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09:11:51
介绍了我爱祖国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年级.doc(23.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0 0 类别 : 教案
教学设计示例(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和4个词语,认识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重点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   难点是生字中有些字不容易读准字音,有些字的字形比较复杂。 课前准备:   1.万里长城和五星红旗投影片。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   3.生字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7《我爱祖国》,齐读课题,出示地图。   小朋友,这就是我们祖国的地图,谁能说出我们祖国的全称。   因为我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所以她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是世界上大国之一。 二、初读课文   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要看清楚拼音,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己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读、 听,纠正读音。读过以后,在课文中画出生字。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卡片,先读生词,再读生字,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读音,提 醒学生注意“最”的声母是平舌音,“领”的韵母是后鼻音,“巾”的韵母是前鼻音。   2.指名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音。 四、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出示第1分句“我爱万里长城,我爱小河”。   提问引读:谁爱万里长城?(我爱万里长城)谁爱小河?(我爱小河)   2.出示万里长城投影片。   教师简单介绍万里长城(长城全长约6700公里,从建成到今天已经有2000多年,)请游览过长城的 小朋友谈谈自己的感受。   谁能说说为什么爱万里长城,又为什么爱小河。(长城闻名世界,世界上再也没有这么雄伟的建筑, 中国人真了不起,小河两岸种了许多庄稼,河里养了鱼,有了小河,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3.有感情地朗读第1分句。   4.轻声朗读下面的3个分句,同桌互相讨论,说一说为什么爱五星红旗、白鸽、红的花朵、爸爸、妈妈、 老师和同学。   (1)出示五星红旗投影片,启发学生说说学校的升旗仪式和从电视上看到的我国运动员在国际比赛 中获得金牌时,运动场上奏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升起五星红旗的情景。(五星红旗代表我们的祖国,爱 五星红旗,就是热爱伟大的祖国。)   “白鸽”又叫和平鸽,爱白鸽就是热爱伟大的祖国。   (2)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它是红旗的一角,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爱红领巾就要继承革命烈 士的遗志,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   (3)爸爸妈妈关心、爱护我们,老师辛辛苦苦地教育我们,同学帮助我们解决困难。我们不仅要爱爸 爸妈妈和老师同学,还要爱所有关心、爱护、教育、帮助我们的人。   5.齐读最后两行。提问:“我”为什么最爱祖国?   6.听课文录音,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读、齐读、指名读) 五、指名背诵   1.出示生词卡片:万里长城、小河、五星红旗、白鸽、红领巾、花朵、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祖国。(按顺 序挂在黑板上)齐读、指名读。   2.根据黑板上的词语,学生轻声试背课文。   3.指名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出示生字词卡片,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分析以下生字的字形。   爱:下面是“友”,不是“发”。   领:用书写方法记忆“页”字旁,左面是“令”,不能丢一点。   巾:要与“中”区别字形。   要:上面与“西”不同。   最:用熟字分析字形,上面是扁日,左下是“耳”,第一横要长一些,右下是“又”。   2.指导写字。   课后练习第2题,先读生字、描写生字,再对照范字临写。注意指导写好下面几个字。   “爱”、“领”、“最”三个字笔画较多,要写得紧凑些。“朵”的第二笔是横折弯,不能写成横折弯 钩。 三、课堂练习   1.课后练习第3题。先小声拼读音节,再写出词语。这6个词是:祖国、花朵、红领巾、老师、同学、万里 长城。   2.课后练习第4题。   (1)轻声读例句,齐读、个别读。   (2)提问:启发学生把句子补充完整。准最喜欢踢足球?(可填“我”,“我们”或“小明”等。) 什么最怎么样?“那座楼房最高。”“这个西瓜最甜。”)谁最怎么样?(“京京学习最用功”“老师最关 心我们。”) 四、布置课外活动   1.搜集歌颂祖国的诗歌、歌曲,准备开一个《我爱祖国》的诗歌朗诵演唱会。   2.搜集祖国大好河山、名胜古迹的照片,准备出一期《伟大的祖国》壁报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09:42:28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