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09:13:3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教案 高一.doc(124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0 0 类别 : 教案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教案 1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三角函数的定义;   2.由三角函数的定义,找出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同角公式);   3.使学生理解同角公式都是特定意义的恒等式;   4.同角公式的简单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同角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设计   师:我们先复习一下前面学过的三角函数的定义(边讲边画出下面 的图形),找一位同学用 x,y,r来表示出角α的三角函数.      师:好.都答对了.在这六个式子中,有两个式子相乘等于 1的吗?   生:(齐答)有.   师:好.哪两个式子相乘等于 1呢?   生:tanα·cotα=1.(老师板书此式)   师:能证明吗?   生:能.由正切、余切的定义可直接证出结果.   师:说得非常好.还有吗?   生:有.sinα·cscα=1.(老师板书此式)   生:(齐答)还有一个.   师:好.谁来说出这一个?   生:cosα·secα=1.(老师板书此式)   师:还有吗?   生:(思考后摇头)没有了.   师:好.只有三个.这三个式子,有一个共同点,即相乘都是 1, 两个相乘等于 1的数叫做互为倒数,因此我们把这三个式子叫做有倒数 关系的式子.(边说边板书)   倒数关系:tanα·cotα=1. (1)   sinα·cscα=1. (2)   cosα·secα=1. (3)   师:在初中我们学过这个式子:sin2α+cos2α=1.用代数方法可证 明如下:(可写副板书)      故原式成立.   我们看这六个定义式中,还有这样的具有平方关系的式子吗?   (生思考.)      sin2α+cos2α=1.观察一下这六个式子中,还有分母相同的吗?   生:(齐答)有.(部分学生说:正割、正切.)   师:对.还有吗?   生:余割、余切.   师:谁能把式子说出来吗?   生:sec2α-tan2α=1,csc2α-cot2α=1.   (师板书这两个式子.)   师:这样我们又发现了三个具有平方关系的式子.(边说边把平方 关系四个字写在这三个式子前面.)   平方关系:sin2α+cos2α=1. (4)   sec2α-tan2α=1. (5)   csc2α-cot2α=1. (6)   师:初中我们见过这个式子   并且用定义给出了证明.实际还有一个式子,与它类似,那就是余 切 cotα,你能写出 cotα与正、余弦的关系吗?      师:对.我们把这两个式子叫做具有商关系.(板书)      我们把倒数关系、平方关系与商关系这八个公式统称为同角公式. (边说边点明课题,写出四个字:同角公式)   我们观察这八个式子中,角α的取值范围是不是一样呢?先看 tanα·cotα=1.(1)            师:很好.那么对于(2)式呢?同学们思考一下,α应取哪些值呢?   生:{α|α∈R,α≠kπ,k∈Z}.   师:很好.其余的六个式子中,对α的取值范围,请同学们自己 写出来.   师:好.下面请同学说一下最后的结果.      生:(4)式的α取值为{α|α∈R}.      生:(6)式的α取值为{α|α∈R,α≠kπ,k∈Z}.      生:(8)式的α取值为{α|α∈R,α≠kπ,k∈Z}.   学生一边说,老师边板书写在前面的八个式子旁边,成为如下形式:      sinα·cscα=1,{α|α∈R,α≠kπ,k∈Z}. (2)      sin2α+cos2α=1,{α|α∈R}. (4)      csc2α-cot2α=1,{α|α∈R,α≠kπ,k∈Z}. (6)      师:要想使左、右两边相等,首先要使式子有意义才行.上面这些 关系式都是恒等式,即当α取使关系式的两边都有意义的任意值时, 关系式两边的值都相等.以后所说的恒等式都是指这个意义下的恒等式. 下面看书 P141第一自然段.(看完书后,给出一些时间记忆公式.)   师:这些公式怎么应用呢?下面看几个例题.(边说边板书)         生:(齐答)(2)、(4)、(7)、(8).   师:应用其中的哪个公式可得另一个三角函数值呢?   生:用(2)、(4)可求另一个三角函数值,而用(7)、(8)则求不出来.   师:好.这是因为(6)式或(7)式中各自仍有两个量是不知道的.那 么我们用公式(2)或公式(4)来求.下面请同学说一下你打算怎样做.         再把正余弦分别代入(7)、(8)式可求出 tanα和 cotα,最后把正、余 弦代入(2)、(3)式,又可分别求出 cscα和 secα.   师:好.下面自己把过程写出,与书上第 141页的例 1对照一下结 果是否正确,错误的改正过来.   师:有同学用公式(2)做的吗?有.不多.有的同学对正割、余割的 用法还不太熟练,下面同学用公式(2)再做一遍.找一个同学说一下思路.   生:由公式(2)可求出 cscα,再由公式(6) csc2α-cot2α=1,   求出 cotα的两个值,由已知α是第二象限的角可定出 cotα取负 值,把 cotα代入公式(8),可求出 cosα,进而 tanα,cscα,secα都 可求出.   师:通过做此题我们感到,利用平方关系的式子得出的三角函数值 通常会有两个,要依据题目中的条件判断取舍.本题是给出了“α是第 二象限的角”的条件,可以取舍,假若没有这个条件,我们又该怎样做 呢?好,请看例 2.(板书)      师:此题你打算怎么做呢?      师:sinα值的符号怎样确定呢?   生:两个值都有可能取到.   师:什么时候取正,什么时候取负,你能确定吗?   生:能.   师:你说说看.      师:刚才这位同学已经给我们解释了为什么 sinα的两个值都要取, 而且要分不同的情况分别说明各取什么值.那么,α的其它三角函数值 能求了吗?   生:能求.(板书)   (找一位同学到黑板来做,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做.)      当α是第二象限角时,         当α是第三象限角时,         师:(巡视指导后)前面板书的同学已经做完了,看做得对不对?   生:(齐答)对.   师:大家看我这样写行吗?(下面板书)      由 sin2α+cos2α=1,得   (部分生:可以.)(部分生:不可以.)   师:下面请认为可以这样写的同学说一说理由.      这样写没有错.   师:其他同学的意见呢?   生:α角能确定出所在的象限,就可以把值确定出来,可是这样写 不明确.   师:这位同学解释是对的,既然可以判断出α角所在的象限,那 么就应该把具体某一象限的某一函数值说明确.像刚才我写得那样,当 α是第二象限角时,还是不能明确 sinα的值到底取哪一个,因此,我 们以后再做此类题,能确定α所在的象限时,一定要分开求解,这样 的题,一般有两组解.例 2与例 1相比,例 1是已知一个三角函数值, 并且给出α角所在象限,求其余的三角函数值,这样的题一般只有一 组解.而像例 2,已给一个三角函数值,未给出α角所在的象限,求其 余的三角函数值,一般是先确定α角可能所在的象限,分情况来求. 一般此类题有二组解.例 1与例 2的共同点是所给的三角函数值是具体 的,如果所给的三角函数值是用字母形式给出的,我们又将如何求解呢? (板书)   例 3 已知:cotα=m(m≠0),求α的其他三角函数值.   师:这道题仍是已知α角的一个三角函数值,但是这个值是用字 母m给出的,只给出了m≠0,但m是正数,还是负数并没给出,因此 正、负数都可取得.而α角在第几象限呢?m为正数时,α角在第一或 第三象限;m为负值时,α角在第二或第四象限,因此说α角可以是 第一、第二、第三或第四象限的角.而α角的终边会不会在两个坐标轴 上呢?   生:(齐答)不会.   生:为什么?   生:(齐答)因为给了m≠0.   师:很好.这个条件如果没有怎么办?   生:(齐答)那就需要考虑α角的终边落在坐标轴上的情况.   师:题目给出m≠0,实际上是把问题简化了,还是复杂了?   生:(齐答)简化了.   师:我们搞清了α角所在的象限,那么怎么求呢?   生:(齐答)分四种情况去写.   师:自己写在笔记本上.(板书解题过程)   解 因为 cotα=m(m≠0),所以α角的终边不在两个坐标轴上.   (1)角α是第一或第二象限的角时, csc2α=cot2α+1=m2+1,      (2)角α是第三或第四象限的角时, csc2α=cot2α+1=m2+1,      师:(写完板书后巡视)写完四种情况的同学看能不能把四种情况合 写成两种呢?   (生思考)   师:黑板上我给合写出了两种情况,本质上与你们写的四种情况是 一样的,只是形式上简单了一些.   师:这三道例题我们回顾一下,它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你能用自 己的语言把它们概括一下吗?   生:这三个题由易到难.例 1是给一个三角函数值,并给出了角α 所在的象限,利用同角公式便可求出其他三角函数值,这样的题目一般 只有一组解.例 2是给出一个角的具体三角函数值,但未给出角所在的 象限,那就要先确定角α所在的象限,然后分情况来求其他的三角函 数值,这样的题目一般有两组解.例 3是给出了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 但是用字母给出的,这时还要考虑字母是否为零,确定角α所在的位 置分别来求.若字母m≠0,一般有四种情况,而结果形式可以写成两 种.   师:这位同学总结得非常好.这三道例题是我们对于同角公式的一 个应用.下面看一看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规律?   生:(齐答)同角公式.   师:同角公式中,注意研究是同一个角α的不同三角函数之间的 关系,从形式上看,八个公式中有六个与“1”有关,可以看出“1”在 三角函数这部分知识中有它的特殊地位.从形式上看是八个公式,其中 每一个公式还有它的变形形式,比如刚才做例 3时用到的 cosα=sinα·cotα,      能在应用时灵活准确.   同角公式的应用今天我们接触了一些,下次课我们还要讲在其他方 面的应用.   今天回去的作业是看书 P139~P143.   作业   课本 P144练习一 第 1,2,3题.P148习题十二第 9题(1),(2), (3).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在学习了三角函数的定义后讲授的内容,是同角公式的第 一节课.主要采取了这样几个层次教学:   第一层次,复习三角函数的定义,为学习同角公式打下基础.   第二层次,从角α的六个三角函数式中,让学生观察出相乘为 1 的具有倒数关系的三个式子;再从   这两个初中见过的式子出发,以这两个式子为突破口分别找出具有 平方关系的三个式子和具有商关系的两个式子:      数学上的任何新知识,都是与旧知识有紧密联系的,因此这样在复 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又发现了新的结论,此时鼓励学生用代数方法证明自 己所发现的结论,进而成为新的知识.为了完善这一新知识,使它更为 严谨,启发学生要考虑到角α的取值范围,在这个特定意义上才有可 能成为恒等式.   第三层次,这八个公式的特点是同一个角α不同的三角函数值之 间的关系,因此要注意公式的特点.在记忆公式中,还要注意它们变形 形式的应用;此外,在公式的记忆上,根据学生情况,可教给学生如下 六角形来记忆.方法是:   1.倒数关系的三个公式可用过中心的三条对角线来记忆,如 sinα·cscα=1, cosα·secα=1, tanα·cotα=1.   2.平方关系的三个公式可用带阴影的三角形来记忆,上边两个顶 点处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和等于下面顶点上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如:   tan2α+1=sec2α;cot2α+1=csc2α;sin2α+cos2α=1.   3.商关系,可用正六角形任何相邻三个顶点处的三个三角函数中 得到:即中间的一个是相邻两个的乘积,如   sinα=cosα·tanα,   cosα=sinα·cotα,   tanα=sinα·secα   等等.而我们常用的是前两个.   第四个层次,同角公式的简单应用.   这几个例题主要是练习公式的应用,注意什么情况下是一组解,什 么情况下是两组解,什么情况下是四组解(即两种形式),使学生能准确、 灵活的应用公式.   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想通过教师的启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 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探求、发现新的知识,而不简单地把知识结果 向学生灌输.从而使学生在探求新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发现的乐趣,进 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09:40:32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