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10:05:56
线段的定比分点的教案设计示例 高一.doc(142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第 6 页
第 7 页
第 8 页
0 0 类别 : 教案
线段的定比分点教案 1     教学目标   1.深刻理解线段的定比分点中定比λ的含义,λ>0,λ<0,λ =1的意义,了解λ≠-1的意义.   2.会运用有向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的有关公式,要能对公式作 辩证的理解运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线段定比分点分线段所成定比λ值的确定,线段定比分点 公式的理解、记忆和灵活运用.   难点:使用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时,对定比λ值的确定,根据λ >0,λ<0,判断分点的位置.对线段定比分点公式要熟悉记忆,要注 意线段的起点和终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师讲述新课   1.设P1、P2是直l上的两点,点P是不同于P1、P2的任意一点,则存 在一个实数λ,使 =λ ,我们把λ叫点P分有向线段 所成 的比,点P叫 的定比分点.   如图,当点P在线段 上时,λ>0.         (1)确定定比λ的方法是:P点是内分点,λ>0;P点是外分点λ <0.|λ|的确定方法是,起点到分点的线段长比上分点到终点的线段 长.   (2)λ=0,|P1P|=0,P点与P1点重合.   λ=1.|P1P|=|PP2|.P点为 的中点.   P点与P2点重合,适合 =λ 的实数λ不存在.   当P点为外分点时,|P1P|≠|PP2|.则λ≠-1.   2.现在来求有向线段 定比分点P的坐标公式.   设有向线段 的起点P1(x1,y1),终点P2(x2,y2),分点为 P(x,y),定比为λ(λ≠-1).   即 =λ .    =(x-x1,y-y1). =(x2-x,y2-y)   ∵ =λ   (x-x1,y-y1)=λ(x2-x,y2-y).         这是有向线段 的定比分点公式.   (1)定比分点公式的特征:分母为1+λ,这里λ≠-1,分子上, 起点在前,终点在后.   (2)当λ=1时,P点为 的中点.这时   这是中点坐标公式.   (3)线段定比分点的公式有两种形式,前面介绍的是定比分点的坐 标式.我们还可推出定比分点的向量式.   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设 = , = , =λ .   ∵ = - = - , = - = - .   则 - =λ( - ), - =λ -λ .      这公式即线段定比分点的向量式.在解决一些几何问题时,有时是 很方便的.   (4)定比分点中的起点、分点、终点是相对的,要灵活去理解.   如P点是 的内分点,P1是起点.P2是终点,P是分点.也可理 解为P1是 的外分点,P是起点,P2是终点,P1是 的外分点.这种 理解对灵活应用公式解决问题很有帮助.   (二)学生练习、板演、教师辅导讲评.   练习 1 课本练习3   (1) |P1P2|=5cm,| |=1cm,P在 P1P2上,λ>0.      (2) |P1P2|=5cm,|P2P|=10cm,P在 P1P2的延长线上,λ<0,      (3) |P1P2|=5cm,|PP1|=1cm,P在 P2P1的延长线上λ<0,      练习 2 课本练习1      练习 3 课本练习2   (1)P(2,3)关于原点O对称的点为P'(x',y').      (2)设 R(2,-3)关于原点O对称的点为R'(x',y')       y的值.         练习 5 已知P1(x,5),P2(-2,y)在 所在直线上取一点 P(1,1),使| |=   2| |,求P1、P2点的坐标.         ∴ P1点的坐标(7,5),P2点的坐标(-2,-1).         ∴ P1点的坐标(-5,5),P2点的坐标(-2,3).由于起点、终点、 分点应相对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可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   如图,| |=2| |,则P2点为 的中点,应用中点公式      练习 6 已知△ABC中,A(5,-7),B(-1,1),C(1,-4),求: ∠A平分线AD的长度.   分析:求∠A平分线|AD|,因A点已知,只要求出D的坐标即可. 把D点看作B、C两点的内分点,   解:∵AD是∠BAC的平分线,| |=10,| |=5.      设D点坐标为(x,y)         (三)教师总结   1.应用线段定比分点公式的关键,是对定比λ的正确理解和确定. 必须明确定比λ的符号的确定和绝对值的确定.同时还应明确,定比 λ数值的变化引起分点P的位置变化.   2.定比分点公式的特征.及对起点、终点、分点的辩证理解.   (四)作业:习题3.5 1、2、3、4、5.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10:24:55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