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10:05:59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一节的教案设计示例 高一.doc(48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0 0 类别 : 教案
教学设计方案 第四节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重点:“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难点:国民革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 教学过程: 导入:提问学生: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表现。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一、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1.帝国主义干涉革命   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并回答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的原因及表现。教师总结:①武装威胁② 制造惨案③最后通谍④支持蒋汪。 2. 国民党右派阴谋夺取领导权   ①“西山会议派”破坏国共合作   教师介绍:国民党右派的反共、反国共合作的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过。孙中山逝世后更加猖狂。 “西山会议派”代表人物;分裂活动的影响:国民党右派公然分裂国共合作、分裂国民党、争夺 领导权的活动日益严重。   ②蒋介石加紧篡夺革命领导权   学生阅读课本,回答蒋介石通过怎样的手段夺取国民党和军队的最高领导权的?(“中山 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   ③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表现。 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过程   1.局部失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①条件:由学生讨论并归纳为:蒋介石掌握军权党权;帝国主义的支持;江浙财阀和上海 流氓头子的支持;汪精卫同意讨论“分共”问题;陈汪“联合声明”。   ②经过:(略讲)   2.全面失败: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学生梳理大革命失败的线索:西山会议派(趋势)——中山舰事件(国共关系的转折)—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局部失败)——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全面失败) 三、国民革命运动的评价   1.国民革命运动的意义   学生讨论: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前所未有”的含义 是什么?首先引导学生回答近代以来的革命运动包括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然后将学生分为五组,从五个方面(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群 众基础、军队武装、斗争成果和失败原因)与近代以来的革命运动对比分析得出:国民革命运动 的特点。教师总结。   2.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   学生要抓住两个“必须”,那就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 装,坚持武装斗争。教师提示这个教训对以后革命的影响,为下册书的学习作好铺垫。 小结:   这场大革命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但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它使年轻的中国共产 党经受了一场血与火的洗礼,为共产党人继续探索新的革命道路奠定了基础。 教学设计思想    ①注重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同时发挥。具体到本节课, 主要内容都是由教师用问题的形式进行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探究,师生密切配合来完成的。 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②给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将本节内容重新整合,归纳为三个部分: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原因 过程和评价。 板书设计 第四节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10:24:22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