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的应用 2——最值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深刻理解不等式中,两个或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
的几何平均数这一定理,即平均值定理.
2.熟练应用平均值定理,求某些问题的最值.
3.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以及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平均值定理适用的条件,及其变形使用.
教学过程设计
(一)不等式平均值定理的功能
师:不等式平均值定理的内容是:若干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
它们的几何平均数.即:
在高中阶段,我们只要求同学掌握两个或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
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请同学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上述定理.
(教师板书)
师:由两个不等式的结构来看,它们的功能是:从左往右可以把和
的形式缩小为积的形式;从右往左可以把积的形式扩大为和的形式.为
了使用方便,通常把不等式变形为
由于平均值定理在特殊形式下,可以进行放缩变换,因而它在数学
中,可以作为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的依据,还可以作为求最值问题的工
具.
今天,我们主要研究应用平均值定理求最值的问题.
(二)应用平均值定理求函数的最值
例 1 当 0<x<2时,求函数 y=x(2-x)的最大值.
师:函数 y=x(2-x)是积的形式,求最大值实质是要做什么样的转
化?
生:可以使用平均值定理把积的形式转化成和的形式.
师:平均值定理是对正数而言的,由于 x,2-x都是正数,所以
在什么条件下“≤”取“=”号?
生:当且仅当 x=2-x,即 x=1时,取等号.此时,y的最大值为
1.
师:把积的形式化为和的形式,这个和应该为定值才行.
(教师板书)
解:由 x>1,知 x-1>0.则
所以当 x=2时,y的最小值为 6.
师:运用平均值定理求函数的最值时,必须要有和的定值或积的定
值出现.即
不等式①②可以在求函数的最大值时使用.
时,取“=”号.
当 a=b=c时,取“=”号.
不等式③,④可以在求函数的最小值时使用.
例 2中对函数式的运算结构稍做变化,就可以使用定理了.
例 3 填空题:
师:请同学来分析(1).
生甲:由于 x>0,则
生乙:我的做法与甲同学不一样.
由于 x>0,则
师:甲、乙两位同学对函数式的变形采取了不同的方法,但都得到
了定积,谁是谁非呢?
师:分析的很好!在拆、凑函数式的时候,除了要考虑能否得到
“定积”或“定和”以外,还要顾及使用平均值定理后,能否取“=”
号.这一条件如果思维不严密,就会出现错误.
由学生自己解(2).
(板书如下)
如果学生的板书有漏洞或错误,教师可以边纠正,边总结应用平均
值定理求函数最值的步骤.
如果学生板书没有问题,教师可以请学生总结步骤.并进行适当的
引导或补充.
应用平均值定理求函数的最值,要注意的问题有:
(1)函数式中诸元素是否为正数;
(2)诸元素的和或积是否为定值;
(3)判断“=”是否成立.
(三)灵活运用平均值定理求最值
师:此题为三角函数求最值的问题,应从何处入手?
师:函数式中涉及到正、余弦两种三角函数,可以利用同角的平方
关系进行转化.
师:对函数式的变形是灵活多样的,但宗旨都是使和或积为定值.
例 5 若正数 x,y满足 6x+5y=36,求 xy的最大值.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再请一位同学发言.
(板书如下)
解:由于 x,y为正数,则 6x,5y也是正数,所以
当且仅当 6x=5y时,取“=”号.
师:函数式中含有根式,不容易看出定积是否存在,用什么方法解
决这个问题?
生:可以先用换元法把根式去掉,再把函数式进行转化.
师:换元法是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能帮助我们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四)不等式在应用问题中的应用
例 7 已知:长方体的全面积为定值 S,试问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各是多少时,它的体积最大,求出这个最大值.
师:经过审题可以看出,长方体的全面积 S是定值.因此最大值一
定要用 S来表示.首要问题是列出函数关系式.
生:设长方体体积为 y,其长、宽、高分别为 a,b,c,则 y=abc.由
于 a+b+c不是定值,所以肯定要对函数式进行变形.
生:我受例 4的启发,发现可以利用平均值定理先求出 y2的最大值,
这样 y的最大值也就可以求出来了.
解法如下:
解:设长方体的体积为 y,长、宽、高分别是为 a,b,c,则
y=abc,2ab+2bc+2ac=S.
而
y2=(abc)2=(ab)(bc)(ac)
师:对应用问题的处理,关键是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列好
函数关系式是求最值的本保证.
(五)布置作业:
1.选择题:
(1)设 a,b为实数,且 a+b=3,那么 2a+2b的最小值是
[ ]
(2)设 a>0,b>0,且 2a+5b=200,那么 lg a+lg b满足
[ ]
A.当 a=50,b=20时,取最大值 5
B.当 a=50,b=20时,取最大值 3
C.当 a=50,b=20时,取最小值 5
D.当 a=50,b=20时,取最小值 3
(3)x,y是满足 2x+y-1=0的正实数,那么 x2y
[ ]
2.填空题:
大值是________.
5.用一块正方形的白铁片,在它的四个角各剪去一个相等的小正
方形,制成一个无盖的盒子,问当小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大时,制成的盒
子才有最大的体积?并求出这个体积.
3元,用作侧面的材料每平方米 2元,问怎样设计容器的尺寸,才
能使制作的成本最低(不计拼接时用料和其它损耗).
作业答案或提示:
1.选择题:(1)B;(2)B;(3)B.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以平均值定理的应用为主线,例 1,例 2从抓典型思路入手,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掌握求最值的一般方法,例 3,例 4则是通
过对典型错误的辨析和纠正,加深了学生对定理条件的理解,进一步激
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思维的严谨性,在此基础上,例 5,例 6
则突出了化归转化和换元法在解题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思想方
法就是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观点,方法、解题中的很多
错误,都是因为对思想方法的认识肤浅造成的,只有领悟思想方法的实
质,才能不断提高解题能力和纠错、防错能力.
例 7是为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而设计的.但如果时间不
够,可以专门设计一节课,利用平均值定理解应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