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 P83-84内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与整理加深对正比例、反比例意义的理解,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能正确判断正、反比例,并能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
题,为以后学习函数打下基础。
3、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正、反比例的意义,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能正确快速判断正、反比例。
教学准备:课件、习题单
教学过程:
一、回忆梳理、构建网络。
1、游戏导入。
师:像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随处可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回顾整
理正反比例的知识。(板课题)
2、学生汇报交流收集的正反比例的例子。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作了准备,把你搜集到的正反比例的例子拿出来和大家一
起分享,还要说明自己的例子为什么是正比例或反比例。
3、比较正比例、反比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师:结合你们找到的例子,比较一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找找正、反比例的
联系和区别。
1)学生畅所欲言。
师:听了大家的发言,你有何想法?以小组为单位,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
式来表示出正、反比例的联系和区别。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并收集学生典型例子及学生表示正、反比
例的联系和区别的不同方式。)
3)展示评价。
4)具体介绍表格形式的表示方法。(师生共同完善如下知识结构表)
正比例 反比例
相
同
点
1.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
2.表示形式:表格、图象、关系式、自然语言等。
不
同
点
1. 变化方向相同
2. 比值(商)一定的。
3. 字母表示:
kx
y (一定)
4. 图像 :一条直线
1.变化方向相反
2.积一定的。
3.字母表示:
xy=k(一定)
4. 图像 : 一条曲线
通过对比,学生发现:采用这样的知识结构表更能体现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
更便于我们的提取应用。
二、查漏补缺、总结方法。
师:在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希望解决什么问题?
1、结合学生的问题,出示收集的典型例子。(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原因、解决问
题。)
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快速判断正反比例的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认为判断两个量成不成比例关系,应该注意什么?
3、同桌合作学习。一个同学举例子,另一个同学判断,并说出根据。(找两-
三对)全班汇报 。
三、练习提升、应用拓展。
1.基础题。
1)填空。
(1) 单价×数量=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成( )比例。
(2) 路程÷时间=( ),( )一定时,( )和( )成(
)比例。
2)选择。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1) 车轮前进的路程一定,车轮的周长和转数 。 ( )
(2) 一捆 100米长的电线,用去的长度与剩下的长度。( )
(3) t = 8x,那么 x和 t。( )
(4) 圆的面积和半径。 ( )
2.提高练习。
从汽车每次运货吨数、运货次数和运货总吨数这三种量,你能找到几个比例关系
3.应用练习。
1)一辆卡车 5小时行驶 225千米,照这样的速度,8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用边长是 30厘米的方砖给教室铺地需要 700块,如果用边长是 50厘米的
方砖铺,需要多少块?
4.拓展练习。
师小结:正、反比例的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只要你注意观察,用
心思考,我们就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马上要下课了,老师要求大家有秩序
走出教室:
每次出去要比前一次多 2名同学:第一次时出去了 2 人,第二次时出去了 4人,
第三次时出去了 6 人······同学们放学要排队回家了,我们班共有学生 36人,
如果站 2排,每排 18人;如果站 3排,每排 12人;如果站 4排,每排 9
人······
提问:从上面的信息中,你能运用我们这节课所复习的知识来表示两个量的关
系吗?
教学反思:
1、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更应该应用于生活,只有这样数学才变得有血有肉,富有
生气,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继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信心,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本堂课需要对正反比例的知
识内容进行提炼和整理,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相对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相对
比较枯燥乏味,如何使这个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而形象,本课在设计中以生活
为基础,课始,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导入,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最后,
联系生活结束全课,又使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
2、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
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
过程。”所以,对本课的教学重点正、反比例的联系与区别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合
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进行,留给学生独立、自主的探究时空。用自己的思维方式
自由地、开放地梳理数学知识的全过程,照顾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学习个
性,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3、营造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
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关键所在
课堂上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讨论、相互补充的气氛,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
己的机会。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创新意识与创造
能力都是从问题开始。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给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
机会和方法。让学生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善于提出问题、善于质疑的优秀
数学思维品质。
深圳市南山区阳光小学:刘妙龄
2009年 4月 6日
点评:
本节课有两个亮点:
1、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教师在课前要求学生收集生活中
有关正反比例的例子各一个,这样不仅让学生在收集例子的过程中
进一步加深了对正反比例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课前先复习、
思考的好习惯,而且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
学生感受到我的身边处处有数学,我自己能学好数学,强烈的自我
体验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智慧不断得到
提升,可谓一举多得。
2、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复习课很不好上,学生对于学过的知识
再复习,感到很枯燥,没劲,怎样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呢,刘老
师这节课做得就比较好。她让学生在课前对正反比例的联系和区别进
行思考整理,进而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汇总概括,一切由学生说了
算,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的角色,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上学生思维很活跃,完整地对正反比例的异同进行了分析与概
括,效果很好。
存在问题:时间安排不太合理,节奏不紧凑,导致后面的练习都
没有时间处理,草草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