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面体欧拉公式的发现教案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欧拉公式的证明.
2.欧拉公式的应用.
(二)能力训练要求
1.使学生能理解多面体欧拉公式的证明过程并能叙述其证明思路.
2.使学生掌握多面体欧拉公式并灵活地将其应用于解题中.
(三)德育渗透目标
继续培养学生寻求规律、发现规律、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欧拉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
欧拉公式的证明思路.
●教学方法
学导式
本节课继续上节课对欧拉公式的研究活动,遵循寻求规律——发现规律—
—认识规律——应用规律的学习过程,对上节课已猜想出的欧拉公式进一步深
入研究,探索它的证明思路,让学生了解这种证明思想,进而达到熟练掌握欧
拉公式的目标,以便于学生得心应手地将欧拉公式应用到各种问题的解决中.
●教具准备
投影片三张
第一张:课本P59问题5(1)(2)(记作§9.9.2 A)
第二张:本课时教案例1(记作§9.9.2 B)
第三张:本课时教案例2(记作§9.9.2 C)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猜想出了欧拉公式并且同学们也已自学了它的证明
过程,这节课我们继续对它的证明方法及其重要应用进行学习和探讨.
Ⅱ.讲授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已对课本 P58的欧拉公式的证明进行了自学,那么,谁能
说一下课本中的证明思路和关键是什么?
[生]将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
[师]好,前面,我们经常使用把不在同一平面中的几何图形的问题转化
为同一平面中图形的问题,所以此处如果能把求一个简单多面体的V、F、E三者
之间的关系问题,转化为平面中的问题就会前进一大步了.
那么课本中是怎样实现转化的呢?
[生]把多面体想成是用橡皮膜做成的,即课本 P58图9—85的多面体,将
它的底面 ABCDE剪掉,然后其余各面拉开铺平,得到如图 9—86相应的平面多
边形.
[师]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虽然实现了立体图形平面化的目的,但是不是又
引起了我们原来多面体的V、F、E的改变了呢?为什么?
[生]不会引起原来多面体中V、E、F的变化,以上变化过程中只改变了原
多面体各面的大小,各棱的长短,而V、F、E这三个数与各面的大小、各棱的长短
是无关的.
[师]也就是说只要不改变每个面(多边形)的边数,不使顶点(棱或
面)重合,无论怎样改变面的形状的大小及棱的长短,V、F、E这三个数就不变,
当然,它们之间的关系也不会改变.
好,下面请同学提出在自学欧拉公式证明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学生思考整理问题,教师等待、耐心解答,可能会问到以下问题)
①在课本 P59的 3.计算多边形内角和(2)中 n1+n2+…+nF和多面体的棱数 E
有什么关系?说明理由.
(教师应给学讲清因为多面体每一条棱同属于两个面,所以有 n1+n2+…
+nF=2E)
②怎样理解P59的 3.计算多边形内角和(4)中的“全体多边形”?
(教师应给学生说清是各小多边形及最大多边形ABCDE)
③怎样说明为什么有“(E-F)·360°=(V-2)·360°”?
(教师应再次强调给学生:在变形过程中,原来多面体的面是几边形,它
对应的仍是几边形,而多边形的内角和仅与边数有关,所以多面体各面多边形
的内角和应等于图9—86中各小多边形及“最大”多边形(即多边形ABCDE)的
内角总和.
[师]欧拉定理表明,任意的一个简单多面体,经过连续变形后,尽管它
的形状可以变化万千,但有一个数始终不变,这就是:顶点数+面数-棱数,它
总是等于2.所以将2叫做连续变形下的不变数.
下面,我们来应用欧拉定理.
(打出投影片§9.9.2 A,读题)
[师]问题 5的(1)是关于化学上 C60分子的结构问题,也是欧拉公式的
应用问题(以下过程教师板书)
解:设 C60分子中形状为五边形和六边形的面各有x个和 y个.
多面体的顶点数V=60,面数F=x+y,棱数E= 2
1 (3×60),根据欧拉公式,
可得
60+(x+y)- 2
1 (3×60)=2
另一方面,棱数也可由多边形的边数来表示,即
2
1 (5x+6y)= 2
1 (3×60)
由以上两方程可解得
x=12,y=20
答:C60分子中形状为五边形和六边形的面各有 12个和60个.
[师]对于问题 5(2)则通常先假设一个简单多面体的棱数 E=7,再根据
欧拉公式进行推理论证.(师生共同写出以下过程)
解:假设一个简单多面体的棱数E=7,根据欧拉公式V+F-E=2,得
V+F=7+2=9
因多面体的顶点数V≥4,面数F≥4,所以只有两种情况:
V=4,F=5或 V=5,F=4,
因为 4个顶点的多面体只有是四面体,而四面体也只有 4个面,所以上述
两种情况(V+F=9)都不存在.
答:没有棱数是 7的简单多面体.
[师]通过问题5两个小题的分析之后,你体会到解决(1)的关键是什么?
[生甲]利用欧拉公式列出一个等式.
[生乙]利用棱数与边数的关系列出一个等式.
[师]甲、乙两位同学说得都对,解决(1)的关键就是找等量关系,即根
据欧拉公式及棱数与边数的关系列出两个变量关系.
再思考(1)中应用了数学的什么重要思想?
[生]方程思想.
[师]对,本题也旨在培养同学们利用方程解未知量的思想.
对于解决(2)的关键又是什么呢?
[生]V≥4,F≥4是一个几何体为凸多面体的必要条件.本题中抓住 F=4与
V=4必然同时成立引出矛盾.
[师]这也是凸多面体具有的一条重要性质,希望同学们能够注意.
继续体会欧拉公式的应用.
(打出投影片§9.9.2 B,读题)
[例1]已知,一个简单多面体的各个顶点都有三条棱,求证:V=2F-4.
[师]欲求出V与F的关系,需结合已知条件寻找 V与 E的关系,再结合欧
拉公式得出,具体如何做呢?
[生]因此简单多面体每个顶点都有三条棱,而每条棱上有两个顶点,所
以有3V=2E即 E= 2
3 V.又因为简单多面体顶点数、棱数、面数之间适合欧拉公式,
所以V+F- 2
3 V=2,
即2V+2F-3V=4.
故得V=2F-4.
[师]以上题目要注意准确恰当地将已知条件中关于顶点数与棱数的关系
转化成代数关系式.
下面请同学们回忆前面所学过的关于正多面体的概念及其种类.
[生]每个面都是有相同边数的正多边形,且以每个顶点为其一端都有相
同数目的棱的凸多面体,叫做正多面体.正多面体只有四种:正四面体、正八面
体、正十二面体和正二十
面体.
[师]对于“为什么只有四种正多面体”的问题,今天就可以利用欧拉公
式证明了.
(打出投影片§9.9.2 C,读题)
[例2]证明:正多面体只有四种,即正四面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正
二十面体.
[师]解决这个问题,应从什么地方入手考虑?
[生]从正多面体的定义考虑.
[师]同学们翻开课本 P63欧拉公式和正多面体的种类,仔细阅读,体会其
中的证明思路与方法.
(学生自学,教师查看,解决学生疑难问题)
Ⅲ.课堂练习
课本P61习题9.9 3、4.
P61习题9.9 3:C70分子是与C60分子类似的球状多面体结构,它有 70个顶点,
以每个顶点为一端都有 3条棱,各面是五边形或六边形,求 C70分子中五边形和
六边形的个数.
答案:设有x个五边形和 y个六边形
∴F=x+y,∵E= 2
370 =105
∵V=70,E= 2
1 (5x+6y)
∵
105)65(2
1
210570
yx
yx
解之得 x=12,y=25
答:C70分子中五边形为12个,六边形为25个.
P61习题9.9.4:设一个凸多面体有 V个顶点,求证它的各面多边形的内角总
和为(V-2)·
360°.
证明:设这一凸多面体的各面分别为 n1,n2,…,nF边形,则各面多边形内角
和是
(n1-2)·180°+(n2-2)·180°+…+(nF-2)·180°=(n1+n2+…
+nF)·180°-2F·
180°=(n1+n2+…+nF-2F)·180°
∵n1+n2+…+nF=2E
∴原式=(E-F)·360°
∵V+F-E=2
∴E-F=V-2
∴原式=(V-2)·360°
Ⅳ.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探讨了欧拉公式的证明方法及其重要应用,在理解欧拉公式的
证明过程的同时重在体会其中的“立体图形平面化”的思想.另外,同学们要适
当准确地应用欧拉公式去解决与多面体的顶点数、面数及棱数有关的问题.
Ⅴ.课后作业
(一)求证:如果简单多面体的所有面都是奇数边的多边形,那么面数是
偶数.
证明:设简单多面体的面数为 F,因为各面的边数为奇数,所以简单多面
体各面边数的和为F个奇数的和.
即 )12()12()12( knm .当把 F个面拼合成多面体时,两条边合
成一条棱,则
棱数E=
22
)(2
2
)12()12()12( FFknmknm 偶数
①
②
因为 E必须为整数,所以(偶数+F)能被 2整除,又因为(偶数+F)中偶
数能被 2整除,所以F必须被 2整除,即F必须为偶数.
(二)1.预习内容
课本P651.球的概念和性质至 P66结束
2.预习提纲
(1)怎样给球定义呢?
(2)准确表述出球心、球的半径、球的直径等概念.
(3)尝试归纳并证明球的性质.
(4)结合地球仪理解地球上的经纬线,知道某地点的经度与纬度.
(5)你是怎样理解“球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连线的长度”?
●板书设计
§9.9.2 研究性课题:
多面体欧拉公式的发现(二)
1.欧拉公式的证明. 练习1.
①思路 2.
②步骤 小结
2.欧拉公式的应用
例1 分析
解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