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09:12:25
桥之美 八年级.ppt(3.71M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第 6 页
0 0 类别 : 课件
桥 之 美 吴冠中 吴冠中是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几十年来,他一 直探索着将中西绘画艺术结合在一起。   吴冠中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 ,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最近几年他的画风有 所变化,在一批反映黄土高原的作品中多用粗线,自成一种意 境。最近,他获得“法国文化艺术最高勋位 " 的荣誉。         大英博物馆在1992年3月26日到5月10日推出一 项前所未有的展览--吴冠中个展,展出44幅作品,作品是 他 1970 年以来所创作的油画、水墨及素描。此次展出号称 “前所未有”,是由于吴冠中个人在欧洲的第一次个展,更是 大英博物馆第一次为中国在世画家所办的展览。 吴冠中的画是 将西画的优点表现在中国画之中。他说:“我画的点和线,每 一笔都包括了体面的结构关系。画中的点和线,不管是大点小 点、长线短线,在运用上是严格的,都不是随便乱摆上去的, 有时一点不能多也不能少,点子多了对画面无补,我都想办法 将他遮掉。对线的长短也是如此,都不是随便画上去的,要恰 到好处”。  渔 村 莫奈池塘 纤细的线 条表现出的是 和谐之美。宛 如少女长发般 的垂柳,田田 的荷叶,绿色 传递了生命的 信息。画面清 淡柔和,让人 不禁联想到 " 沉 醉东风 " 的诗意。 高昌遗址 我们似乎 穿越了时空去感 受往昔的繁荣和 如今的萧条,在 感慨历史变迁的 同时,我们得到 的其实是历史的 凝重之美。 这副画在 1989 年香港苏富比拍 卖会上,以一百 八十七万成交。 创下了在世中国 画家作品拍卖的 最高记录。 乐山大佛 对神秘力量的 恐惧形成了崇 高的美丽。但 是当我们真正 接受了这种壮 美,我们的本 质力量其实也 得到了提高。 这幅画中画家 极度夸张地表 现了 " 佛法无 边 " 的精神意 义。 宜兴蛟 桥 小桥流 水的江南透露 出浓浓的生活 气息,忙忙碌 碌的人群默默 地走着他们的 生命,这难道 不就是实实在 在的生活吗? 江 南 人 家 南 国 山 村 印 度 花 市 雪 山 拙 政 园 富春江上打渔船 小组讨论: 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何处? 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 举了哪些例子? 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欣赏一 幅画? 问题探究 1. 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何处 ? 2. 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 ? 桥在不同环境中,起着各不相 同的形式作用,即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乌镇芦苇丛上的石桥 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 水天间的长桥— 17孔桥、宝带桥 形式独特的风雨桥 抓关键语句 ! 圆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 桥背,方圆之间相处和谐得体,力学 的规律往往与美感的规律相合拍。 厚厚实实平面铺开的芦苇丛使空间显 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 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 陡然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 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 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那拱 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 直线,都恰好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 照。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头桥 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 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 令画家消魂。 “ 杨柳岸晓 风残月”— 宋 ·柳咏 强与弱、轻与重、动与静、变与不变以 及颜色上的对比——阳刚与阴柔 北京颐和园— 17孔桥 苏州 --宝带桥 湖水苍茫 ,水天 一色 ,在一片单纯明亮的 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 ,卧龙一般 ,它有生命…… 如果坐小船沿桥 缓缓看一遍 ,你会感到像 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 打破了背 景的单调 感。 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 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 置。 水天间的长桥 形式独特的风雨桥 不仅适用于欣赏 桥之美 , 而且作 为通用原则 , 适 用于其它审美活 动。3. 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欣赏一幅画 ? 块、线、面的搭配 景物之间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 富有变化 结构图解: 一(第 1~3 段):桥在不同的环境中,起有各不相同的作用。 二(第 4~6 段):用形象的语言解说桥具有的审美功能。 A (第 4 段):举例说明 B (第 5 段):概括说明 C (第 6 段):拓开一笔 三(第 7 段):总结,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 , 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桥 之 美 总 → 分 → 总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09:41:26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