 策 ? ( )
A.休 养 生 息 广 开 耳 目 B.力 倡 节 俭 轻 徭 薄 赋
C.平 抑 物 价 大 兴 文 治 D.休 养 生 息 利 存 百 姓
23. 王 安 石 变 法 中 , 经 济 上 有 利 于 提 高 人 民 生 活 的 措 施 是 : (
)
①.青 苗 法 ② . 募 役 法 ③ . 市 易 法 ④ . 保 甲 法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 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统一是历史的主流,但也出现
过 大 分 裂 、 大 割 据 的 局 面 。 据 此 回 答 :
ptsz 共 6 页 第 页 lgq3
中古史综合试卷二
24. 形成春秋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辽宋夏金元的分裂局
面 的 最 基 本 原 因 是 : ( )
A.自 然 经 济 的 分 散 性 B.政 权 更 替 频 繁
C.民 族 政 权 的 建 立 D.统 治 集 团 内 部 的 矛 盾 激 化
25. 秦朝、西晋、隋朝、元朝能结束国家长期的分裂局面完成国
家 统 一 , 最 直 接 原 因 在 于 : ( )
A.人 民 渴 望 统 一 B.实 力 超 过 其 他 国 家
C.领 导 者 雄 才 大 略 D.其 他 国 家 政 治 腐 败
26. 西晋统一后又迅速走向分裂,而隋朝统一后却出现了长期统
一 的 局 面 , 与 造 成 这 种 现 象 无 关 的 是 : ( )
A.士 族 势 力 的 兴 衰 B.南 北 经 济 差 异 的 大 小
C.对 外 政 策 是 否 开 放 D.民 族 关 系 是 压 迫 还 是 友 好
27. 元朝、明朝和清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采取的措施中,相同之
处 是 : ( )
①.加 强 对 西 藏 的 管 辖 ② . 抗 击 外 来 殖 民 侵 略
③.设置专门机构管辖台湾 ④ . 设立行政机构管理和开发边疆地
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 、 中 国 古 代 商 品 经 济 的 兴 衰 演 变 与 货 币 发 展 密 切 相 关 。 据 此 回 答 :
28. 中 国 最 早 出 现 全 国 通 用 的 货 币 是 :
( )
A.西 汉 五 铢 钱 B.北 宋 交 子 C.秦 朝 圆 形 方 孔 钱 D.唐 朝 开 元 通
宝
29. 北 宋 出 现 交 子 的 根 本 原 因 是 :
( )
A.金 属 货 币 已 退 出 流 通 B.金 属 货 币 不 便 于 携 带
C.四 川 地 区 经 济 最 发 达 D.北 宋 城 市 与 商 业 繁 荣 的 必 然 要 求
30. 纵 观 古 代 货 币 发 展 史 可 以 看 出 货 币 发 展 趋 势 是 :
( )
①. 品 种 繁 多 趋 向 统 一 ② . 由 金 属 货 币 趋 向 纸 币
③. 由 一 般 金 属 货 币 向 贵 重 货 币 发 展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31. 上 题 中 货 币 发 展 趋 势 就 中 国 古 代 历 史 发 展 潮 流 而 言 , 最 主 要
的 作 用 是 :
( )
A.为 政 治 统 一 奠 定 了 绝 对 基 础
B.为 经 济 发 展 创 造 了 良 好 的 外 部 环 境
C.促 进 了 商 品 经 济 的 进 一 步 发 展
ptsz 共 6 页 第 页 lgq4
中古史综合试卷二
D.推 动 了 中 国 资 本 主 义 萌 芽 的 快 速 发 展
△ . 中 国 古 代 艺 术 美 不 胜 收 。 回 答 :
32. 绘 画 成 为 一 门 艺 术 是 在 哪 一 时 期 : ( )
A.隋 唐 B.北 宋 C.春 秋 战 国 D.东 汉 末 年
33. 隋 唐 时 期 绘 画 的 主 体 是 : ( )
A.宗 教 题 材 B.历 史 人 物 C.山 水 、 花 鸟 D.民 风 民 俗
34. 下 列 说 法 正 确 的 是 : ( )
A.东 晋 时 书 法 开 始 成 为 艺 术 , 出 现 “ 书 圣 ” 王 羲 之
B.唐 时 乐 舞 受 西 域 和 周 边 邻 国 的 影 响 , 代 表 作 有 《 霓 裳 羽 衣 曲 》
C.南 宋 的 风 俗 画 《 清 明 上 河 图 》 打 上 了 商 品 经 济 的 烙 印
D.长 沙 马 王 堆 秦 墓 出 土 的 彩 色 帛 画 是 秦 朝 艺 术 珍 品
△ . 科 技 文 化 是 我 国 古 代 对 外 交 流 的 又 一 重 要 内 容 。 据 此 回 答 :
35. 关 于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科 技 成 就 的 叙 述 , 不 正 确 的 是 : (
)
A.春 秋 时 期 有 世 界 上 最 早 的 关 于 哈 雷 慧 星 的 记 录
B.战 国 时 期 确 立 了 十 九 年 七 闰 的 原 则
C.《 墨 经 》 光 学 八 条 反 映 了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物 理 学 的 重 大 成 就
D.《 甘 石 星 经 》 是 世 界 上 最 早 的 天 文 学 著 作
36. 汉 代 在 中 外 文 化 交 流 中 输 出 的 主 要 是 :
( )
A.应 用 性 技 术 B.农 作 物 良 种 C.手 工 业 产 品 D.书 画 艺 术 品
37. 日 本 和 新 罗 在 学 习 唐 文 化 中 的 不 同 点 是 :
( )
A.学 习 历 史 B.学 习 政 治 制 度 C.喜 读 唐 诗 D.学 习 天 文
38. 唐 文 化 对 西 亚 和 欧 洲 的 影 响 突 出 表 现 在 :
( )
A.科 技 上 B.文 学 艺 术 上 C.日 常 生 活 上 D.宗 教 哲 学 上
39. 唐 朝 与 朝 鲜 、 印 度 的 交 往 , 其 共 同 点 主 要 表 现 在 :
( )
A.政 治 经 济 制 度 相 互 影 响 B.宗 教 相 互 影 响
C.文 化 和 艺 术 相 互 吸 收 D.生 活 习 俗 相 互 影 响
40. 明 朝 的 对 外 交 往 对 社 会 的 影 响 表 现 在 :
( )
①. 农 作 物 新 品 种 的 引 进 ② . 欧 洲 水 利 技 术 被 介 绍 到 中 国
③. 产生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④ . 中国与亚非各国之间的交往
频 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 . 非 选 择 题 : ( 每 小 题 10分 )
ptsz 共 6 页 第 页 lgq5
中古史综合试卷二
41. 阅 读 下 列 材 料 :
材 料 一 : 在 我 国 ( 早 期 ) 封 建 城 市 形 成 的 过 程 中 … … 真 正 起 关
键 作 用 的 是 统 治 阶 级 的 政 治 、 军 事 需 要 。 春 秋 时 筑 城 的 原 因 不 外
乎 以 下 三 种 : 第 一 , 大 小 诸 侯 国 国 都 都 是 政 治 中 心 , 都 需 筑 城 …
… 第 二 , 各 国 纷 争 中 需 要 在 战 略 要 地 筑 城 … … 第 三 , 统 治 者 为 达
到 某 种 政 治 目 的 而 在 一 些 地 方 筑 城 … … 封 建 社 会 的 城 市 商 业 是 在
这 些 旧 城 的 基 础 上 发 展 繁 荣 起 来 的 。 ( 引 自 胡 如 雷 《 中 国 封 建 社
会 形 态 研 究 》 )
材 料 二 : 南 京 ( 今 河 南 商 丘 附 近 ) 去 汴 河 五 里 , 河 坝 ( 畔 ) ,
谓 之 河 市 , 五 代 国 初 ( 北 宋 ) , 官 府 罕 至 , 舟 船 所 聚 , 四 方 商 贾
孔 道 ( 交 通 要 道 ) 也 , 其 盛 非 宋 州 可 比 。 ( 引 自 ( 北 宋 ) 王 巩
《 闻 见 近 录 》 )
材 料 三 : 图 一 : 《 西 汉 商 业 图 二 : 唐 朝 商 业 城 市
分 布 图
城 市 分 布 图 》 图 见 2004.考 试 报 第 8
期
图 见 2004.考 试 报 第 8 期
图 四 : : 明 朝 商 业 城 市 分 布 图
图 见 2004.考 试 报 第 8 期
请 回 答 :
⑴.根 据 材 料 一 、 二 , 分 析 中 国 封 建 社 会 城 市 ( 集 镇 ) 形 成 的 原 因 。
⑵.根 据 材 料 二 和 材 料 三 , 分 析 我 国 古 代 商 业 城 市 发 生 的 变 化 ;
⑶.结 合 所 学 知 识 , 分 析 这 些 变 化 的 原 因 。
42. 阅 读 下 列 材 料 :
材 料 一 : 以 下 一 组 材 料 是 古 代 思 想 家 关 于 “ 君 ” 、 “ 民 ” 关 系 的
ptsz 共 6 页 第 页 lgq6
中古史综合试卷二
言 论 汇 编 :
①.“民 为 邦 本 , 本 固 邦 宁 。 ” ( 伪 《 古 文 尚 书 ·五 子 之 歌 》 。 )
“ 民 为 君 之 本 。 ” ( 《 谷 梁 传 ·桓 公 十 四 年 》 。 )
②.“以 百 姓 心 为 心 。 ” ( 《 老 子 》 第 四 十 九 章 ) “ 君 之 爱 民 , 当
如 心 之 爱 身 也 。 ” ( 清 唐 甄 《 潜 书 ·明 鉴 》 。 )
③.“自 古 及 今 , 未 有 穷 其 下 而 无 危 者 也 。 ” ( 《 荀 子 ·哀 公 》 )
“ 民 乏 财 用 , 不 亡 何 待 ? ” ( 《 国 语 ·楚 语 上 》 ) ;
④.“左 右 皆 曰 贤 , 未 可 也 ; 诸 大 夫 皆 曰 贤 , 未 可 也 ; 国 人 皆 曰 贤 ,
然 后 察 之 , 见 贤 焉 , 然 后 用 之 。 ” ( 《 孟 子 ·梁 惠 王 下 》 )
⑤. ( 执 政 者 须 ) “ 言 必 信 , 行 必 果 。 ” ( 《 荀 子 》 ) “ 自 古 皆
有 死 , 民 无 信 不 立 。 ” ( 《 论 语 ·颜 渊 》 )
材 料 二 : ( 唐 太 宗 对 大 臣 们 说 ) “ … … 夫 欲 盛 则 费 广 , 费 广 则 赋
重 , 赋 重 则 民 怨 , 民 怨 则 国 危 , 国 危 则 君 丧 矣 。 朕 常 以 此 思 之 ,
故 不 敢 纵 欲 也 。 ” ( 《 资 治 通 鉴 》 ) 卷 一 九 八 ) 。
请 回 答 :
⑴. 材 料 一 反 映 了 深 深 植 根 于 中 华 文 化 悠 久 历 史 传 统 中 的 哪 一 理
念 ? 根 据 材 料 一 简 述 该 理 念 的 内 容 ? ( 不 得 摘 抄 原 文 ) 。
⑵. 材 料 二 中 唐 太 宗 的 这 段 话 说 明 了 什 么 道 理 ?
⑶. 材 料 一 、 二 对 你 有 何 启 示 ?
43. 阅 读 毛 泽 东 词 : “ 江 山 如 此 多 娇 , 引 无 数 英 雄 尽 折 腰 。 惜 秦
皇 汉 武 , 略 输 文 采 ; 唐 宗 宋 祖 , 稍 逊 风 骚 ; 一 代 天 骄 , 成 吉 思 汗 ,
只 识 弯 弓 射 大 雕 。 数 风 流 人 物 , 还 看 今 朝 。 ” 请 回 答 下 列 问 题 :
⑴. 列 举 “ 秦 皇 ” 对 我 国 多 民 族 国 家 发 展 所 作 出 的 重 大 贡 献 。
⑵.“汉 武 ” 在 我 国 古 代 西 部 开 发 方 面 有 何 建 树 ?
⑶. 简 评 “ 唐 宗 ” 的 经 济 政 策 。
⑷.“宋 祖 ” 改 革 有 何 进 步 性 和 影 响 ?
⑸. 你 是 如 何 评 价 成 吉 思 汗 的 军 事 活 动 的 ?
44. 汉 、 唐 、 元 都 是 我 国 历 史 上 统 一 的 多 民 族 的 封 建 王 朝 。 据 此
并 结 合 所 学 知 识 回 答 :
( 1 ) 唐 朝 和 西 汉 在 处 理 少 数 民 族 问 题 上 采 取 了 哪 些 相 似 措 施 ?
( 2 ) 元 朝 大 一 统 局 面 出 现 的 主 要 表 现 如 何 ?
( 3 ) 综 合 上 述 内 容 , 谈 谈 你 对 民 族 关 系 的 基 本 认 识 。
莆田四中 2 0 0 4 ~ 2 0 0 5 学年(上)
高三历史学期考试卷评分标准 05.1
ptsz 共 6 页 第 页 lgq7
中古史综合试卷二
1. 选 择 题 : (1×1.5`×40 = 60`)
1 2 3 4 5 6 7 8 9 10
A D B B B A C B D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D C D C D A C C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D B A B C D C D A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C C C B B A B A C B
二 . 非 选 择 题 : ( 每 小 题 10分 )
41. 〔 答 〕
⑴.政治、军事的需要;商业发展的结果;交通要道人口聚集的结
果 ;
⑵.由主要在北方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向南方、向沿海和运河地
区 发 展 ;
⑶.原因:经济重心南移,政治中心南移的推动;人口南迁的影响 ;
南 方 自 然 条 件 的 优 越 ; 南 方 农 业 、 手 工 业 及 海 外 贸 易 的 发 展 等 ;
42. 【 答 】
⑴.“以 民 为 本 ” ( 或 民 本 思 想 )
内 容 :
①. 重 民 ( 认 识 民 众 是 立 国 的 根 本 ) ;
②. 爱 民 ( 关 心 民 众 的 劳 苦 ) ;
③. 养 民 ( 不 要 过 渡 掠 夺 民 众 ) ;
④. 从 民 ( 根 据 民 意 任 用 贤 人 ) ;
⑤. 信 民 ( 取 信 于 民 ) ;
⑵. 为 君 上 者 不 可 好 大 喜 功 , 加 重 百 姓 负 担 , 以 至 国 危 君 亡 ;
⑶. 要 以 民 为 本 ; 要 诚 信 为 本 ; 要 从 实 际 出 发 办 事 ;
43. 【 答 】 .
⑴. 秦皇贡献: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
一 的 多 民 族 的 封 建 国 家 ; 派 兵 北 击 匈 奴 , 南 攻 越 族 , 开 拓 了
疆 域 。
⑵. 汉武建树:兴修六辅渠和白渠,促进了关中地区农业发展;
在 川 南 、 云 贵 建 立 郡 县 , 有 利 于 西 南 少 数 民 族 地 区 的 开 发 ;
派 张 骞 出 使 西 域 加 强 了 汉 朝 与 西 域 的 经 济 文 化 交 流 ; 在 长 安
兴 办 太 学 , 培 养 统 治 人 才 ;
⑶. 唐宗经济政策: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使农民得到一定土
地,保证农民生产时间,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发展,
ptsz 共 6 页 第 页 lgq8
中古史综合试卷二
封 建 经 济 繁 荣 ;
⑷. 宋祖改革:解除节度使权力,派文臣做知州派转运使到地方
理财,编练禁军,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但却逐渐
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军队数量激增,财政开支浩大,到北宋中期 ,
出 现 统 治 危 机 。
⑸. 成吉思汗:领导一支强大军队,统一蒙古;起兵反抗金朝统
治者压迫,是值得肯定的正义战争;发动大规模扩张战争,迫使
西夏、吐蕃、维吾尔臣服和归附蒙古,并占有中亚和欧洲大片土
地,具有掠夺性的非正义的一面。总之,成吉思汗是蒙古族历史
上 著 名 的 政 治 家 、 军 事 家 , 一 生 功 大 于 过 。
44. 【 答 】 : ( 1 ) 相 似 点 :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设行政机构管辖:西汉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
在 西 南 地 区 设 郡 县 ; 唐 朝 在 西 域 设 安 西 、 北 庭 都 护 府 。
②采用和亲政策:汉高祖开始实施与匈奴和亲政策,汉元帝时有
王 昭 君 和 亲 ; 唐 朝 有 文 成 公 主 、 金 城 公 主 先 后 与 吐 蕃 赞 普 和 亲 。
③加强经济文化交流:西汉时把内地的铸铁、凿井技术传到西域 ;
唐 朝 把 养 蚕 、 种 菜 技 术 传 到 吐 蕃 。
④与破坏民族友好关系的行为斗争;西汉武帝时,三次大规模反
击 匈 奴 战 争 获 胜 ; 唐 太 宗 时 , 派 兵 打 败 东 突 厥 , 俘 获 颉 利 可 汗 。
( 2 ) 元 朝 大 一 统 表 现 :
①汉族人民大量迁居到边疆地区,带去先进生产技术,开发了边
疆经济。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加强了民
族 融 合 。
②辽金时期入居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和女真人,与汉族相融合,在
元 朝 已 被 视 为 汉 人 。
③唐朝以来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一些地
区定居。元朝时更有大量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和汉 、
蒙、畏兀儿等民族长期杂居、通婚,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
④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元朝在澎湖设巡检司,加
强 了 对 琉 球 的 管 辖 。
( 3 ) 基 本 认 识 :
①我 国 是 一 个 以 汉 族 为 主 体 , 由 许 多 民 族 组 成 的 大 国 。
②各 民 族 间 的 和 睦 相 处 , 友 好 往 来 是 民 族 关 系 的 主 流 。
ptsz 共 6 页 第 页 lgq9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