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近现上册试卷及答案
中国近代史上册试卷
1. 选择题:
△ . 近代中国经历了一个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的转变过程,
中国的社会经济和中外关系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据此回答:
1. 鸦片战争前夕,英国对华贸易(含鸦片走私)所产生的影响
不 包 括 :
( )
A.扭转了英国的贸易逆差 B.为英国工业品打开了市场
C.加剧了中国社会的矛盾 D.危及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
2. 关于鸦片战争导致中国社会发生变化的表述中不妥当的是:
( )
A.清政府被迫完全放弃闭关政策
B.中国开始成为不能完全独立自主的国家
C.中国丝茶生产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D.英国棉纺织品进入中国市场,但未能大量倾销
3. 最能说明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的历史现象
是 :
( )
A.租界出现 B.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C.农民负担加重 D.列强取得领事裁判权
4. 在《南京条约》的下列条款中,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的
是:
( )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赔款 2100万银元
C.开五处通商口岸 D.英商进出口关税双方协定
5. 中英《南京条约》所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分布于: (
)
A.长江流域下游地区 B.长江和珠江下游地区
C.长江以南的沿海地区 D.广东、福建沿海地区
6.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当时清朝对外通商口岸最多的行省是:(
)
A.广东 B.福建 C.浙江 D.江苏
7. 下 列 各 项 中 , 因 果 关 系 正 确 的 是 :
( )
ptsz lgq1
中近现上册试卷及答案
A.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社会性质变化
B.中国社会革命任务变化→中国社会革命性质变化
C.中国社会革命任务变化→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D.中国历史转折点→中国社会性质变化
△ . 自 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据此回答:
8.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控制中国海关管理权,其影响
不包括:
( )
A.便利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B.阻碍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
C.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进程
D.资本输出成为对华侵略的主要手段
9. 19世纪末,西方列强在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同时,加紧对
中国进行直接的殖民统治,主要表现在:
( )
A.加大对清政府扶植的力度 B.决定采取以华治华的方针
C.扩大海关总税务司的职权 D.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10. 帝国主义对中国“分而治之”的政策在民国初年造成的后果
是 : ( )
A.加剧了中国近代军阀割据的局面
B.列强在中国形成了各自的“势力范围”
C.列强在“势力范围”实行直接殖民统治
D.开始形成帝国主义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 . 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第一次革命高潮。回答:
11. 从时代发展的认识看,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运动的最大
区 别 在 于 :
( )
A.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地主阶级 B.主张建立“均贫富”的理想社会
C.进行了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D.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主张
12. 太 平 天 国 对 所 占 地 区 的 农 村 生 产 关 系 的 实 际 影 响 是 :
( )
A.基本上实行了耕者有其田的制度
B.没有触动旧的地主土地所有制
C.部分农民得到土地或减轻了地租
ptsz lgq2
中近现上册试卷及答案
D.实行了土地和产品的平均分配
13. 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相同点的表述,
错 误 的 是 :
( )
A.都是太平天国纲领性的文献 B.都有反封建性质
C.都无法实现 D.后者是前者的补充继承和发展
14. 从内容上看,《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共同的局
限 性 表 现 在 :
( )
①. 不能对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正确的判断② . 带有强烈的
小农意识 ③ . 只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④ . 缺乏坚实的社
会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 . 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回答:
15. 近 代 前 期 中 国 人 向 西 方 学 习 的 内 容 先 后 顺 序 是 :
( )
A.学工艺技术→学自然科学理论→学社会科学和政治制度
B.学自然科学理论→学工艺技术→学社会科学和政治制度
C.学工艺技术→学社会科学和政治制度→学自然科学理论
D.学社会科学和政治制度→学工艺技术→学自然科学理论
16. 近代中国文化体现出“新旧过渡”的特点,其中新的内容包
括 :
( )
①. 西方科技 ② . 商品经济观念
③. 民主思想 ④ . 资产阶级道德观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7. 近代前期中国科技的发展明显带有学习西方的特色,这根本
取 决 于 当 时 中 国 :
( )
A.社会性质 B.政府政策 C.国民素质 D.教育制度
18. 改革政治体制是戊戌变法的主题之一,百日维新期间,在这
方 面 的 举 措 有 :
( )
A.设议院 B.制定宪法 C.裁撤闲散重叠机构 D.设立农工商总
ptsz lgq3
中近现上册试卷及答案
局
19. 康有为以改革后的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社会的理论基础,严复
以“优胜劣汰”的社会进化论作为改革社会的理论基础。这表明
他 们 两 人 :
( )
A.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B.所受的外界影响不同
C.所主张的社会改革目标不同 D.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
20. 下列历史现象客观上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趋势的有: (
)
①. 总理衙门的设立 ② . 英国人赫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
③. 派出驻外使节 ④ . 派留学生出国留学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中国近代产生的一股新经济成分,并对中
国近代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回答:
21.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其内在因素是: (
)
A.外国资本主义的传入 B.洋务运动的刺激
C.商人、地主、官僚的投资 D.先进生产方式带来的丰厚利润
22. 19世纪后期,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为戊戌变法
和 辛 亥 革 命 准 备 了 :
( )
①. 思想基础 ② . 经济基础 ③ . 组织基础 ④ . 阶级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23. 中国民族工业在 1912~ 1919年出现快速发展,其主要动力来
自 :
( )
A.一战使欧洲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侵略,造成市场需求
B.辛亥革命后从封建营垒中分化出来的一批人壮大了民族资产阶
级队伍
C.“实业救国”的爱国需求和投资工业利润回报的吸引
D.辛亥革命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激发了他们投资工业
的热情
24.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要
影 响 是 :
ptsz lgq4
中近现上册试卷及答案
( )
A.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经济基础 B.推动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C.抵制了外国对华经济侵略
D.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基础
25. 既严重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资
本 主 义 发 展 的 是 :
( )
A.封建势力的统治 B.西方列强的侵略
C.地方参与创办近代企业 D.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26. 下列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② . 是中国近代
社会进步的基础 ③ . 始终受到反动政府的阻碍与限制 ④ . 外
国对华经济侵略对其有阻碍和促进的双重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20 世纪初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回答:
27. 推动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因
素 包 括 :
( )
①. 新文化运动提供了理论武器 ② .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③. 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④ . 辛亥革命的失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8. 五 四 运 动 爆 发 的 根 本 原 因 是 :
( )
A.帝国主义的侵略激化了中外民族矛盾
B.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
C.新文化运动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D.无产阶级觉悟的提高
29. 五四运动较之辛亥革命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主要是因为 :
( )
A.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先进知识分子的领导
C.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0. 下列对五四运动和五卅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ptsz lgq5
中近现上册试卷及答案
)
A.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B.中国共产党起了领导作用
C.出现了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 D.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
31. 下列有关新旧民主革命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
A.是中国革命进程中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两个阶段
B.是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两个阶段
C.革命任务和性质始终没有变化
D.两者主要区别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
△ .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对中国革命就进行长期不懈的探索。
回答:
32.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这 是 因 为 :
( )
A.有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 B.中国革命有了光明的前途
C.国共合作,壮大了革命力量 D.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
33. 中共二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基本完成了创建工作,
其 主 要 依 据 是 :
( )
A.会议指出了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
B.会议指出了中国民主革命动力
C.会议规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D.会议规定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34. 明 确 指 出 中 国 革 命 分 两 步 走 是 在 :
(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八七会议
35. 中 共 三 大 最 重 大 的 成 就 和 失 误 是 :
( )
A.确立了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却忽视了革命领导权
B.确立了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却忽视了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C.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却没有发动群众
D.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社会的性质却没有提出革命任务
△ .1924 ~ 1927年中国历史进入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时期。回
答:
ptsz lgq6
中近现上册试卷及答案
36. 国 共 两 党 能 实 现 第 一 次 合 作 , 是 由 于 :
( )
①. 两党当时的革命对象相同 ② . 孙中山接受反帝反封建的主
张
③. 共产国际帮助和促成 ④ . 中共三大作出了正确的决定
A.①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7. 之所以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从
根 本 上 说 是 因 为 :
( )
A.接受了共产国际的指示 B.确定了国共合作的基础
C.创建了革命的武装 D.明确了斗争的目标
38. 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
A.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基础 B.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C.中共在群众中影响扩大 D.中共开始掌握一部分军队
39. 实 现 国 共 合 作 的 关 键 步 骤 是 :
( )
A.改组国民党 B.共产党加入国民党
C.取得共产国际的支持和帮助 D.《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的发
表
40. 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原则基本一致 ,
反 映 出 :
( )
①. 国共合作有了政治基础 ② . 中国革命发展的阶段性
③. 国民党政权性质发生了变化 ④ . 国民党顺应了历史潮流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二 . 材料题:
41. 阅读下列材料(以下材料均摘自台湾报刊所载文章):
材料一:自 1895年之后,台湾受到日本和国民政府的统治。
日本统治台湾,使得台湾发生极大改变。时至今日,日本的遗留
仍影响台湾。因此,有些学者认为台湾能有今日,实来自于日本
所带来近代化设施的影响;亦有人批评此乃是亲日说法,台湾近
代化不能归功于日本。——张炎宪《台湾风物》 50卷 2 期卷首语
材料二: 1898年 3 月,儿玉源太郎接任第四任总督之后,整
ptsz lgq7
中近现上册试卷及答案
个情况开始有了改变。因为他启用了一位医学背景的后藤新平来
担任台湾的民政长官。后藤氏本着“生物学的殖民地经营”原则 ,
开始在台湾奠定各项近代化建设的基础。——林呈蓉《台湾的近
代化》
材料三:所谓台湾的近代化大抵是清季在台湾的自强运动。
而自强运动是清廷官吏和社会上的有识之士鉴于内忧外患,必须
因时变革,引进西方物质文明所进行的西化运动。这是清朝面对
外来船坚炮利的挑战所做的第一次回应。——许雪姬《清代台湾
的现代化》
材 料 四 : 可 以 说 , 台 湾 的 近 代 化 过 程 就 是 从 沈 葆 桢
( 1820~1879年,道光进士, 1867年任船政大臣, 1875年任两江总
督兼南洋大臣)开始的。他奏准建闽台水陆电线;用西法在安平 、
旗后等处建设新式炮台;购买洋炮及军火机械,并大力倡购铁甲
船,从此迈出军事近代化的步伐。 1875年,沈葆桢被奏准使用机
器开采基隆煤矿,翌年开始动工凿井,建立起第一个近代民用工
业。同时实行开山、抚垦,在香港、厦门、汕头等处设招垦局,
招工来台开垦荒地,以促进内山的开发。所有这一切说明沈葆桢
不愧为台湾近代化之路的首创者。——《台湾近代化的首创者—
沈葆桢》
回答:
(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895年后日本和国民政
府统治台湾的原因。
( 2 )根据材料,概括在台湾近代化问题上存在的两种不同观点 。
( 3 )材料三中所说的“第一次回应”指什么?清政府为什么作
出“第一次回应”?
( 4 )根据材料,你认为台湾近代化的开创者是谁?依据是什么 ?
42.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近代百年的上海史,就是一部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历史的缩影。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近代企业在上海云集。下列三幅图代
表三种不同类型的企业。
ptsz lgq8
中近现上册试卷及答案
⑴ . 分别写出三图反映的企业的性质。简要分析三类不同性质企
业在此时此地云集的社会原因?
( 2 )有人说:“上海在近代是中国先进思想产生与传播中心,
也是革命风暴中心”。下面是编辑“上海思想、政治史”的两张
资料卡片。分别填写一个发生在上海的历史事件,条目名称自定 ,
简介限 60字。
(简介:背景、过程、影响)
三 . 问答题:
43. 简要分析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诞
生的影响。并据此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44.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国历史由分散隔绝状态进入整体发展
的一体化过程,其发展主线是现代化(或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
演进)。但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呈现出差异性和多样性特点。
( 1 )一般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第一步完成于 17世纪 40
年代到 18世纪中晚期。此时,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活跃,英法美资
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与西方不同,中国此时正处于清朝封
ptsz lgq9
中近现上册试卷及答案
建统治晚期。请分别概括鸦片战争前中国和西方的经济状况。
( 2 )鸦片战争后,中国在沦为半殖民地的同时,也开始了现代
化的历程。简要说明在 19世纪 60、 70年代,中国引进西方技术和
生产方式的尝试及影响。
( 3 ) 19世纪末,中国也开始出现了政治现代化的尝试,先后出
现了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和革命运动。简述资产阶级革命纲领的
内容。概括说明资产阶级革命取得了什么成果 ?
中国近代史上册答案
1.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A D C B B D D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C D D A D A C B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C C D B B D B C B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A A D B A D B B D B
2. 材料题:
41. 【答】
( 1 )《马关条约》,清政府割台湾给日本; 1945年抗日战争胜
利后台湾照约归还给中国。
( 2 )一种认为是在日本统治台湾期间,其开发者是后藤新平;
一种认为在洋务运动期间,首创者是沈葆桢。(或答:一种认为
台湾近代化应归功于日本,一种认为中国早就在洋务运动期间就
开始了近代化。)
( 3 )洋务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
(或答:“农民起义和外国侵略”。)
( 4 )沈葆桢。因为沈葆桢在洋务运动期间就在台湾创办了近代
军事工业和近代民用工业。
42. 【答】
ptsz lgq10
中近现上册试卷及答案
( 1 )外国资本主义企业、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民族资本主
义企业;
社会原因:鸦片战争后,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外国资本
主义侵入;科学技术传播;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解体;商品市场
劳动力市场扩大。
( 3 )思想中心条目:维新运动时期《时务报》是宣传维新思想
的主要阵地;辛亥革命时期是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中心;陈独秀
创办《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任答一个)
革命中心条目: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光复会的活动中心;五四运动
的两大中心之一;中共诞生地;五卅运动发生地;上海人民三次
武装起义。(任答一个)
简介:分背景、过程、影响三方面。
三 . 问答题:
43. 【答】
⑴. 影响: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有利于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但没有改变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这需要新的阶级和政党来领导民主
革命;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
空前的解放;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
主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中,无产
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在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为中国共
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⑵. 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先进思想文化,代表了先进生产力,代表了
中华民族的利益;
44. 【答】
( 1 )战前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正缓慢发展;自然经济仍占统
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战前的西方: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欧美其它国家工业革命相继展开。
( 2 )洋务运动兴起。先后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影响: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启动了中国早期现代化历
程。
资本主义产生。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资本主义工业 。
ptsz lgq11
中近现上册试卷及答案
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在沿海地区兴起。
影响:伴随资本主义工业的出现和发展,它对封建生产关系和
政治制度的瓦解作用日益加强。
( 3 )提出“三民主义”。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建立资
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推行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或答“平均地
权”)
成果: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
人民获得一些民主自由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民族资
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回答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
法》等合理内容亦可得分)
ptsz lgq12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