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09:13:32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的教案设计示例 高一.doc(112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0 0 类别 : 教案
三角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 2.通过学习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类比的学习方法和数形 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难点是函数的周期性. 重点是正弦函数的性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函数的性质 以前我们对函数性质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最 值、奇偶性、增减性、对称性等.这里我们重点复习奇偶性、增减性及上节课讲的 周期性. (教师可打出投影片复习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及周期 的定义.) 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若对于函数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 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奇函数;若对于函数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 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偶函数. 函数的单调性:一般地,对于给定区间上的函数f(x),如果对于属于这 个区间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x2时,都有f(x1)<f(x2),那 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增函数;如果对于属于这个区间的任意两个自变 量的值x1,x2,当x1<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f(x)在这个 区间上是减函数. 周期性的定义:对于函数y=f(x),T为不等于0的常数,若f(x+ T)=f(x)对于定义域内一切x都成立,则y=f(x)叫周期函数.T为此函数 的周期.下面看几个例子. 例 1 讨论y=ax2+bx+c(a>0)的性质. 首先画出函数图象的示意图.由图象看出: 定义域 x∈R. 无最大值. 奇偶性 b≠0时,是非奇非偶函数.b=0时,是偶函数. 大而减小. 例 3 讨论y=logax(0<a<1)的性质. 画出函数图象示意图2,可看出: 定义域 x>0. 值域 y∈R. 最值 既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 奇偶性 是非奇非偶函数. 增减性 是减函数. 对称性 不具备对称性. 以上两个例子都是我们较为熟悉的函数,下面我们用这种方法研究我们刚 刚学过的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性质. 二、正弦函数的性质 由上述两个例子不难看出在讨论函数性质时要注意观察函数图象,所以在 研究正弦函数的性质前,先画出y=sinx的图象.(画此图象时,为了观察准 确,应多画几个周期.) 从图象上可以观察出: 1.定义域:x∈R. 2.值域:y∈[-1,1] 3.周期性:正弦函数y=sinx是周期函数.2π是它的最小正周期, 2kπ(k∈Z,k=0)都是它的周期. 4.增减性:从图象上可以看出正弦函数在整个实数域上不是增函数,也不 是减函数,但具有增减区间.引导学生从图象上先标出一个增区间, 5.最值: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1,但取得最值的时刻不唯一.例 取到最小值. 函数值取最值.而如前面讨论的正弦函数取得最大值时,对应的自变量x 的值却不唯一,这从正弦函数的周期性容易得到解释. 6.奇偶性:正弦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中心对称,从中可以看出正弦函数是 奇函数.这点可以用代数方法证明如下: 设f(x)=sinx.因为 sin(-x)=-sinx, 即f(-x)=-f(x),由奇函数定义知正弦函数是奇函数. 7.对称性:从前面的讨论已经知道正弦函数的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但除 原点外正弦函数图象还有没有其它的对称中心呢?(引导学生将y轴左移或右 移7π个单位,2π个单位,3π个单位,……即平移kπ个单位)正弦函数图 象的对称中心也可以是点(0,0),点(π,0),点(2π,0),……即点 (kπ,0),k∈Z.再引导学生仔细观 的,这是由它的周期性而来的. 在较为详细地研究了正弦函数的性质后,可以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方法,写 出余弦函数的性质,然后由教师给予订正. 二、余弦函数的性质 画出y=cosx图象. 1.定义域:x∈R. 2.值域:y∈[-1,1]. 3.周期性:余弦函数y=cosx是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为 2π.T=2kπ(k≠0,k∈Z)都是它的周期. 4.增减性:从余弦函数图象上可以看出,余弦函数在整个实数域上不具备 单调性.但具有无数个单调区间,当x∈[2kπ,π+2kπ](k∈Z)时,y随 x的增大而减小;当x∈[π+2kπ,2π+2kπ](k∈Z)时,y随 x的增大而 增大. 5.最值:当x=2kπ(k∈Z)时,y取最大值1;当x=2kπ+π(k∈Z) 时,y取最小值-1,即当x=kπ(k∈Z)时,y取得最值. 6.奇偶性:余弦函数图象关于y轴对称,从中可以看出余弦函数为偶函数, 这可通过cos(-x)=cosx来证明. (k∈Z)都是对称中心;又是轴对称图形,所有直线 x=kπ,k∈Z都是对 称轴. 至此,我们对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已有所了解.下面换个角度进行思 考. 当我们仔细对比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性质后,会发现它们有很多共同之处. 我们不妨把两个图象中的直角坐标系都去掉,会发现它们其实都是同样形状的 曲线,如图5. 所以它们的定义域相同,都为R.值域也相同,都是[-1,1].最大值都 是1,最小值都是-1,只不过由于y轴放置的位置不同,使取得最大(或最小) 值的时刻不同.它们的周期相同,最小正周期都是2π.它们的图象都是轴对 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且都是以图象上函数值为零所对应的点为对称中心, 以过最值点且垂直于x轴的直线为对称轴.但是由于y轴的位置不同,对称中 心及对称轴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也不同.它们都不具备单调性,但都有单调区 间,且都是增、减区间间隔出现.也是由于y轴的位置改变,使增减区间的位置 有所不同.也使奇偶性发生了改变. 由此可见,图象的平移变换对函数的性质会产生影响. 三、课堂练习 例 1 说出y=sinx(x∈R+)的性质. 解 先画出函数图象,再根据图象进行分析. (注意此函数的定义域对图象的影响) 由图象可知, 定义域:x∈R+. 值域:y∈[-1,1]. 奇偶性:从图象上可以看出它非奇非偶.另外,定义域的不对称性也决定 了它既非奇也非偶. 周期性:它是周期函数,T=2kπ(k∈N)是它的周期,最小正周期为 2π. 对称性:y=sinx的图象是轴对称图形,它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 中心,对称中心是(kπ,0),k∈N. 通过这道例题,对正弦函数性质进行了的复习,从中可以看出定义域对函 数性质的影响. 例 2 由图象去分析函数性质. 定义域:x∈R. 值域:y∈[0,1]. k∈Z时,y取最大值1. 奇偶性:是非奇非偶函数(图象既不关于y轴对称,又不关于原点呈中心 对称). 周期性:最小正周期为2π. 的增大而减小. 从此题可以让学生初步看到纵伸缩,纵向平移变换不改变对称性,定义域, 增减区间等,但函数的某些性质发生了变化. 需要强调的是在分析函数的性质时,若能较为准确地画出图象,最好利用 图象去做,有些函数性质也可以从代数变换中得到,一般较为繁杂.例如此题 的函数值域可以用不等式变形来做: 再比如奇偶性的讨论: 奇非偶函数. 函数的有些性质利用函数图象来讨论既直观又简明,所以熟记基本的正弦 函数y=sinx和余弦函数y=cosx的图象,并利用它们作出有关的三角函数图象 是分析函数性质的关键.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重点是掌握正弦函数的性质 通过对两个函数从定义域、值域、最值、奇偶性、周期性、增减性、对称性等几方面 的研究,更加深了我们对这两个函数的理解.同时也巩固了上节课所学的正弦 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的画法. 学习了函数性质,使我们对过去所学的知识有了新的认识.例如sin(α +2π)=sinα这个公式,以前我们只简单地把它看成一个诱导公式,现在我 们认识到了它表明正弦函数的周期性.还使我们能够处理一些新问题,例如: 解 在本节课的最后一个例题中出现了图象变换对函数性质的影响.有关这个 问题在下节课还要详细分析.总之,学习了函数的性质,特别是学习正弦函数、 余弦函数独特的性质周期性后,使我们对它们的其它性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也使我们对两个函数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作业:课本P177练习第 2,3,4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思路可概括为: 1.复习函数的性质. 2.研究正弦函数的性质. 3.类比正弦函数的性质,请学生写出余弦函数的性质. 4.两个函数的性质比较. 5.课堂练习. 6.课堂小结. 这节课既是对上节课函数图象的巩固复习,又为下节课讲正弦型曲线打下 了基础,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函数的性质,从初中就开始学习,到高中讲幂、指数、对数函数后有了较深 的认识,但由于以前所学的函数不是周期函数,所以理解较为容易.而正弦函 数、余弦函数除具有以前所学函数的共性外,又有其特殊性,共性中包含特性, 特性又离不开共性,这种普通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通过教学应让学生有所领悟. 在讲完正弦函数性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方法写出余弦函数的性 质,可以加深他们对两个函数的区别与联系的认识.在本节课的最后一个例题 中提出函数的某些性质既可用代数方法也可用几何方法思考,是想突出这种思 考方式.较好地利用图象解决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是本节课主要强调 的数学思想. 在本节课最后小结时,可把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以表格形式写成投影 片上打出,使学生在最后能更进一步加深印象.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09:40:32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