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09:14:27
[转发]2010《生活与哲学》模块检测试题 政治 高三.doc(41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0 0 类别 : 试卷
华侨城中学 2 0 1 0 年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模块检测试题 I 卷 ( 4 8 分 ) 一、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2 4 小题。每题 2 分。共 4 8 分。 1 .亚理士多德认为,哲学应追求“头等智慧”。赫拉克利特说:“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 是认识那关于驾驭一切的思想。”这段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人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 ④哲学作为一定形态的文化最终决定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 . 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 灭。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世界是物质的 ②物质是运动的 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 利用的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学科网 3 . 对于中央的政策,有的同志习惯于照搬照抄,大而化之,不注意认真落实;有的同 志主观随意,不切实际,不求实效,不考虑后果。从唯物论角度看,上述做法违背了 ①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学科网 4 . 对于自己拥有珍贵的东西,我们往往“不识庐山真面目”,有时候需要通过别人的 评价,才能真正地认识它。这说明 ①本质隐藏在事物内部,仅靠个人是不可把握的 ②只有摆脱自身感性经验的限制,才能真正地认识事物 ③只有从他人的评价出发,才能客观全面地看问题 ④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A .②④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自2 0 0 9 年4 月起,甲型H 1 N 1 流感在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蔓延。回答 5 —6 题。 5 .对于甲型H I N I 流感病毒,专家认为是可防、可控、可治的,不必过于惊慌。这是因 为 ①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②客观规律受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制约 ③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④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6 .世卫组织重申,由于各国国情不同,疾病的严重程度也不同,而且疫情在不断发展变 化, 因此各国应根据本国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应对措施。这样重申的哲学依据是 A .事物范围极其广大 B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共 1 性 C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D .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的 7 . “嫦娥奔月”表达的美好理想,经过人们千百年的努力,在现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 度发展的今天,通过“嫦娥一号”探月活动的成功正在成为现实。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 这表明 ①社会实践是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②认识能力的提高是科学实践成功的首要因素 ③认识能否达到目的依赖于实践的社会历史条件 ④正确的实践目的是认识获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 9 7 8 年—2 0 0 8 年,中国的改革开放经历了波澜壮阔的3 0 年。回答4 —5 题 8 .中国的改革不求一步到位,但求持续渐进、分清轻重缓急,最后通过逐步积累而完成, 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务实有效的改革之路。这说明人们办事情要 ①重视量的积累 ②善于抓主要矛盾 ③看到矛盾双方力量的不平衡 ④坚持用正确的认识来指导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9 .下列对谚语或俗语包含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有 ①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反对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②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③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看问题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④入山问樵,入水问渔——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A .①② B .②④ C . ③ ④ D .①③ 1 0 . 下列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②社会基本矛盾仅贯穿于阶级社会的始终 ③其内容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的规律 ④这一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A . ①③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1 1 . 有一只鹰的愿望是飞遍世界,但它成天沉溺于幻想之中,忽略了学习觅食的技巧和 长途飞行的本领,结果到老死时,飞遍世界的心愿仍未实现。这则寓言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 A .要树立远大的理想 B . 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C .要将理想付诸行动 D . 要正确处理最高理想与共同的理想的关系 1 2 .网络十大流行词汇近日揭晓,“山寨、囧、叉腰肌、范跑跑、躲猫猫”等榜上有名。这 些鲜活又具有特定时代特色的新词的出现,说明了 A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 .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推动 作用 2 1 2 3 4 5 6 7 8 9 1 0 1 1 1 2 I I 卷 ( 5 2 分 ) 二、根据下列各题的要求回答问题( 2 题,共 5 2 分) 1 3 .全世界正面临自上世纪 3 0 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某校高三同学 以“金融危机启示录”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问题: 甲同学搜集整理的材料: 2 0 0 8 年我国宏观调控主要政策与重要举措调整的情况 时间 背景 政策 举措 2 0 0 8 年上 半年 我国经济增速偏 快,物价结构性 上涨过快 适度从紧的 财政政策和 稳健的货币 政策 控制物价上涨,稳定物价; 控制信贷规模,提高银行存货款利率; 中央财政预算安排 5 6 2 5 多亿元用于交于事 业等。 2 0 0 8 年下 半年 世界金融危机扩 散和渗透,我国 经济增幅下滑 积极的财政 政策和适度 宽松的货币 政策 增加财政支出。实施 4 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 主要用于拉动经济增长,保障重点领域和重点 工程建设支出,加快民生工程建设;支持地震 灾区重建等; 降低银行存货款利率 实行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负担 1 2 0 0 亿元 等。 ( 1 ) 2 0 0 8 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体现了唯物论的哪些哲理 ? ( 1 2 分) ( 2 ) 当前我国经济正持续走向复苏。试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说明我 国我国宏观调控政策调整的合理性。( 1 0 分) 3 乙同学提出:这场金融危机的起源是美国,导火索是次贷危机。次贷危机究其根源,是 美国长期信贷消费走向极端的产物。“花明天的钱,过今天的日子”成为享受。贷款买房的 “美国老太太”如今成为透支消费甚至过度借贷消费的代名词。 联系我们的家庭生活实际:攒钱买房,可能周期长无还款压力,但不能马上住上新房; 贷款买房,有压力和风险,但先住为快。究竟是要攒钱买房,还是贷款买房? 同学们有不同 的看法。 ( 3 ) 请你用矛盾分析法为市民选择购房方式提出合理化建议。( 1 2 分) 1 4 .下面是一位大学生“村官”的日记摘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年轻人逐渐成长、成 熟的心路历程: 2 0 0 6 年 0 5 月 2 5 日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我积极响应党中央的 号召,选择到最基层——农村去工作,让青春在农村闪光。我想人是要有点理想的,到祖国 最需要的地方去,才可以干出一番事业。 2 0 0 7 年0 7 月 1 4 日 “勇担重任,从村民最急迫的事做起! ”在农村,要尊重农民、心系群众,虚心向 群众学习,踏踏实实做事…… 2 0 0 8 年 8 月 2 0 日 我发挥写作特长,在新华网等新闻媒体刊发文章宣传农村建设的新成果。开展红色 “1 + 1 ”党支部结对系列活动,引入高校智力资源服务村庄建设;联系 I T 公司为村庄 免费制作网站,引入社会资源助力村庄信息化建设,创新村务公开形式……从中体会到了 “学以致用、干有所成”的快乐,也学会了认真听取群众意见集纳民智,磨炼出了实干精神 和甘于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 2 0 0 9 年 5 月 2 8 日 3 年过去了,我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全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收入翻番,不 少村民喜迁新居,村里时常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 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人生价值的知识,分析说明大学生应如何为国 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 1 8 分) 4 5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09:39:49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