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等式的性质教案
(一)教学知识点
1.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是一一对应的.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实数比左边的点表示的实数
大.
2.实数的运算性质与大小顺序之间的关系(教材中方框内的三个等价关系).
3.差值比较法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
(二)能力训练要求
1.掌握差值比较法.
2.会用差值比较法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
(三)德育渗透目标
1.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和逻辑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灵活应变的解题能力.
3.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和思考问题严谨周密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在两个实数 a、b之间具有以下性质:a>b a-b>0;a=b a-b=0;a<b
a-b<0.这是不等式这一章内容的理论基础,是不等式性质证明、证明不等式和解不等
式的主要依据.
●教学难点
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实际上是比较它们的值的大小,而这又归结为判断它们的差
的符号(注意是指差的符号,至于值是多少,在这里无关紧要).差值比较法是比较实数大小
的基本方法,通常的步骤是:作差→变形→判断差值的符号.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两张.
第一张:作§6.1.1 A
问题1:数轴的三要素是什么?
问题2:把下列各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从小到大排列: 2
13 ,
5 ,0,- 4 , 2
3 .
第二张:记作§6.1.1 B
问题1:若 a>b,则 a-b 0;若 a=b,则 a-b 0;若
a<b,则a-b 0.
问题2:“a>b”与“a-b>0”等价吗?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在客观世界中,不等关系具有普遍性、绝对性,是表述和研究数量取值范围的重要工具.
研究不等关系,反映在数学上就是证明不等式与解不等式.实数的差的正负与实数的大小的
比较有着密切关系,这种关系是本章内容的基础,也是证明不等式与解不等式的主要依据.
因此,本节课我们有必要来研究探讨实数的运算性质与大小顺序之间的关系.
Ⅱ.讲授新课
(一)打出投影片§6.1.1 A,让同学们解决下列问题:
[师]数轴的三要素是什么?
[生]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师]把下列各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从小到大排列:
2
13 , 5 ,0,- 4 , 2
3
[生]
∴ 2
13 <- 4 <0< 2
3 <|-5|.
[师生共析]在数轴上不同的两点中,右边的点表示的实数比左边的点表示的实数大.
(二)请同学们预习课本,(教师打出投影片§6.1.1 A,§6.1.1 B),在解决了投影片
§6.1.1 A问题基础上解决下列问题:
[师]若a>b,则a-b 0;若a=b,则a-b 0;若a<b,则a-b 0.
[生]若a>b,则a-b>0;若a=b,则a-b=0;若a<b,则a-b<0,反之亦然.
[师]“a>b”与“a-b>0”等价吗?
[生]显然,“a>b”与“a-b>0”等价.
[师生共析]
a>b a-b>0
a=b a-b=0
a<b a-b<0
此等价关系提供了比较实数大小的方法:即要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只要考查它们的
差就可以了.
(三)课本例题
[例 1]比较(a+3)(a-5)与(a+2)(a-4)的大小.
[师]比较两个实数 a与 b的大小,可归纳为判断它们的差 a-b的符号(注意是指差
的符号,至于差的值究竟是多少,在这里无关紧要).由此,把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问题转
化为实数运算符号问题.
本题知识点:整式乘法,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
[生]由题意可知:
(a+3)(a-5)-(a+2)(a-4)
=(a2-2a-15)-(a2-2a-8)
=-7<0
∴(a+3)(a-5)<(a+2)(a-4)
[例 2]已知 x≠0,比较(x2+1)2与 x4+x2+1的大小.
[师]同例 1方法类似,学生在理解基础上作答.
本题知识点:乘法公式,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
[生]由题意可知:
(x2+1)2-(x4+x2+1)
=(x4+2x2+1)-(x4+x2+1)
=x4+2x2+1-x4-x2-1
=x2
∵x≠0 ∴x2>0
∴(x2+1)2-(x4+x2+1)>0
∴(x2+1)2>x4+x2+1.
例 2引伸:在例 2中,如果没有 x≠0这个条件,那么两式的大小关系如何?
[师]此题意在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提醒学生在解决含字母代数式问题时,
不要忘记代数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一般情况下,取值范围是实数集的可以省略不写.
[生]在例 2中,如果没有 x≠0这个条件,那么意味着 x可以全取实数,在解决问题
时,应分 x=0和 x≠0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即:
当x=0时,(x2+1)2=x4+x2+1
当x≠0时,(x2+1)2>x4+x2+1
[师生共析]例 1,例 2是用作差比较法来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其一般步骤是:作
差——变形——判断符号.这样把两个数的大小问题转化为判断它们差的符号问题,至于差
本身是多少,在此无关紧要.
(四)精选例题
[例 1]当x1<x2<0时,比较 211 x 与 221 x .
[师]作差法适用于任何两实数的大小比较,但是要注意恒等变形彻底后,才能作出
差是大于零或小于零,然后判定两个数的大小.
本题知识点:因式分解,分子有理化.
[生]由题意可知:
2
2
2
1 11 xx = 2
2
2
1
2121
2
2
2
1
2
2
2
1
11
))((
11 xx
xxxx
xx
xx
∵x1<x2<0
∴x1-x2<0,x1+x2<0且 011 2221 xx
∴ 2221 11 xx >0
即 2221 11 xx .
[师]此题解答时,学生若在第一步就根据函数 y= 21 x 的单调性对 211 x 与
2
21 x 进行比较,就失去了作差比较的意义;通过有理化、因式分解后再加以判断,这是
作差比较的实质.
[例 2]若0<a<b,c≠0,试比较ac与bc的大小.
[师]此题用作差法比较最好,但也可用作商法比较,若用作商比较法应特别注意,
两数必须是均正的.
[生]方法一(作差法)
ac-bc=c(a-b)
∵0<a<b ∴a-b<0
又∵c≠0
∴当c>0时c(a-b)<0即 ac<bc
当c<0时c(a-b)>0即 ac>bc.
方法二(作商法)
∵c≠0=∴ b
a
bc
ac
∵0<a<b ∴ b
a <1
∴ac<bc
[师]这一结论显然是错误的,其原因主要在于ac<0,bc<0,两负数作商比较是没
有根据的.(下一节我们具体研究作商比较法的依据)
[师生共析]此题用作商法作答其正确步骤如下:
∵0<a<b
∴0< b
a <1
∵c≠0 ∴ b
a
bc
ac
∴0< bc
ac <1
∴当c>0时,ac>0,bc>0
∴ac<bc
当 c<0时,ac<0,bc<0
又 bc
ac <1
∴ac>bc(不等式基本性质3)
故当c>0时 ac<bc;c<0时,ac>bc.
Ⅲ.课堂练习
1.在以下各题的横线处适当的不等号:
(1)( 3 + 2 )2 6+2 6 ;
(2)( 3- 2 )2 ( 6 -1)2;
(3) 25
1
56
1
;
(4)当 a>b>0时,log
2
1 a log
2
1 b.
答案:(1)< (2)< (3)< (4)<
2.选择题
若a<0,-1<b<0,则有( )
A.a>ab>ab2 B.ab2>ab>a
C.ab>a>ab2 D.ab>ab2>a
分析:利用作差比较法判断a,ab,ab2的大小即可.
∵a<0,-1<b<0
∴ab>0,b-1<0,1-b>0,0<b2<1,1-b2>0
∴ab-a=a(b-1)>0 ab>a
ab-ab2=ab(1-b)>0 ab>ab2
a-ab2=a(1-b2)<0 a<ab2
故 ab>ab2>a.
答案:D
3.比较大小:
(1)(x+5)(x+7)与(x+6)2;
(2)log
2
1 3
1 与 log 2
1
3
1 .
解:(1)(x+5)(x+7)-(x+6)2
=(x2+12x+35)-(x2+12x+36)
=-1<0
∴(x+5)(x+7)<(x+6)2
(2)解法一:(作差法)
log
2
1 3
1 -log 2
1
3
1 = 3lg2lg
2lg3lg
3lg
2lg
2lg
3lg
3
1lg
2
1lg
2
1lg
3
1lg 22
= 3lg2lg
)2lg3)(lg2lg3(lg >0
∴log
2
1 3
1 >log 2
1
3
1
解法二:(中介法,常以“-1,0,1”作中介)
∵函数 y=log
2
1 x和 y=log
3
1 x在(0,+∞)上是减函数且 2
1 > 3
1
∴log
2
1 3
1 >log
2
1 2
1 =1,log
3
1 2
1 <log
3
1 3
1 =1
∴log
2
1 3
1 >log
3
1 2
1 .
4.如果x>0,比较( x -1)2与( x +1)2的大小.
解:( x -1)2-( x +1)2
=[( x -1)+( x +1)][( x -1)-( x +1)
或[(x-2 x +1)-(x+2 x +1)]=-4 x
∵x>0 ∴ x >0 ∴-4 x <0
∴( x -1)2<( x +1)2
5.已知 a≠0,比较(a2+ 2 a+1)(a2-2 2 a+1)与(a2+a+1)·(a2-a+
1)的大小.
解:(a2+ 2 a+1)(a2- 2 a+1)-(a2+a+1)(a2-a+1)
=[(a2+1)2-( 2 a)2]-[(a2+1)2-a2]=-a2
∵a≠0,∴a2>0 ∴-a2<0
故(a2+ 2 a+1)(a2- 2 a+1)<(a2+a+1)(a2-a+1).
[师]4、5题的解答过程中,注意利用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灵活变形,对提高解
题效率起了重要作用.
Ⅳ.课时小结
本节学习了实数的运算性质与大小顺序之间的关系,并以此关系为依据,研究了如何
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其具体解题步骤可归纳为:
第一步:作差并化简,其化简目标应是 n个因式之积或完全平方式或常数的形式.
第二步:判断差值与零的大小关系,必要时须进行讨论.
第三步:得出结论.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两数均为正,且作商后易于化简)还可考虑运用作商法比较大小.
它与作差法的区别在于第二步,作商法是判断商值与1的大小关系.
Ⅴ.课后作业
(一)课本 P 8习题6.1 1、2、3
(二)1.预习内容:课本 P 5~6定理1,2,3及其推论.
2.预习提纲:
(1)预习定理1,理解不等式的反对称性;
(2)预习定理2,理解不等式的传递性;
(3)预习定理3,理解不等式的移项法则.
●板书设计
§6.1.1 不等式的性质(一)
一、三个等价关系
a>b a-b>
0
a=b a-b=
0
a<b a-b<
0
二、两实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作差法.
例题
课堂练习
课时小结
课后作业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