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数函数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指数函数的定义,会画指数函数
的图象,掌握指数函数的性质.
2.通过例题,使学生学会利用函数的性质,比较两个数的
大小的方法,从而加深学生对函数性质的理解.
3.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学习一种新的函数的基本
方法.
4.通过函数的图象,让学生观察归纳函数的性质,提高学
生画图、看图、用图的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指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及性质.难点是弄清底数
a对于函数值变化的影响,区分a>1与0<a<1时,函数值变化
的不同情况.能应用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师:首先我们回忆关于零指数、负指数、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及
其运算性质.
以上是零指数、负指数及分数指数幂的意义.那么它们的运算性质
呢?
生:am·an=am+n;am÷an=am-n;(am)n=amn;(ab)n=anbn.其中
m,n为有理数.
师:请同学们回忆,什么是幂函数?
生:函数y=xa叫做幂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a是常数.
师:幂函数是我们在高中所学的第一个函数.今天我们再学
习一种新的函数.请同学们先考虑以下问题:
例1 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
……一个这样的细胞分裂x次后,得到的细胞分裂的个数y与x
的函数关系是什么?
生:y与x的函数关系是y=2x.
例2 一种放射性物质随着时间而不断衰减.已知它经过一年
剩留的质量约是原来的84%,请问:若有1克这种放射性物质,
经过x年,剩留的质量y与x的函数关系是什么?
师:经过1年,剩留量y=1×84%=0.84;经过2年,
y=0.84×0.84=0.842.经过x年呢?
生:经过x年,剩留量y=0.84x.
师:以上两例中所涉及到的函数里,指数是自变量,底数分
别为2和0.84.它们与幂函数不同的是:自变量x出现在指数位
置上,而底数是一个大于零且不等于1的常数.我们称这样的函
数为指数函数、由此得到:
定义:函数y=ax叫做指数函数,其中a是一个大于零且不等
于1的常量.
对这个定义我们要说明两点:
(1)当 a>0,x是无理数时,ax是一个确定的实数,对于无
理指数幂,过去学过的有理数指数幂的性质和运算法则都适用.
有关概念和定理证明在课本中从略.由于指数已经扩充到有理数
和无理数,所以在底数大于零的前提下,x可以是任意实数,因
此指数函数的定义域是全体实数集R.
(2)为什么要规定底数a大于零且不等于1呢?请同学们思
考一下.
生:若a=0,当x=0时,ax无意义.
师:还有吗?
生:若x<0时,ax(a=0)无意义.
师:好.
请同学们再考虑a<0的情形.
师:好.当a<0,且x是分母为偶数的既约分数时,在实数
范围内函数值ax不存在.
如果a=1,则y=1x=1是一个常量.对它也没有研究的必要.
根据上述原因,我们规定指数函数y=ax中的底数a>0且
a≠1.
同幂函数一样,下边我们根据函数的解析式描绘指数函数的
图象.我们考虑几个特殊的指数函数的图象.
师:画函数图象都有哪些方法呢?
生:描点法与图象变换法.
师:对.当我们学习一种新的基本初等函数时,都是采用描
点法画出其函数图象.在画图时,首先要列出x、y的对应值表,
然后用描点法画出图象.
在列表时,要考虑函数的定义域.因为x∈R,所以y=2x中可
取 x=…-3,
3时,y=100,1000,画起来就不方便了.但是点取得太少
也不好,因此可取 x=…,
根据上表,在同一坐标系里,作函数图象.
师:我们画出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数函数图象.现在我们
根据这些图象,观察分析指数函数图象的特征,从而得到指数函
数的性质.请同学们先观察这三个函数图象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生:图象都在x轴的上方.
师:由此可以说明指数函数具有什么性质呢?
生:函数值y>0.
师:很好.从图象上看,曲线都在x轴的上方,并且向下与x
轴无限地接近,所以函数的值域y=ax>0.继续观察还有什么共同
的特点?
生:图象都过一个点.
师:这个点的坐标是什么?
生:(0,1).
师:这说明什么呢?
生:当x=0时,y=1.
师:对.在指数函数中,当x=0时,y=ax=a0=1(a>0且
a≠1).现在我们再观察这三个函数图象中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呢?
的.
师:很好.对于指数函数,当a=2和 10,即 a>1时,函数在
定义域(-∞,+∞)
续观察还有什么特征?
生:……
师:在图象上画一条直线 y=1.
生:当底数是2和10时,在第一象限,图象都在直线 y=1的
上边,在第二象限,
师:图象在直线 y=1的上边,说明了什么?图象在直线 y=1
的下边,且在x轴的上边,又说明了什么呢?
生:图象在直线 y=1的上边.说明y>1;在直线 y=1的下边
且在x轴的上边,说明
0<y<1.
师:对.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当a=2和 10,即 a>1时,若x
>0,则y>1;若x<0,
我们通过观察图象的特征,将结论归纳如下:
师:根据上述结论,我们知道指数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应视 a
>1和 0<a<1两种情形而不同,这是指数函数至关重要的一个特
点.因此,今后我们在研究指数函数的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它们
底数的取值范围,从而得到相应的结论,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例2 比较下列各题中两个值的大小.
(1)1.72.5和1.73;(2)0.8-0.1和0.8-0.2.
师:请同学们观察(1)中两个数的底数和指数的特点.
生:这两个数的底数是相同的,指数不同.
师:根据这一特点,如何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
生:可根据函数y=1.7x是增函数的性质来比较大小.
师:对.针对这两个数的底数都是1.7,我们构造一个函数
y=1.7x,利用这个函数在(-∞,+∞)上是增函数,只要比较自
变量2.5与3的大小,即可比出1.72.5与1.73的大小.请一名同
学写出解题过程.
生:(板书).
解 因为函数y=1.7x在(-∞,+∞)上是增函数,且
2.5<3,
所以 1.72.5<1.73.
师:非常好.要求同学们按照这样的格式写出作业答案.下
面请同学比较第(2)组两个数的大小,请同学回答.
生:因为函数y=0.8x在(-∞,+∞)上是减函数,又
-0.1>-0.2,
所以 0.8-0.1<0.8-0.2.
师:当我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若这两个数的底数相同,
而指数不同,则可以构造一个指数函数,当底数a>l,函数在定
义域内是增函数;当底数0<a<1,函数在定义域内是减函数,
再比较自变量的大小,利用函数单调性,即可比出函数值的大小,
我们把这种方法简称为“函数法”.
例3 比较下列各题中两个数值的大小.
(1)0.8-0.3和4.9-0.1;(2)0.90.3和0.70.4
师:请同学们观察(1)中两个数的特点,它们与例2中两个数
的区别是什么?
生:例2中每组数的底数都相同,指数不同,而这道题目中
的两个数底数、指数都不相同.
师:例3(1)中两个数的底数、指数都不相同,不便于利用指
数函数的单调性直接比较大小,那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分析一
下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生:在0.8-0.3中,因为底数0.8∈(0.1),而指数-0.3<0,
由指数函数的第三个性质可知0.8-0.3>1.
在4.9-0.1中,因为底数4.9>1,而指数-0.1<0,也可由指
数函数的第三个性质知 4.9-0.1<1.因此 0.8-0.3>4.9-0.1.
师:非常好.这组数是根据指数函数中第三条性质,由底数与指数
的范围,判断出一个数比 1大,而另一个数比 1小,由此得出结论.那
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2)中两个数值有什么特点,如何判断它们的大小.
生:在 0.90.3中,0<0.9<1,0.3>0,由指数函数性质知 0.90.3<1;
在 0.70.4中,0<0.7<1,0.4>0,因此 0.70.4<1
师:两个数都小于 1,能否比较出 0.90.3与 0.70.4两个数的大小吗?
生:不能.
师:(1)中两个数,一个比 1大,一个比 1小,即 1在这两个数之间,
我们才能比较出两个数的大小.(2)中两个数都比 1小,即 1不在这两个
数之间,因此就不能判断这两个数的大小.那么能不能找到一个数,介
于 0.90.3和 0.70.4之间呢?
生:可以取 0.70.3.
师:请你比较一下.
生:因为函数 y=x0.3在[0,+∞)上是增函数.
师:这是个什么函数呢?
生:幂函数.
师:好.请继续说.
生:且 0.9>0.7,所以 0.90.3>0.70.3.又因函数 y=0.7x在(-∞,+
∞)上是减函数,且 0.3<0.4,所以 0.70.3>0.70.4.故 0.90.3>0.70.4.
师:非常好.他另选了一个数 0.70.3,使得 0.90.3比它大,而 0.70.4比
它小,从而比较出这两个数的大小.在比较 0.90.3与 0.70.3时,利用了幂
函数在第一象限的单调性,这两个数的指数相同,而底数不同;在比较
0.70.3与 0.70.4时,利用了指数函数在定义域上的单调性,这两个数的底
数相同,而指数不同.这一技巧同学们要注意.
还有什么不同的选取方法吗?
生:可以取 0.90.4.
师:请你简述一下.
生:考察 0.90.3与 0.90.4,可根据指数函数 y=0.9x在(-∞,+∞)上是
减函数,判断知:0.90.3>0.90.4;考察 0.90.4与 0.70.4,可根据幂函数 y=x0.4
在[0,+∞)上是增函数,判断知:0.90.4>0.70.4.
因此得:0.90.3>0.70.4.
师:很好.由例 3中的两组数比大小可以看到:要比较两个数 a和
c的大小,可在 a和 c之间选取适当的数 b,如果 a>b且 c<b,那么 a>
c;如果 a<b且 c>b,那么 a<c.选取这样的数 b不是唯一的,我们把
这种方法简称为“中间量”法.当我们要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根据
数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
练习 请同学们口答下列问题:
1.指出下列各个幂中,哪个大于 1?哪个小于 1?哪个等于 1?并
简述理由.
2.指出下列各题中m和 n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1)1.4m>1.4n;(2)m1.4>n1.4;(3)0.6m>0.6n;(4)m-0.6>n-0.6.
生:因为指数函数 y=1.4x在(-∞,+∞)上是增函数,且 1.4m>
1.4n,所以m>n.
生:因为幂函数 y=x1.4在[0,+∞)上是增函数,且m1.4>n1.4,所以
m>n.
生:因为指数函数 y=0.6x在(-∞,+∞)上是减函数,且 0.6m>
0.6n,所以m<n.
生:因为幂函数 y=x-0.6在[0,+∞)上是减函数,且m-0.6>n-0.6,所
以m<n.
师: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最后我们重温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生:今天讲了什么是指数函数(复述).
师:指数函数的定义,我们是通过两个实例引入的,说明它是来自
于实践,而又用于实践.掌握定义要注意:
(1)它与幂函数的区别,幂函数的底数是自变量;指数函数的指数
是自变量;
(2)指数函数的定义域是 R;
(3)指数函数的底数 a>0且 a≠1.
并根据图象观察归纳了指数函数的性质,请同学回答指数函数的性
质.
生:(复述性质)……
师:对上述性质,要求同学们必须熟练掌握应用,但不要求死记硬
背.函数图象是研究函数的直观工具,利用图象便于记忆函数的性质和
变化规律,因此大家脑子里要有图,能够数形结合,会画图,会看图,
会用图,这样才能提高对函数思想方法的认识,并利用它来解决问题.
例 2、例 3都是利用函数性质解决问题的.“函数法”、“中间量法”都
是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常用方法,要求掌握.
作业:课本 P70第 1,2题.
师:作业题 1是作图题,作两个指数函数的图象.这样我们共画了
五个指数函数图象,请同学们比较这五个函数图象.下节课,我们共同
讨论结果.
(答案:
(1)底数是互为倒数的两个指数函数的图象关于 y轴对称.
(2)当底数大于 1时,底数越大的图象越靠近 y轴;当底数大于 0
且小于 1时,底数越小的图象越靠近 y轴.)
补充题:
1.比较下列各题中两个数的大小.
(1)5.10.9和 0.30.2;(2)0.71.3和 0.8-0.1.
(3)3.30.7和 3.40.3;(4)0.62.4和 0.72.3.
(答案:(1)>;(2)<;(3)<;(4)<.)
2.已知 0.9<a<1,x=aa,y=ax,试比较 a,x,y的大小.
(提示:因为 0.9<a<1,所以函数 y=ax是减函数,又 0<a<1,所
以 a1<aa<a0=1,即 a<x<1.故 aa>ax>a,即 x>y>a.)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本节课的整体设计是按照一般研究函数的规律设计的.由实例
引入定义,再根据定义并利用描点法画出函数图象,通过图象得到函数
的性质.学生在学习函数时,往往感到比较困难、抽象,不易理解和掌
握.要让学生掌握学习函数的一般规律,再继续学习新的函数,学生就
能顺理成章,而不会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
2.本节的容量较大,为了提高效率,可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
用投影仪或电脑.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了三种典型函数的图象性质之后,
将得到的结论直接投影出来,课上的引例、例题、练习题、作业题也都可
投影出来.但要注意一定要体现过程教学.比如画函数图象,不要一下
就把图象投影出来,这样不利于学生掌握图象的画法,既使用了投影仪
或电脑,也要将建立坐标系(要强调三要素)、描点、用光滑曲线将这些点
连接起来的整个过程展现出来.又如函数性质的教学,一定先让学生观
察图象,分析特点.从而提高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和看图用图的意识.
例题的解答也要让学生去分析,发现解法.这样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函
数的性质,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
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起学好函数、学好数学的信心.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