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09:12:27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教学课件 高三.ppt(1.10M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第 6 页
第 7 页
第 8 页
第 9 页
第 10 页
第 11 页
第 12 页
第 13 页
第 14 页
第 15 页
第 16 页
第 17 页
第 18 页
第 19 页
第 20 页
0 0 类别 : 课件
元素周期律、周期 表复习目标(掌握) 1.原子序数、元素周期律 2. 元素周期表:周期、族与原子结构的对应关系 3.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的定义、递变、大小比较 4.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原子半径、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 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 5.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元素的性质、元素的原子结构 之间的相互推断(做题) 为了 方便,人们按 核电荷数由小 到大的顺序给 元素编号,这 种编号叫做原 子序数。 要求记住前 36 号元素的原子 序数 原子序数 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元素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 一、元素周期律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递增: ①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② 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③ 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④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呈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 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这个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的实质是:元 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二、元素周期表 根据元素周期律,把电 子层数目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 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不 同横行中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 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 行,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表,这个表就 叫做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方法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 式 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周 期 短周期:第 1~3周期 长周期:第 4~6周期 不完全周期:第 7周期 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从左 到右(稀有气体除外),元素的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 增强。 族 主族: IA~VIIA族 副族: IB~VIIB族 VIII族:由 3个纵行组成 0族:稀有气体元素 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 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 3 、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 系 周期序数 =电子层 数 主族序数 =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的最高 正化合价数 主族元素的负化合价数 =主族序数- 8 1、原子核内无中子的原子: 1H 2、最外层有 1个电子的元素: H、 Li、 Na 3、最外层有 2个电子的元素: Be、 Mg、 He 5、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的元素:第二周 期元素( 2倍的是 C、 3倍的是 O、 4倍的是 Ne) 4、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 Be、 Ar 6、电子层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的元素: H、 Be、 Al7、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 2倍的元素: Be 8、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 2倍的元素: Li、 Si9、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 2倍的元素: Li、 P 1 -18 号 元 素 原 子 结 构 特 点 本节专题小结 一、 1- 18号元素原子结构特点 二、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同周期(从左到右) 同主族(从上到下) 价电子(最外层电子 数) 由 1递增至 7 相同 主要化合价 最高正价 +1+7      —负价 4—1 最高正价相同 原子半径 由大到小,突然增大 逐渐增大 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金属性减弱,非金属 性增强 金属性增强,非金属 性减弱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 化物的酸碱性 碱性减弱、酸性增强 碱性增强,酸性减弱 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 生成由难到易,稳定 性由弱到强 生成由易到难稳定性 由强到弱 得、失电子能力 失电子由大小,得 电子由小大 得电子由大小,失电 子由小大 三、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 1、金属性 (1)单质与水或酸反应产生 H2的难易 (2)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减弱 (3)单质还原性(或离子氧化性) (4)置换反应 2、非金属性 (1)与 H2反应的难易或气态氢化物的稳 定性 (2)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 (3)单质的氧化性(或离子的还原性) (4)置换反应 四、等电子体:含有相同电子总数的粒 子含有 10个电子的粒子有: 1、分子: HF、 H2O、 NH3、 CH4 2、原子: Ne 3、阳离子: Na+、 Mg2+、 Al3+、 NH4+、 H3O+4、阴离子: N3 -、 O2 -、 F -、 OH -、 NH2 - 含有 18个电子的粒子有: SiH4、 PH3、 H2S、 HCl、 F2、 Ar、 S2 -、 Cl -、 K+、 Ca2+、 HS - 含有 2个电子的粒子有: H -、 He、 Li+、 Be2+ 具有 2、 8结构的粒 子: 五、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粒 子 N3 -、 O2 -、 F - ( Ne)Na+、 Mg2+、 Al3 + 具有 2、 8、 8结构的粒子: S2 - Cl - ( Ar)K+ Ca2+ 注意这些原子(或离子)在 周期表中的位置和排列规律以及半径 大小。 六、微粒半径比较规律 (1)同一种元素的微粒看核外电子数。核外电 子数越多,微粒半径越大。 如 r(Cl-)> r(Cl), r(Na+)< r(Na); (2)电子层结构相同时,比核电荷数。核电荷 数越大,微粒半径越小。 如 : r(F - )> r Na+)> r(Mg2+)> r(Al3+); (3)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递增逐渐 减小。 同主族元素原子和离子半径随原子序 数递增逐渐增大。 AB型: NaCl、 HCl、 MgO、 CO、 NO、 NaH…… A2B型: Na2S、 H2O、 N2O…… AB2型: CaCl2、 CO2、 NO2、 OF2、 ( CaC2)、( FeS2)…… A2B2型: H2O2、 Na2O2、 C2H2…… A2B3型: Al2O3、 Al2S3、 N2O3、 B2O3…… A3B2型: Mg3N2…… AB3型: AlCl3、 BF3、 PCl3…… 七、由一种元素的原子序数推另一 元素的原子序数时常见类型 八、 1—18号元素的结构性质特 点 (1)H: ①原子半径最小; ②外层电子数 =周期数; ③电子总数 =电子层数; ④第Ⅰ A族中唯一形成共价化合物的元素; ⑤在化合物中该原子的数目虽有改变,但该元素原子质量 分数改变不大; ⑥原子序数最小; ⑦()没有中子; ⑧成酸、碱必需的元素; ⑨单质密度最小,最轻的气体; ⑩与氧可生成两种液体: H2O、 H2O2; 单质是电解水产物之一; 单质可由金属与酸反应得到。 课下阅读 (2)He: ①最外层属饱和结构,但唯一个不是 8电子; ②电子总数是电子层数的二倍。 (3)Li: ①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一半; ②碱金属中不能形成过氧化物; ③热核反应原料之一; ④密度最小的轻金属; ⑤保存于石蜡中。 (4)Be: ①最外层电子数 =次外层电子数; ②最外层电子数 =电子层数 ③价态为 +2价 (5)B: ①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多一个; ②BF3属非极性分子(本章后边将学到); ③氢化物为 B2H6(了解就可以); ④硼酸( H3BO3)可洗涤皮肤上的碱液; ⑤硼砂( Na2B4O7、 10H2O)是硼酸盐玻璃材料。 (6)C: ①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二倍; ②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③有石墨、金刚石、足球碳( C60)等几种同素异形体, (第六章后边将学到); ④氧化物有 CO、 CO2; ⑤氢化物有多种最简单的是 CH4; ⑥最高价含氧酸是 H2CO3。 (7)N: ①最外层电子比次外层多 3个; ②单质在空气中含量最多; ③除希有气体外难与其它物质反应; ④化肥三元素之一( N、 P、 K); ⑤氢化物为 NH3; ⑥氧化物形式最多( 6种:N2O、 NO、 N2O3、 NO2、 N2O5); ⑦含氧酸有 HNO3、 HNO2; ⑧气态氢化物水溶液唯一呈碱性。 (8)O: ①最外层电子数目是次外层的三倍;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 ③占空气体积的 21%; ④能形成 H2O2、 H2O、 Na2O2、 Na2O等价态氯化物; ⑤ 单质助燃 (9)F: ①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多 5个; ②除 H后前 18号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 ③无正价; ④不能被任何物质氧化; ⑤能与水反应置换水中的氧; ⑥CaF2难溶、 AgF溶于水; ⑦无含氧酸; ⑧HF为弱酸。 (10)Ne:略 (11)Na: ①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最内层的 1/2; ②前 18号元素原子半径最大; ③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 NaOH; ④能形成氧化物 Na2O和过氧化物 Na2O2; ⑤与 K的合金形成原子能反应堆的导热材料。 (12)Mg: ①最外层电子数 =最内层电子数,次外层电子数 是最外层电子数的 4倍; ②Mg(OH)2是难溶性的中强碱; ③Mg遇冷水难反应,遇热水放 H2; ④MgCl2为苦卤、MgSO4为泻盐。 (13)Al: ①最外层比次外层少 5个电子; ②最外层电子数 =电子层数; ③铝是金属元素但具有一定的非金属性; ④Al2O3是两性氧化物; ⑤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⑥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14)Si: ①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一半,最内层的 2倍; ②地壳中含量排第二位; ③只有一种氧化物 SiO2; ④气态氢化物 SiH4; ⑤含氧酸为 H4SiO4; ⑥H2SiO3是唯一难溶酸。 (15)P: ①最外层比次外层少 2个电子; ②氢化物为 PH3; ③对应的酸为 H3PO4、 H3PO3; ④常见白磷 P4、红磷二种单质。 (16)S: ①最外层比次外层少 2个电子; ②1—18号元素中离子半径最大; ③最外层与最内层电子数之和 =次外层电子数; ④氢化物H2S、剧毒; ⑤氧化物有 SO2、 SO3; ⑥对应的水化物 H2SO3、H2SO4; ⑦对应的盐常见的有Na2S、NaHS、Na2SO3、NaHSO3、Na2SO4、NaHSO4。 (17)Cl: ①最外层比次外层少一个电子,比最内层多 5个电子; ②有多种化合价— 1、 +1、 +3、 +5、 +7; ③对应的含氧酸有 HClO、HClO2、HClO3、 HClO4; ④HClO4是目前发现的含氧酸中的最强酸。 (18)Ar(略) 重点是:H、 C、N、 O、 F、Na、Mg、Al、 SiP、 S、 Cl。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09:41:11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