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线和方程教案 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曲线的点集与方程的解集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
“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这两个概念.
2.使学生掌握证明已知曲线C的方程是f(x,y)=0的方法和步骤.
3.通过曲线和方程概念的知识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
数学交流能力、探索能力,确立“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并进一步提
高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对“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定义中两个关系的理解.
教学过程
师:解析几何重要内容之一是利用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中曲线的问
题.即通过建立坐标系,利用平面内点和有序实数对之间一一对应关系,
建立曲线的方程,并通过对方程的讨论来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为此,
在第二章“圆锥曲线”的第一节,先建立曲线和方程的关系.这里,先
看上堂课后留的两个思考题.(板书)
例 1 (1)画出两坐标轴所成的角在第一、三象限的平分线l,并写
出其方程.
)的图象C.
(选择二位学生自制的计算机软盘或投影片,请二位学生各自操作,
展示在投影仪上.取较好的解答定格,如图2-1.)
师:这二位同学解答很好.请大家对照直线l及方程,对照抛物线
的一部分C及方程,谈谈符合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L和C分别与其方程
是怎样地联系起来的?(鼓励学生观察、联想,进行数学交流.学生讨论
后选其两个回答,再口述一遍.)
生甲:如果M(x0,y0)是 l上的任意一点,它到两个坐标轴的距离一
定相等,因此x0=y0,那么它的坐标(x0,y0)是方程x-y=0的解;反过
来,如果(x0,y0)是方程x-y=0的解,即x=x0,y=y0,那么以这个解为
坐标的点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它一定在这条平分线l上.为此把直
线l与方程x-y=0密切地联系了起来.
生乙:如果点M(x0,y0)是 C上的点,那么(x0,y0)一定是y=2x2的
解;反过来,.如果(x0,y0)是方程y=2x2的解,那么以它为坐标的点一
定在C上.
师:学生甲的回答清楚地说明了直线l完整地表示方程x-y=0,而
方程x-y=0完整地表示了直线l.但学生乙的回答是否完满,请同学们
思考,发表见解,并用最短的语言写在投影片上.(老师巡视后选一张
投影展示定格.)
学生乙的回答忽略了-1≤x≤2,从而点集C与方程y=2x2的解的集
合 G无法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师:请这位同学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见解.
-1≤x≤2.为此正确的理解是:如果点M(x0,y0)是 C上的点,那
么(x0,y0)一定是y=2x2(-1≤x≤2)的解;反过来,如果(x0,y0)是方程
y=2x2(-1≤x≤2)的解,那么以它为坐标的点一定在C上.
师:这样的见解才确切地反映了点集C与方程y=2x2(-1≤x≤2)的
解集 G是一一对应的.从而,抛物线的一部分C完整地表示了方程
y=2x2(-1≤x≤2),而方程y=2x2(-1≤x≤2)完整地表示了C.现在我
们来考虑以下这个问题:点集C还是抛物线的一部分,方程却是
y=2x2,不加任何制约条件.那么,此时的点集C与方程的解集是一个什
么样的关系呢?(鼓励学生勇于探索,为合理推理铺垫.学生讨论后口
答.)
生丙:曲线C上的任一点 P的坐标(x0,y0)一定是y=2x2的解;但若
(x0,y0)是 y=2x2的解,以它为坐标的点不一定在C上,有一部分在
y=2x2(x<-1或x>2)的图象上.
师:回答得很好.我们再来考虑一个问题:点集C是抛物线
y=2x2,而方程还是y=2x2(-1≤x≤2).它们的关系又是怎样呢?(进一
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多向思维.学生口答.)
生丁:曲线C上点的坐标不一定是y=2x2(-1≤x≤2)的解;而以
y=2x2(-1≤x≤2)的解为坐标的点却一定在C上.
师:以上两个问题反映了点集C与方程的解集不是一一对应的两种
截然不同的不完整的关系.那么怎样才能使点集C与方程的解是一一对
应的呢?为了研究方便,从曲线是点按照某种条件运动所成的轨迹的意
义来说,我们也把直线看成曲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和有序实数
对(x,y)联系起来,而二元方程f(x,y)=0的任一个解恰是一个有序实
数对.现在我们一起归纳一下要具备的条件(学生讨论、口答).
师:同学们讨论得很好.曲线C和二元方程f(x,y)=0应具备以下
两个条件:
1.若P(x0,y0)∈C,则 f(x0,y0)=0成立;
2.若 f(x0,y0)=0,则P(x0,y0)∈C.
本节课的“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图形)”的定义是这样
(老师操作计算机或投影片定格):
一般地,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看作适合某种条件的点的
集合或轨迹)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f(x,y)=0的解建立了如下的关系:
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
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上,那么,这个方程叫做
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做方程的曲线(图形).
师:我们已经给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下了定义.这堂课[例1]的
第(1)小题,方程x-y=0是 l的方程,而l是方程x-y=0的曲线;第
(2)小题,方程y=2x2(-1≤x≤2)是曲线C的方程,而C是方程
y=2x2(-1≤x≤2)的曲线.同学们再举 3个例子,每个例子画一条曲线,
写一个方程.第1个例子满足定义中的两个条件;第2个例子满足定义
中第1个条件,不满足第2个条件;第3个例子不满足定义中第1个条
件,满足第2个条件.(鼓励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强化概念记忆.选一
位同学构造的例题板书.)
生:(板书)
师:(与学生一起评议)例 1符合定义中的两个条件,y=|x|是曲线
C的方程,C
如果确定方程,那么曲线上遗漏了坐标是方程解的第三象限的点.
如果确定曲线,那
心,2为半径而圆在x轴下方的部分).如果确定曲线,那么方程
x2+y2=4增添了制约条件y≥0(以上叙述在师生多次数学交流中进行).
师:同学们对上面后两个例子,就定曲线变方程和定方程变曲线分
别构造两个例子,使其符合“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的定义,
写在投影片上.(选正确与有错误的解答各一份.先展示有错的,进行
纠正;后展示正确的定格.)
师:通过上面例题的研究,同学们掌握了“曲线的方程”、“方程
的曲线”的定义,要牢记定义中的1、2两者缺一不可,当且仅当两者都
满足时,才能称为“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下面研究“证明
已知曲线C的方程是f(x,y)=0”的方法和步骤,请看例2(老师操作计
算机或投影展示).
例 2 证明以坐标原点为圆心,半径等于5的圆的方程是
x2+y2=25,并判断点
师:请同学们研究,证明应从何着手?
(大家讨论后回答)
生: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1.圆上任一点M(x0,y0)满足
x02+y02=25;2.以方程x2+y2=25的解(x0,y0)为坐标的点在圆上.
师:同学回答得很好,请大家阅读理解课本第 50页例1,学会证明
已知曲线C的方程是f(x,y)=0的方法和步骤.(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
读、思考、逻辑思维能力.)
师:现在我们再一起看一下本例题的证明过程.(老师操作计算机
或投影片展示)
证明:1.设 M(x0,y0)是圆上任意一点.因为点M到坐标原点的
距离等于5,
2.设(x0,y0)是方程x2+y2=25的解,那么x02+y02=25.两边开方取
算术根,得
由 1、2可知,x2+y2=25是以坐标原点为圆心,半径等于5的圆的方
程.
师:现在请一位同学归纳一下证明已知曲线的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生:用“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的定义来证明已知曲线C
的方程是f(x,y)=0.证明中分两个步骤:第一步,设 M(x0,y0)是曲线
C上任一点,证明(x0,y0)是 f(x,y)=0的解;第二步,设(x0,y0)是
f(x,y)=0的解,证明点M(x0,y0)在曲线C上.
师:这位同学的回答正确归纳了证明的两个步骤,要记住最后应加
以总结,使证明更完美.现在我们再来看两个例题,同学们把解答写在
投影片上.(老师操作计算机或投影片,先展示例3,解答后再展示例
4.)
例 3 求曲线y=x2关于直线y=x的对称图形的方程.(选两个同学
的投影片)
2.解:由
可知y=x2关于直线y=x的对称图形的方程为y2=x.
师:第一个同学的解答是错误的,遗漏了对称图形中x轴下方图象
的方程.而第二位同学通过画出曲线y=x2关于直线y=x的图象,写出
了其方程.看来证明某已知曲线的方程是f(x,y)=0是必不可少的,证
明课下研究.
例 4 求曲线y=x3-x关于点(1,2)的对称曲线的方程.(选一个同
学的投影片)
解 设 y=x3-x关于点(1,2)的对称曲线上任一点M(x,y),则 M
关于点(1,2)的对称点M'(2-x,4-y),因为M'在曲线y=x3-x上,所
以
4-y=(2-x)3-(2-x)
即为所求的对称曲线的方程.
师:这位同学把所求曲线上的点转移到已知曲线上去,方法很好,
也是今后求曲线的方程的基本方法.但是,我们这一堂课还要提出的问
题是如何证明曲线y=x3-x关于点(1,2)的对称曲线的方程为4-y=(2
-x)3-(2-x)呢?证明也留作课下研究.
“曲线和方程”这一节,我们准备用两节课.这一堂课,着重研究
了“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这两个概念,以及必须具备的两个
条件,这是我们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基础.下一堂课,我们将
着重研究证明曲线C的方程及重要性.为此,我们留以下作业:
书面作业:课本第 51页练习,解答写在书本上;
研究作业:(板书)
1.证明曲线y=x2关于 y=x的对称图形的方程是y2=x.
2.证明曲线y=x3-x关于点(1,2)的对称曲线的方程是4-y=(2
-x)3-(2-x).
研究作业的解答请同学们储存在软盘内或写在投影片上.
设计说明
1.“曲线和方程”这一节,按教参要求是两课时.鉴于本节在解
析几何中的重要地位,教案设计是第一堂课着重引出“曲线的方程”和
“方程的曲线”的概念;第二堂课着重研究证明某曲线C的方程是
f(x,y)=0.
由于在2.2节“求曲线的方程”中,指出了求曲线的方程的 5个
步骤,而课本中特别指明:“除个别情况外,化简过程都是同解变形过
程,步骤(5)可以省略不写”.同学们高兴的是步骤(5)可以省略不写,
而忽略了“同解变形过程”及“如有特殊情况,可适当予以说明”.在
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要求日益加强.就目前高中数
学对学生的要求,已经到了某已知曲线经过多次平移,再求关于某已知
点(带字母参数的)的对称曲线的方程,并加以证明.这样,高中数学中
的 8种基本对称关系:关于 x轴、关于 y轴、关于直线y=x、关于直线y=-
x、关于直线x=a(a≠0)、关于直线y=b(b≠0)以及关于原点、关于除原点
外的任一个定点(t,r)的对称曲线的方程的求法及证明已放到了教学日
程上.那么这些问题放哪儿解决?由于这些问题在前一阶段的教学中已
有了不同程度的渗透,所以在这一节中系统解决较好.为此,设计了例
3和例4,为下一堂课铺垫,也为学生在学习“坐标变换”后解决某已
知曲线经过多次平移,再求关于某已知点(或某已知直线)的对称曲线的
方程,并加以证明打下良好的基础.关于除此之外的第 9种对称关系,
即除上述提到前8种对称关系外的任一直线 Ax+by+C=0的对称曲线的方
程则可在以后的学习中适时介绍.
2.在锐意创新的时代,着重培养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提高
学生的数学能力是本教案的出发点.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作为数学思想应向学生渗透、掌握、强化的有:
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价转化思想及运动变
换思想.不是所有的课都能把这些思想自然地溶纳进去,但由于“曲线
与方程”这一节在教材中的特殊地位,它把高中数学中的解析几何和代
数这两个单科紧紧连在一起,为此能把以上数学思想溶纳大半,这不能
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几何,原始的展现是形.解析几何,主要体现
用数学研究形.为此,这一节教材中的“数形结合”应是涉及到数学思
想中最多的一个.尽管侧重于用“数”研究“形”,同时对学生用
“形”来研究“数”,解决某些代数问题起到了有益的启迪.由于曲线
C中有很多的代数中函数的图象,曲线C是点按某种条件运动而成的,
所以在这一节的教学中应对函数与方程思想、运动变换思想加以足够的
重视.在本教案中例1的直线l和抛物线的一部分C在计算机显示中均
以点运动所成的轨迹出现.并与代数中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方
程相联系,触类旁通.
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是高中教学的任务之一,而逻辑思维能力是所
有数学能力的核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教案力图让学生主体参与、
主题参与.让学生动手、动脑,通过观察、联想、猜测、归纳等合情推理,
鼓励学生多向思维、积极活动、勇于探索.在学生的活动中,老师谨慎驾
驭,肯定学生的正确,指出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揭示内涵,从正反
两方面认识“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定义的两个条件,不断地
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