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09:15:13
[原创]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生物 高二.doc(117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0 0 类别 : 其他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 1 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教学目标 ⑴ 知识方面 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 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3.举例说明受精过程。 4.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性。 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认同物质的规律性,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⑶ 能力方面 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2.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3)受精作用的过程 2.教学难点 (1)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3)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述法、比较法 四、教学课时 3 五、教具: 挂图、模型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 容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 意图 章引言 〖章引言〗大家请认真看P15的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引言。 阅读 第1节 减数分 裂和受 精作用 引言 〖问〗我们上学期学过,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是哪三种? 以前学过了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现在学习减数分裂。 〖问〗首先请看“问题探讨”中的图,仔细观察果蝇的体细胞和配子 中染色体有什么区别? (答:配子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配子染色体是由体 细胞每对染色体中分别取出一条组成的。) 〖问〗:这说明配子是如何产生的?(答:由体细胞分裂而来的。) 〖答〗有丝 分裂、无 丝分裂、 减数分裂。 思考“问 题探讨” 的问题并 设疑 激趣 温旧 学新 惠来实验中学 绿竹三思笑 第 1 页 共 7 页 〖问〗这个过程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吗?有丝分裂的特点是什么? (答:染色体复制、均分;有丝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不变;从而在生 物亲代和子代间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而配子的形成需要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减半,可见它不是通过普通的 有丝分裂产生的,而是通过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即减数分裂 产生。 回答。答 如左。 一、减 数分裂 〖问〗减数分裂的含义是什么?配子的形成为什么必须经过减数分裂? 强调:(1)范围: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无性生殖的生物不进行减 数分裂) (2)特点:在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 连续分裂两次。 (3)结果:新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 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了—半。 阅读教材, 说出减数 分裂的概 念并找出 其特点。 (一) 精子的 形成过 程 间期 减数第 一次分 裂分裂 下面我们结合哺乳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介绍减数分裂的过程。 讲述:高等动植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有性生殖器官内。人和其他哺乳 动物的精子是在睾丸中形成的。(指导学生观察课本图2-1。) 睾丸里有许多弯弯曲曲的曲细精管。在曲细精管中,通过有丝分 裂产生大量的精原细胞。每个精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 数目相同,这说明精原细胞是通过哪种方式产生的? 在精原细胞时期,进行了染色体复制。此时相当于有丝分裂的哪 一个时期? 复制的结果,染色体由2个染单体组成 (板画),也和 有丝分裂间期一样,染色体是细丝状,用光学显微镜是看不到的。 间期复制完成后,细胞进入减数第一次分裂分裂期,此时的细 胞,叫初级精母细胞。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两两 配对,叫联会。所谓的同源染色体,指减数分裂时配对的两条染色 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联会后,染色体进一步螺旋化变粗,逐渐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 每个染色体都含有两个姐妹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相连,每对同 源染色体则含有四个姐妹染色单体,叫四分体。 强调: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 (DNA) 由此,我们可以推算,果蝇体细胞有4对 8个染色体,减数分 裂时,形成多少个四分体?人呢? 把四分体时期和联会时比较,由于染色体复制在精原细胞时就 发生了,因此,它们所含的染色单体、DNA数目都是相同的,不同的 主要是染色体的螺旋化程度不同,联会时染色体螺旋化程度低,染 色体细,在光学显微镜下还看不清染色单体,因此,没有在图上表 示出来。四分体时期,染色体螺旋化程度高,染色体变粗了,可在光 学显微镜下清楚地看到每一个染色体有两个单体。 随后,各个四分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同源染色体好象手拉手似 地排成两排,(教师指着相应的图说明)纺锤丝收缩,牵引染色体向 阅读P16 ~P17 (答:有 丝分裂。) (答:间 期。) (答:四 个。) (答: 23个。) 思考: 联会与四 分体时期 染色体的 区别 先整 体了 解减 数分 裂的 过程 惠来实验中学 绿竹三思笑 第 2 页 共 7 页 减数第 二次分 裂 两极移动,导致四分体平分为二,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开,但此时 着丝点并未分开,每一染色体上仍有两条染色单体。接着发生细胞 分裂,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而每个次级精 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就只有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了。 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分开,说明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由于 两个同源染色体在细胞中央的排列位置是随机的,可以互相交换, 因此,就决定了同源的两个染色体各移向哪一极也是随机的,这样, 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就可以自由组合。 〖提示〗3.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出现了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 形成,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使得细胞两 极各有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从而使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 数目减少为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等行为。 上述过程可使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这样再通过以后发生的 两性配子结合成合子的受精作用,就能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 体数目的恒定,从而保证遗传的稳定性。上述过程还可以使经过减 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类型多样,从而增加了生物的变异,增强了生物 适应环境的能力,有利于生物的进化。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基本过程与有丝分裂相似:中期,染色体的 着丝点排成一排,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两个姐妹染色单体成为 两个染色体(但无同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 接着,细胞分裂,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成4个精子细胞,减数分 裂完成。 提问:把精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刚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以及初级 精母细胞相比,有何变化? 精子细胞再经过变形,形成精子,在这个过程中,丢掉了精子 细胞的大部分细胞质,带上重要的物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轻 装上阵,并形成了一个长长的尾,便于游动。 总结:现在,我们再重复回顾一遍精子的形成过程(板书总结过程)。 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联会成 着丝点分裂 精原 复制 初级四分体(交叉互换)次级 单体分开 精 变形 精 细胞 精母 分离(自由组合) 精母 细胞 子 染色体 2N 2N N 2N N N DNA 2C 4C 4C 2C 2C C C 思考完成 〖旁栏思 考题3〗 (答:精 子细胞的 染色体数 目与次级 精母细胞 相同,比 初级精母 细胞减少 一半。) 师生共同 总结 反馈 效果 反馈 效果 惠来实验中学 绿竹三思笑 第 3 页 共 7 页 强调:1.染色体复制在精原细胞时期。 2.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第一次分裂时期,减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 体的分开。 3.着丝点的分裂,染色体一分为二,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第 2 课 时卵细 胞的形 成过程 下面我们再来了解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讲述: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卵细胞是在卵巢中形成的,其过程与精 子形成过程基本相同,但也有区别。(示卵细胞形成过程挂图,并随 讲授内容完成板书) 提问:请同学们将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与精子形成过程相比较,找出 二者的相同与不同处? (答:相同点:染色体复制一次,都有联会和四分体时期,经过第 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在第二次分裂 过程中,有着丝点的分裂,最后形成的卵细胞,它的染色体数目也 比卵原细胞减少了一半。 不同点:每次分裂都形成一大一小两个细胞,小的叫极体, 极体以后都要退化,只剩下一个卵细胞,而一个精原细胞是形成4 个精子;卵细胞形成后,不需要经过变形,而精子要经过变形才能 形成。)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精子或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还发生了 一个重大变化,即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有时会发生缠绕, 并交换一部分片段,这种现象称为交叉互换,容易引起生物的变异。 (指示课本中减数分裂图解相应处,教师粗略介绍四分体时期的交叉 互换。) 思考讨论 并回答。 比较 分析 精子 和卵 细胞 形成 过程 的异 同, 温故 知新 判断分 裂图象 奇数 减Ⅱ或生殖细胞 染 不 有丝 色 有 配对 体 偶数 同源染色体 有 减Ⅰ 无 减Ⅱ 总结 对比, 得出 规则 实验: P21 1.减数第一次分裂会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形成、同源染 色体在赤道板位置成对排列、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 实验,思 考讨论回 培养 操作 惠来实验中学 绿竹三思笑 第 4 页 共 7 页 体分别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等现象。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非同源染色体成单排列在细胞赤道板 位置,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 2.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别排列在细胞赤 道板的两侧,末期在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由该细胞一整套非同源染色 体组成,其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每条染色体均由两条染 色单体构成。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的赤 道板的位置。末期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 3.同一生物的细胞,所含遗传物质相同;增殖的过程相同;不 同细胞可能处于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多个精原 细胞的减数分裂,推测出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连 续变化。 答 能力 观察 能力 第3课 时 二、受 精作用 (一)、 配子中 染色体 组合的 多样性 模型建 构 (二)、 受精作 用 讨论一1.代表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同源染色体联会。 2.4条。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2条。 3.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 源染色体在赤道板位置成双排列,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 两极;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的 赤道板上,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4.2个。2个。 讨论二1.每个配子都含有两种颜色的染色体。2. 4种。3. 8种。 提问:生物的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精子和卵 细胞。那么,这些成熟的生殖细胞和体细胞之间又有什么关联呢?生 物的体细胞是怎样形成的?(答:通过受精作用形成。) 提问:什么是受精作用? (答:卵细胞与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请学生看教材彩图2-7,设想受精的具体过程,并在教师引导下尝 试描述。) (答:在受精作用进行时,通常是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 在外面。与此同时,卵细胞的细胞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以阻止 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与 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提问:通过受精作用,染色体的数目出现什么变化? (答: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原来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一 半来自精子(父方),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提问:现在我们再回头看看同源染色体的概念,同学们现在是否真 正明白了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意思了? (答:从同源染色体的角度看,精子和卵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都是 成单存在,精子带有其中的一条,卵细胞带有其中的另一条。受精后, 这两条同源染色体到了一个细胞中,它们就成对存在了。所以,关于 学生已准 备好的实 验材料进 行模型建 构并思考 回答“讨 论”的问 题 阐明 减数 分裂 和受 精作 用对 于生 物遗 传和 变异 的重 性。 认同 物质 的规 性, 树立 惠来实验中学 绿竹三思笑 第 5 页 共 7 页 同源染色体的概念说法,就是这个意思。) 受精后,受精卵迅速地进行细胞分裂、分化,新生命由此开始了 遗传物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发育过程。 总结: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图解(教师从成体开始边讲边板画逐步展 示)。略 同学们已经知道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和卵细胞,必须通过受精 作用结合形成受精卵,才能发育成新个体。对于生物个体而言,父亲 体内所有的精原细胞,染色体组成并无差别;母亲体内的卵原细胞 也是如此。可是“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提问:那为什么同样双亲的后代会呈现多样性呢?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原因:新一代继承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 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以及非 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形成的配子的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 导致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加上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 的随机性,所以必然导致后代性状的多样性。) 提问:这种多样性对于生物进化有什么作用? (答:这种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 的优越性。) 此外,从上面的图中可以看出,减数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减半, 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原来的数目,从而使生物前后代染 色体数目保持恒定,因此,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前后代染 色体数目的恒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由 此也可看出,生物的各种变化无论有多复杂,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辨证 唯物 主义 世界 观。 技能训 练 精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表 时期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 数目 (条) 8 8 8 16 8 精原细胞形成精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表 细胞类型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 胞 次级精母细 胞 精细胞 染色体数 目(条) 8 8 4 4 学生画图 填表格 培养 学生 以所 学以 画图 形式 表现 出来 惠来实验中学 绿竹三思笑 第 6 页 共 7 页 精原细胞形成精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 惠来实验中学 绿竹三思笑 第 7 页 共 7 页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09:39:15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