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09:12:08
河大附中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基础知识检测 七年级.doc(45.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0 0 类别 : 试卷
河大附中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基础知识检测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1、 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26分 0.5/空) 1、倘若( ) 2、不惮( )3、絮叨 ( )( )4、撺掇( )( )5、凫水( )6、潺潺( ) 7、钳棒( )8、篙( )9、豆荚( )10、蕴藻 ( )( )11、惹眼( )12、踱步( ) 13、 缥缈( )( )14、桕树( )15、船楫( ) 16、好歹( )17、纠葛( )( )18、伶俐( )( )19、一律( )20、擂鼓( )21、茶峒( ) 22、泅水( )23、呐喊( )24、老鹳河( ) 25、玉米糁( )26、红火( )27、簸箕( )( )28、 疙瘩鬏上( )( )( ) 29、豆馅( )30、腌渍( )31、阖家( )32、鬼祟( )33、 抠门( ) 34、秫秸( )( ) 35、晾脆( ) 36、生疮( )37、栗子( ) 38、吆喝( )( )39、捅进( )40、栖鸦( ) 41、绮户( ) 2、 根据拼音填汉字:(10 分) 1、偏 pì( ) 2、欺 wǔ( ) 3、dài( )慢 4、yì( )立 5、松xiè( ) 6、家juàn( ) 7、yǎo( )水 8、jiǎo( )洁 9、用手cuō( ) 10、zhàn( )酒 11、缠guǒ( ) 12、sāo( )扰 13、 穿suō( ) 14、门kǎn( ) 15、yǒng( )跃 16、yōu( )扬 17、mí( )散 18、qióng( )楼 19、楼 gé( ) 20、船cāng( ) 3、 多音字组词:(4 分) 1、省 ( ) 2、相 ( ) ( ) ( ) 3、吓 ( ) 4、模 ( ) ( ) ( ) 二、文学常识:(10分,每空0.5分) 1.《社戏》作者是 ,原名 ,浙江 人,他 是我国伟大的 家 家和革命家,体裁是 。 2.《端午日》选自《 》,作者是 ,其代表作 1 有小说《 》、 和《 》,散文集《 》。 3.我们学过作家刘绍棠的散文是《 》,其作品具有 浓郁的 特色。 4.《十五夜望月》的作者是 朝的 (填人名)。 5《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的词牌名为 ,作者 ,字 ,号 朝代人。 三、默出有关内容:(15分) 1、两 岸 的 豆 麦 和 河 底 的 水 草 所 发 散 出 来 的 清 香 , , , , , , 但我还以为船慢。(4.分) 2、那声音大概是横笛, , , , , 。(2分) 3、 ,冷露无声湿桂花。 不 知秋思落谁家?(2分) 4.默写〈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全文:(7分) 四、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端午日 1)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 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2)船 只的形式,和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式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 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3) 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 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 4)桨手每人 A (握 拿 持)一支短 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5) 带头的坐在船头上, 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 B (握 拿 持)两支小令旗,左 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6) 擂鼓打锣的,多 C (蹲 坐 站)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彭铛挡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 起来,为划船水手 D (指挥 调节 调理)下桨节拍。7) 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 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 2 擂鼓的种种情形。 (1) 给文中 A、B、C、D处选上合适的动词。{2分} A、 B、 C、 D、 (2) “每只船可坐 12个到 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 个锣手。”这句话应放在文中 句之前。(2分) (3)文中加点的“划”能否换成“撑”?“挥动能否换成”摇动? (2分) (4)作者为什么要详细介绍船上赛手的配置及他们的分工情况?(2 分) (5)想下想象一下龙舟竞赛时的情形,进行角色体验。(2分) A 假使你是一名桨手,当时会怎么想? B 假使你是一名鼓手,当时会怎么想? (二) 文具盒(12 分) 厉劲的北风篦子似的梳刮着裸露的胳膊,英的手背上就有了一道 道血口…… 娘常说:“女孩子识几个字就中了,遭那个罪咋?” 英听了,眼泪就扑塌扑塌掉下来。常沾泪的那地方便有了印痕,似 两片柳叶。 过年了,乡里分给村里一些由市区人捐送的衣物,村里把它们分 到户。听到吆喝声,娘带着英去领。 村长的家就是村里办公的地方,只比荧的家多一张床和两把一坐 就吱吱响的白茬椅子。 捐物只剩下一双皮鞋,一件半旧的红毛衣和一个塑料文具盒。村长 脸上现出难色,说:“大妹子,拣一样吧,还有两家哩……” 娘毫不犹豫地抓起那件红毛衣,抖了抖就往英身上套。 英直往后趔,眼光却扎在那个文具盒上。娘说:“那物件又不挡寒 要它干吗?” 村长笑了,说:“这闺女,中……” 娘叹了口气,将毛衣在手里窝来窝去,说:“这孩子真憨……” 3 英的眼泪又下来了。娘说:“甭哭,依着你还不中吗?” 得到这个文具盒,英把它当作宝贝,用布包好,放在枕边,从不 往书包里装。没人的时候,她就打开它——就象打开一个新天地:文 具盒里有花花绿绿的贴画、课程表,还有一杆漂亮的自动铅笔……拿 起自动铅笔,她就觉得自己也会坐在市里某个明亮、温暖的教室里… … 几年后,英考上了中专,去市里上学。临上路时,她没忘了将文具 盒随手带上。 开学头一天,英拿出文具盒摆在桌上——惟一能和同学一样的, 就是这件了。 同桌的叫丽,家就在市里。看到那个文具盒,丽不屑地一笑。待英 掀开文具盒,丽的眼睛就睁大了,那的课程表是她设计的…… 丽说:“你真爱惜……” 英笑了,说:“有了这个文具盒,我就不爱哭了。你小时侯好哭 不?” 丽不答,脸却红了。她没敢说这个文具盒是为了让妈再买一个更好 的而捐出的。当时妈说这还能用,她就闹,还哭鼻子…… 英和丽成了好朋友。临近寒假的一个周末,丽邀英去家里玩。英不 去,说:“我娘说了,不让我到别人家去。” 丽说:“我妈主要是想见见你……” 英就去了。 从丽的家回来,英给家里写了一封信。信里说:“娘,我想要一件 红毛衣……” 1、 以前为什么常常落泪哭泣,而有了文具盒后就“不爱哭了”? (2分) 2、 文中划线句子照应其上文什么内容?(2分) 3、丽与英头一天见面时,文中写了丽哪些表情?分别表现了她怎样 的心理?(3分) 4、 英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成长的?是一个怎样的女孩?试作简析。 (3分) 4 5、 文末英为什么要一件红毛衣?(2分) (三)阳光,是一种语言(13 分) 早晨,阳光以一种最明亮、最透彻的语言和树叶攀谈,绿色的叶 子,立即兴奋地颤抖,通体透亮,像是一页页黄金锻打的箔片,炫 耀在枝头。而当阳光微笑着与草地上的鲜花对语,花朵便立即昂起头 来,那些蜷缩在一起的忧郁的花瓣,也即展开,像一个个恭听教诲 的耳朵。 晴朗的日子,走在街上,你不会留意阳光。普照的阳光,有时像是在 对大众演讲的平庸演说家,让人昏昏欲睡,到处是燥热的嘈杂。 阳光动听的声音,响在暗夜之后的日出,严寒之后的春天,以 及黑夜到来前的黄昏。这些时刻,阳光会以动情的语言向你诉说重逢 的喜悦、友情的温暖和哪怕是因为短暂的离别而产生的愁绪。 倘若是雨后的斜阳,彩虹将尽情展示阳光语言的才华和美丽。赤 橙、黄、绿、青、蓝、紫,从远处的山根,腾空而起,瞬间飞起一道彩虹 使你的整个身心从地面立刻飞上天空。现实的郁闷,会被一种浪漫的 想象所消解,阳光的语言,此刻充满智慧,让你理解天雨花,石点 头;让你平凡生活的狭窄,变成一片无边无垠的开阔;让你枯寂日 子的单调,变得丰富多彩。 可这一切、只是一种语言,你不可以将那金黄的叶子当成黄金; 江河之上,那些在鳞波里晃动的金箔也非常真实;你更不要去攀援 那七彩的虹桥,那是阳光的话语展示给你的不可琢磨的意境。瞬间, 一切都会不复存在。可是,这一切又都不是空虚的,它们在你的心中 留下切切实实的图画,在你的血管里推涌起波澜壮阔的浪潮。在你耳 边轰响着长留不息的呼喊。使你不能不相信阳光的力量和它真实的存 在。 和阳光对话,感受光明、温暖、向上、力量。即使不用铜号和鼙 (pì)鼓,即使是喁喁 (yóng)私语,那声音里也没有卑琐和阴暗, 没有湿淋淋的、怯懦者的哀伤。 你得像一个辛勤的淘金者,从闪动在白杨翻转的叶子上的光点 里,把握阳光的语言节奏;你得像一个朴实的农夫,把手指插进松 软的泥土里,感知阳光温暖的语言力度。如果你是阳光的朋友,就会 5 有一副红润健康的面孔和一窗明亮清朗的心境。 阳光,是一种语言,一种可以听懂的语言。 1、请从第一段中找出 3个运用拟人手法的词语,说明它们在文中的 作用。(3分) 。 2、从 1-4段看,作者赞美了阳光的哪些特点?(3分) 。 3、在 文章第 5段中作者说“一切都会不复在”,又说“一切又都 不是空虚的”。为什么?(2分) 。 4、文末,作者说阳光是“一种可以听懂的语言”。从第七段看,怎 样才能“听懂”呢?(2分) 。 5、作者说:阳光是一种语言,它和树叶攀谈,和鲜花对语,动情地 向人们倾诉,给世界带来温暖和力量。还有人说:阳光是跳动的旋律 将七色幻化为七个美丽的音符,在大地上谱写着动人的乐章。你把阳 光比喻成什么?请写几句话来表达你对阳光的感受。(3分) 五、作文:(40 分) 宁宁旅游回家对父亲说:“爸爸,真抱歉,我玩得太高兴了, 竟把您的生日给忘了。没有给您带什么礼物,对不起。”父亲和蔼地 说:“可是,孩子,我不是已经收到你的礼物了吗?”宁宁不解。父 亲说:“你的礼物就是女儿对父亲的诚实。” 请根据这则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 的文章。体裁不限,题目自拟。 6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09:41:53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