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中学高二政治组 蔡
绍峰
1 、旧的社会历史论的局限性
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
,没有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
原因——社会存在
2 、马克思能够发现社会发展规律的原因
从实践出发认识人类社会,用实践的观
点考察人类社会,找到了以物质生产为主
要内容的社会存在。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基本含义
A. 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但主要
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B. 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它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
教、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等。
• 想一想,宗教所描绘的世界和现实世界之
间是什么关系?
• 请举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念头、思想,想想
它们与现实生活之间是什么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
存在的反映。
(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①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
意识;
②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
化发展;
4、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
关系
对农村进城务工者认识的变化?
盲流 打工仔、打工妹
民工 城市建设者
以人为本的社会要求我们观念更新,
给农民工、异乡人、乞讨者以更多的
宽容和爱心。
北佬
( 2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 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
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②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会落后于
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
③ 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5、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 2)实践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都是在社
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
实践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也是
历史唯物主义赖以建立的根本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
基础是什么?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
系)
想一想:
1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
和发展的基础
( 1 )人类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
史
( 2 )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
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
更替。
①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
质。
( 1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② 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
产关系的变革。
( 2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①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
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②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
,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
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
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
况的规律。
( 3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
力发展的状况
( 1 )含义:
3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① 经济基础:
指生产关系的总和。
② 上层建筑:
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
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
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 2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
础状况的规律
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②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
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本质
的必然的联系,即:上层建筑一定要适
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③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
况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决定 反作用
上层建筑
意识形态
制度和设施
决定
反作用
(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
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
的基本矛盾
( 2)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
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
规律
4、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
社
会
发
展
规
律
社会存在
与社会意
识
社会基本
矛盾运动
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
基本含
义辩证关系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
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
下列现象属于社会存在的是
(
)
A.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的
思想
B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C .生产关系
D .生产力
E . 文学艺术
F .自然地理环境
练习
1、“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
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
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头牛。”
该观点说明了:
A、动物也有意识
B、上帝是人脑自生的
C、有什么样的上帝就有什么样的上帝观念
D、上帝观念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
2、在 1978年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
儿”在英国出生时,整个世界争论不休,
“不合伦理”的诅咒声一度铺天盖地。目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试管婴儿”已经是很正常的事。人们观念
的变化说明了: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D、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发展
• 3、在新时期,我们把“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在十届全国人大
二次会议上将其写入宪法,以更好的加强党
的建设,增强党的领导执政能力,推进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主要体现了: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B、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 C、社会意识能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 D、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 4、社会生活的本质是
• A、社会意识
• B、社会存在
• C、人的思维和人的行为的组合
• D、实践
• 5、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对
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
成部分,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
济发展。这体现的唯物史观道理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 B、物质决定意识
•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 D、发展的观点
6、 我国原有政府管理过多过滥,在
一定程度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2004年 7月 1日正式实施的《行政许可
法》进一步规范政府职权,更好地发挥为
市场经济服务的职能。从历史唯物主义的
角度看,这体现了:
A、政府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
律
C、社会是物质的
D、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7、下面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②社会基本矛盾仅贯穿于阶级社会的始
终③其内容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
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
济基础状况的规律④这一发现使人类关
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A B C D①③ ①②③ ②③④ ①③④
• 8、关于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说法,正确的
是:
• ① 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
建筑之间的矛盾②其矛盾解决通过阶级斗
争实现③这一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④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同
• A、 ①② B、 ①②③
• C、 ①②③④ D、 ①④
• 9、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
• 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 B、人类的实践活动
• C、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 D、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