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09:16:16
应用题教案二 六年级.doc(30.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0 0 类别 : 教案
应用题教案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复合应用题的结构及常见的数量关 系。 2.通过归纳总结,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析应用题的方法,正确地 解答复合应用题。正确率达75%以上。 3.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可以设计为六个层次。 第一层次:复习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几个步骤。 教师请学生回忆曾学习过的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分析题里数量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 么; 3.确定每一步该怎样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第二层次:复习复合应用题的结构及常用分析方法。 1.教师出示例2,要求学生按解题步骤解答。 例 2:(1)学生夏令营组织行军训练,原计划每小时走3.75千米, 实际每小时走4.5千米。实际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走多少千米? (2)学生夏令营组织行军训练,原计划3小时走11.25千米,实 际每小时走4.5千米。实际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走多少千米? (3)学生夏令营组织行军训练,原计划3小时走11.25千米,实 际2.5小时走完全路程。实际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走多少千米? 解答:第(1)题4.5-3.75=0.75(千米) 第(2)题 4.5-11.25÷3 =4.5-3.75 =0.75(千米) 第(3)题 11.25÷2.5-11.25÷3 =4.5-3.75 =0.75(千米) 2.讨论第(2)题、第(3)题与第(1)题有什么关系? 通过讨论使学生看到第(1)题中的直接条件转化成间接条件,使 题目从一步计算应用题变成两步、三步计算应用题。说明复合应用题 是由若干个一步应用题组成的。 3.请学生说一说,解答第(3)题自己是怎么想的? 教师归纳以下两种分析应用题的方法。 第三层次:通过扩题,进一步掌握复合应用题结构。 1.仿例题扩题。(要求扩成三步应用题) 四年级同学种树1200棵,五年级同学种树1640棵,四年级和五年 级共种树多少棵? (此题扩展为“两积求和”的应用题,然后采用“点将法”请其他 同学解答并说思路。) 四年级有2个班,每班种树600棵,五年级有4个班,每班种树 410棵,四年级和五年级共种树多少棵? 2.迁延性扩题。(要求可以补充已知条件,改变所求问题,使原来 一步应用题变成三步应用题。) 育民小学校办工厂,原计划12天装订练习本21600本,平均每天 装订多少本? 第四层次:通过解题,进一步掌握分析方法。 教师出示一组应用题,学生可以先口头分析,再列式解答,并说说 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1.洗衣机厂原计划25天生产1000台洗衣机,实际每天生产50台, 实际比原计划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订正:25-1000÷50=5(天)] 2.洗衣机厂原计划25天生产1000台洗衣机,实际比原计划提前5 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生产多少台洗衣机? [订正:1000÷(25-5)=50(台)] 通过讨论看到这两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交换了位置,这 样起到互相检验的作用。教师再进一步强调解答应用题时必须要先 检验再写答案。 第五层次:巩固练习。 1.填空。 (1)修一条路,如果每天修 20米,10天修完,这条路长( )米。 现在每天比原来多修 5米,现在每天修( )米。现在( )天修完 这条路。 (2)食堂买来280千克白菜,计划7天吃完,计划每天吃( )千 克。实际每天比计划少吃 5千克,实际每天吃( )千克,这些白菜 实际吃了( )天。 2.解答下列应用题。 (1)某化工厂采用新技术后,每天用原料 14吨,原来7天用的原 料现在可以用10天。这个化工厂现在比过去每天节约原料多少吨? (2)解放军战士进行军训,共行26千米。前2.5小时在平地上行 走,平均每小时行5千米;后来在山地行走,平均每小时行3千米, 在山地行走了多少小时? (3)补充问题,编成三步应用题再解答。(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解 答。) 某服装厂用一批布料裁制套服,计划裁成120套服装,平均每套用 布 2.75米。实际多裁出5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订正:问题:实际每套衣服用布多少米? 2.75×120÷(120+5)=2米] 第六层次:布置作业。(略)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09:38:29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