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09:13:30
集合一课的单元练习课教案 高二.doc(28.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0 0 类别 : 教案
不等式和它的基本性质 教 材: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代数第一册(下)第 54-58 页。 1、教材分析 中学数学对不等式的研究主要涉及解法和证明两大问题。初中以研究一元一 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为主,这就是本章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它是解更复杂 的不等式的基础;而本节中“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学生顺利学习整个不等式 知识的理论基础,对学习后继6知识起到奠基的作用。 2、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正确运用它们将不等 式变形; 2.提高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渗透类比的思维方法;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勤思”等良好品质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教学重点: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正确运用它们将不等式变形。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 教学关键:通过揭示性质(3)的发生、形成过程和强化练习,命名学生记 清用准这一性质。 4、教法与教具、学法 采用引导发现法和实例探究法。教具:投影仪、投影片。 主要指导学生学习类比、归纳的思维方法。 5、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课 1.前边,我们已学习了等式和它的基本性质。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下列问 题(投影出示表格及问题)。 2.由“等式表示相等关系”,教师问:在现实生活中,同种量间有没有不 等的关系呢?(如身高与身高、面积与面积等)请学生举一些实例。 3.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表示不等式关系的式子,并研究它的性质。(板 书:不等式和它的基本性质) (二)新课教学 ▲我们先来认识不等式。(板书:“1.不等式的意义”) 1. 让学生口答课本第55页练习1后,教师出示下列式子(板书): -7<-5 ,3+4>1+4,5+31≠2-5,a≠0,a+2>a+1,x+3<6 。 2.学生观察上面式子时,教师问:哪位同学能由等式的意义,说说“什么 叫做不等式?”(对学生的回答作以修正并板书:“不等式的意义:用不等号 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3.学生口答课本第55页练习3后,教师:本章我们主要研究含有未知数的 不等式,如x+3<6。对于“x+3<6”中,当x取某些数值(-1、0、……)时,不等 式成立;当x取另外一些数值(如3、6、……)时,不等式不成立。 ▲下面,我们研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板书:“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引导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师叙述) 为促使类比,教师说明;“等式”和“不等式”都是表示同种量间的数量 关系。并提出问题:不等式作类似变形后,所得结果左、右两边的不等式关系会 不会发生变化呢? 学生讨论3-5分钟。教师视学生讨论情况可再做适当引导。讨论结果:有时 两边大小关系不变,有时两边大小关系改变了。 2. 实例探究 不等式在作上述哪种变形时,两边大小关系不变或两边大小关系改变呢? 将学生分组,对下列不等式作:①两边都加上(减去)同一个数;②两边 都乘以(除以)同一个正数;③两边都乘以(除以)同一个负数,这三种变形。 A组:7>4 B组 -3<5; C组 -4>-5; D组 -2<-1。 变形教师了解各组学生变形的结果,引导归纳:“不等式的本条基本性 质”(板书)。 3.强化认识 ①学生再作“对数字不等式”的第三种变形即给两边都乘以(除以)一个 负数。 ②口答:(投影出示) (三)指导练习 先引导学生分析课本第57页例1和第58页例两题的解题思路,再让学生口 述解题过程,教师板书。 (四)巩固练习 1.口答:课本第55页练习4; 2.板演:课本第58页练习1、2题 (1(4)、2(3)让平时学习较粗心的学 生做)。 (五)课堂小结 1.学生口答空格内容(投影出示表格); 2.请几位程度不同的学生谈谈“等式”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不 同; 3. 强调:在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时应注重“不等号的方向要改 变”。 (六)布置作业 1.必做:课本阅读第54-58页内容,完成课本第59页 A组3、4、5题; 2.选做:课本第60页 B组2、3题; 3、思考:课本第60页“想一想”。 教案设计说明 1.教学课时内容处理 考虑到《大纲》对“不等式的概念”只要求学生达到“了解”,并且学生对 不等号及数字不等式也有了初步认识,因此,我将“不等式的概念”和“不等 式的基本性质”设计在一个课时进行教学。 2.关于“复习导课” 复习等式及其基本性质为类比地认识“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做好准备; 让学生举一些“不等关系”的实例,即使他们认识“相等”与“不等”是特殊 情形与普遍现象的辩证关系,又认识到学习本节内容的现实意义。 3.关于“新课教学” 由于受等式性质的负迁移影响,在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时,学生容 看谁最细心 判断: ①∵3>2 ∴-3>-2 ( ) ②∵-1<2 ∴1<-2 ( ) ③∵ 02 1  x ∴x>0 ( ) ④∵-a<-3 ∴a<3 ( ) 谁是小一休 判断: ①∵a>2 ∴3a___2a(填“>”或“<”) ②∵2a>3a ∴a是____(填正数或负数) ax<a且 x>1 ∴a是_____(同上) 32 aa  ∴a是_____(同上) 易忽视它与等式的基本性质(2)的区别,常常出错,这是教学难点。为了突破 难点,使学生记清用准这一性质,我在“不等式的性质“的教学中采用引导发 现法和实例探究法,揭示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这样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就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设计强化练习,目的是让 学生做一些运用“基本性质(3)”的题目,有意使他们出错,再抓住时机,进 行教育,突破教学的难点。同时,在引导发现中自学指导学生类比的思维方法, 在实例探究中指导学生归纳的思维方法。 4.关于板书设计 板书条理清楚,给学生留下一个“认识不等式、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 运用性质”的知识学习脉络。用黄颜色粉笔书写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中“不 等号的方向改变”,加深学生的认识,并联系“黄灯亮,要注意”的交通规则, 使学生记清这一性质。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09:40:37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