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
自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归纳段意及
文章的内容要点。
2培养速读习惯和能力。
3.积累一些词语。
2.请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
。
第一部分: 1——4节
说明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
学。
第二部分: 4——5节
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 6——9节
说明决定物候现象迟早的各种因
素。
第四部分: 10——11节
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探究
(一)这一部分哪些词语写得生动典雅?
( 1)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 2)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
放。
(3)燕子翩然归来。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人
格化,显得亲切动人。)
(融化 萌发 次第 用词典雅,富有形象
性。)
(翩然指轻快地飞舞的样子,用来描绘燕子
的飞行十分恰当、形象。)
(二)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
候学,请概括回答。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把一些自然现
象称为物候。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
农业生产的科学叫作物候学。
(三)文章第二段为什么说利用物候
于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 l)从观测手段上看,物候观测使用
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 2)从数据意义上看,物候观测的
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
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
(四)文章第 5段举北京的物候记录
的例子说明了什么?
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
(1)纬度的差异。
( 2)经度的差异。
( 3)高下的差异。
( 4)古今的差异
(五)这四个因素按什么顺序说
明?
这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
,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很有条
理。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
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地点
高下的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
素;最后一个因素则是时间因素。
由三个空间方面的因素到一个时
间因素,又是一种条理。
(六)纬度”这一段,举出挑花和
刺槐的例子说明了什么?
说明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
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
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
跟晚春也不相同。
(七)研究物候学有哪些意义
? 首先是为了预报
农时,选择播种日期。第二,物
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
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
很有参考价值。第三,还可以利
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
地区。第四,也可以利用来避免
或减轻害虫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