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
美国的霸权政策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冷战”政策;杜
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柏林危机和两个
德国形成;美国侵朝战争和侵越战争。
2.能力方面:(1)通过分析美国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
表现,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以及全方位观察问题的能力。(2)通过分
析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培养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3)引导
学生从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出发,着眼于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运用历史唯物
主义的观点,弄清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柏林危机等重大
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美国霸权政策的教学,说明霸权主义是导
致当代世界政局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培养学生正确的国际意识。(2)通过对美国
侵朝战争和侵越战争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被侵略被压迫民族团结一致的正义
战争,是削弱美国霸权地位和遏制扩张野心的重要力量。
4.学法指导方面:(1)关于马歇尔计划和两极格局的形成,补充相关历史
资料,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使学生掌握分析、理解、比较历史知识的方法。
(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关于冷战政策的有关历史资料,使学生掌握运用历
史资料分析理解历史知识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和影响是重点。比起一战,二战在
更大的程度上改变了国际关系的格局。美苏两国在战争期间的盟友关系被对抗关
系取代,面对这种形势,美国充当起国际宪兵的角色。宣布杜鲁门主义、实施马
歇尔计划和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国推行冷战政策、遏制社会主义发展的三
项重要步骤。其目的:一是通过支援各国反动势力镇压人民革命运动,阻止社会
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二是借反对社会主义的名义,加强对其他资本主
义国家的控制。两极格局的建立,从根本上说是战后初期美苏经济、军事实力对
比的反映,其中既有意识形态的因素,也有在意识形态因素掩盖下的国家利益
之间的利益冲突。柏林危机是冷战加剧的表现。冷战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此
部分内容是本节的核心。
2.难点分析: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及其相互关系是难点。杜鲁
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示着美国的对外政策已突破以本土
安全为主的孤立主义的影响,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而马歇尔计划比较隐蔽
着眼于经济手段,担负着抗衡苏联和控制西欧的双重任务,它企图通过帮助欧
洲振兴经济稳定政局,从而稳定资本主义阵营,把西欧各国联合起来与美国一
起对抗苏联。同时,美国趁人之危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的意图是十分明显的
可以说两者实质是一致的,马歇尔计划是更隐蔽的杜鲁门主义。既然马歇尔计划
是为了抗衡苏联,但为何又把苏联和东欧包括在援助范围内呢?对以上问题学
生理解起来较困难,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并补充相关资料,经过互
相讨论、共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实质。
课堂教学设计
师:历时六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这次
战争极大地改变了战后的国际格局,帝国主义力量遭到了严重的削弱,欧亚出
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美国成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实力最雄厚的霸主。实力
的增长为美国全球扩张创造了条件,美国的政治野心与实力同步膨胀起来。今天
这节课我们学习本章的第三节。(板书本节课题)
生:(与教师共同回忆学习)
师:(用计算机出示附录 2文字材料“杜鲁门言论摘录”)杜鲁门为什么敢
于这样以世界领导人自居呢?
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师:早在一战后的 1919年,美国当时的总统威尔逊曾也试图领导世界,但
由于实力不够未达目的。二战后的美国与当时相比具备了哪些称霸的条件?(用
计算机出示附录 1表格“二战前后美国实力增长情况简表”)
生:(在教师引导下加以概括对比得出结论)
师:正是这种经济和军事的优势,使美国有恃无恐,公然以世界领导人自
居,然而美国并不满足于做资本主义世界的领袖,它还企图把资本主义制度推
广到世界各地,称霸整个世界,美国推行霸权政策。(用计算机出示附录 2“杜鲁
门言论摘录”)战后初期美国推行霸权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生:(分析概括)
师:战后美国经济实力膨胀,战争使美国工业生产能力增大,战后市场缩
小,为避免经济危机,必须扩大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市场就成为美国推行霸权
政策的根本目的。正是为了扩大世界市场,称霸世界,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
冷战,对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加以扶植和控制,并力求控制中间地带,即亚非拉
国家。美国霸权政策的战略重点为何在欧洲?
生:(阅读材料有关内容,加以概括)
师:欧洲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发源地和心脏,虽受战争破坏严重,但经济发
展潜力巨大,谁掌握欧洲,谁就占有压倒对手的绝对优势。另外,二战中苏联和
东欧力量的发展,对美国推行霸权政策构成巨大威胁,正是为了遏制苏联,美
国抛出了“冷战”政策。
一、“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1.“冷战”政策
师:“冷战”是美国战后霸权政策的重要体现。什么是“冷战”政策?(引
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明确“冷战”的概念)
生:(阅读教材加以掌握)
师:结合二战后的世界形势想一想,为什么美国要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实行“冷战”?
生:(阅读教材小字内容加以了解并回答)
师:(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总结)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原因:首先,
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力量的壮大,使美国称霸世界的计划受到打击,美国认为
必须压制苏联。其次,美苏势均力敌,美国并不占压倒优势。第三,战后人心思
定,要求和平是主流,美苏双方都不愿也不敢重燃战火使自己再卷入一场新的
世界战争。既要遏制苏联又不能采用战争手段,只能搞枪炮不冒烟的“冷战”。
最先发出“冷战”信号的是以反共著称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他在 1946年访问美
国时在福尔敦发表的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讲中,以“铁幕”一词公开把矛头指
向苏联,声称苏联威胁了欧洲的安全、和平,鼓吹美英联盟对抗苏联,揭开了战
后“冷战”的序幕。(用计算机出示“欧洲形势图”)“冷战”是美苏在意识形态
和社会制度上的对抗。那么,“冷战”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生:(阅读教材概括并回答)
2.具体表现
(l)杜鲁门主义的提出(1947年)
师:所谓杜鲁门主义是指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咨文中所提出的美
国对外政策的纲领。直接导致杜鲁门主义提出的两个具体事件是什么?
生:(学生看书并回答)
师:请看一段材料,杜鲁门当时是怎样阐述这一政策的。(用计算机出示附
录 3材料“杜鲁门在美国国会上的讲话摘录”)通过这段材料分析杜鲁门主义的
特点是什么?
生:(看材料并分析)
师:杜鲁门主义的特点是:以反苏反共掩盖其全球扩张的野心,以维护美
国的利益和安全为借口公开声称要干涉世界各国内政。(用计算机出示附录 4“杜
鲁门回忆录摘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如何理解杜鲁门主义的
提出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转折,杜鲁门主义与美国以前的外交政策
有什么明显的区别?
生:(看材料并与门罗主义、金元外交、中立政策等相比较加以分析和概括)
师:与门罗主义相比,门罗主义时代美国不容忍外国干涉美洲各国的内政。
而现在美国凭借实力优势要干涉世界各国内政。区别明显在于美国外交政策由局
部扩张走向全球扩张,进一步说明实力与利益始终是美国外交政策制定的两大
依据原则。杜鲁门主义提出的目的是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其实质是美国在
全球扩张势力的宣言书,是对苏联发动全面冷战的宣言书,也是冷战全面开始
的标志。同时也标志着美苏由战时的盟友走向公开对抗成为敌手。
(2)马歇尔计划及其作用
师:马歇尔计划又称作什么计划?它要解决欧洲什么问题?
生:(思考并回答)
师: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1948年由杜鲁门批准加以实施。此计
划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呢?
生:(学生读书、作答)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马歇尔演说”词,分析“经济理念的常态”和
“合理经济”的含义)从 1948年到 1950年,共有 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 130多亿
美元的援助,90%是赠与,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
史上最慷慨的举动。(用计算机出示附录 5资料“战后国际关系史摘录”,引导
学生分析理解马歇尔计划如何使美国收到一箭双雕的目的?依据材料,结合所
学知识如何评价马歇尔计划的作用)
生:(分析材料,互相讨论,发表意见)
师:(对学生的认识作简单总结,引导学生分析马歇尔计划对美国、对欧洲
在政治、经济方面所起的作用)美国不是慈善家,赠与是有目的的并非慷慨。其目
的是为从经济政治上控制西欧,也是为遏制东欧和苏联。对美国的作用:美国在
经济上控制了西欧市场,包括西欧各国在海外的殖民地,成为美国的商品投资
市场。美国所付出的只不过是同期从欧洲所得的 1/3。在政治上美国加强了对西
欧各国的控制。对欧洲的作用:经济上帮助西欧各国度过了困难。政治上防止了
欧洲革命爆发,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统治秩序。请思考: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
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展示附录“杜鲁门回忆录摘录”,引导学生思考)
生:(思考、作答)
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小结,指出)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
大,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两者互相联系,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上
各具特色。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赤裸裸的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
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同学们再想一想,马歇尔计划援助对象为何包括苏联和东欧国家,美国这
样作的意图何在?思考假如苏联和东欧国家接受援助,对美国的计划是否会产
生不利影响?
生:(在教师引导下,互相讨论思考发表意见)
师:(对学生的认识作小结)如果苏联和东欧国家不参加这一计划,美国就
可以顺理成章地把欧洲复兴计划变成西欧复兴计划。就可把分裂欧洲的责任推给
苏联,并可挑拨苏联与东欧国家的关系。假如苏联和东欧国家参加这一计划也不
会影响美国的意图。因为从政治上对美国是有利的,原因是援助带有限制条件,
美国可以利用援助限制条件控制苏联和东欧。从经济上对美国也有利,因为东欧
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是西欧、美国所需要的,这就可把苏联和东欧变成商品和
原料市场及投资市场。
从以上讨论可以看出马歇尔计划可谓用心良苦,一箭双雕。但我们也不能不
注意到马歇尔计划对世界客观上也产生过积极作用。欧洲经济的复兴,推动了经
济的发展,促使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使资本主义世界在 50~70年代出
现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进一步丰富了世界的物质文化生活。
(3)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1949年)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掌握北约、华约建立的有关知识)
生:(阅读材料并掌握)
师:(用计算机出示地图“二战后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形势图”)为进一
步加强对西欧政治军事控制,1949年美、英、法等十二国在华盛顿签定了北大西
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成员国后来有所增加,从地图上应注意
到希腊、土耳其并非大西洋沿岸国家,但美国出于战略考虑,为包围苏联把这两
国也吸收入北约组织。北约建立标志着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扩张战略部署初步形
成。1955年苏联与东欧七国建立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
局面形成,也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两极格局形成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生:(观察地图,结合教材有关内容分析)
师:两极格局的形成对世界国际关系的发展造成了近半个世纪的影响。首先
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其次,两强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
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三,客观上两强竞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总之,世界在近
半个世纪,大局稳定小波浪不断。
(4)分裂德国(1949年)
师:二战后,苏、美、英、法四国是怎样处理德国问题的?
生:(回忆并回答)
师:虽然实行了分区占领,但各占领国都想把对德国问题的处理纳入本国
的战略轨道。美国出于霸权政策的需要,极力采取分裂德国和扶植西德的政策。
这一政策的结果如何?柏林危机是怎么一回事?两个德国是怎样形成的?
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回答问题)
师:(出示《战后德国图》,用计算机动态地图讲解两德分裂形成过程)第一,
1947~1948年英、美、法三国占领区合并迈出分裂德国的第一步。第二,1948年
西方占领区实行货币改革,苏联在东部占领区也改革货币并封锁西柏林,柏林
危机出现。两强在危机中剑拔弩张,但都不愿付诸战争。这是德国分裂的第二步
也是冷战的第一次高潮。第三,1949年 5月和 10月,两德先后建立,德国分裂。
生:(按教师要求看地图演示)
师:德国的分裂同当时的国际形势有什么关系?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根源
是什么?
生:(思考并回答)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德国分裂是美苏冷战对抗的产物,是冷战
的第一次高潮,分裂的根源是美国的霸权政策。从此德国成为两强冷战的前哨阵
地,危机不断。直到冷战结束,1990年 10月 3日德国重新统一。
二、侵朝战争和侵越战争
师:美国的霸权政策是全球扩张政策,其重点是欧洲,但它在欧洲实行冷
战政策的同时,也并不放松对亚洲的控制。美国对亚洲的政策不限于冷战,也搞
赤裸裸的武装干涉,它在亚洲先后进行了哪两次局部战争?
生:(回忆并回答)
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简述这两场战争的简况)
生:(回忆并回答)
师:(引导学生结合计算机出示的附录 7“美国损失情况表”,从侵朝战争
和侵越战争的结果分析对美国霸权地位的影响)
生:(思考并回答)
师:(对学生的认识作简单总结)美国在亚洲的失败严重削弱了其霸权地位,
迫使其不得不调整政策,在谈判桌前坐了下来,低下了头承认了失败。美国从霸
权顶峰跌落下来,说明弱国小国也能战胜不可一世的强国,显示了被压迫民族
正义斗争的威力,也进一步说明二战后亚非人民力量的壮大和觉悟提高,使美
国推行霸权政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小结:(用计算机出示附录 8,总结复习本课主要内容)。
所用资料附录
附录 1 二战前后美国实力增长情况简表
二战前后美国实力增长情况简表
时
间
总
兵力
军费
开支
军事基地、
其他
黄金
储备
工业
产量
外贸
出口
1939
年
33.5
万
12亿
美元
战后
初期
1230
万
90亿
美元
500多个军
事基地,
最强大的海
空军,垄
断原子弹
占资
本主
义世
界 3/4
占资
本主义世
界 2/3
占资
本主义世
界 1/3
附录 2“杜鲁门言论摘录”
二战后美国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为其全球扩张创造了条件。美国的政治野
心与它的实力同步膨胀起来。杜鲁门上台后曾一再声称:“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
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
“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战后国际关系史》
附录 3“杜鲁门在美国国会上的讲话摘录”
“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征
服企图。”
——杜鲁门 1947年 3月 12日在国会的咨文
附录 4“杜鲁门回忆录摘录”
“这就是美国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的回答,”是“向世界说明美国在
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
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
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回忆录》
附录 5“战后国际关系史摘录”
美国利用马歇尔计划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熔
为一体。一箭双雕,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战后国际关系史》
附录 6“杜鲁门回忆录摘录”
杜鲁门说:“杜鲁门主义的意识形态——军事承诺与马歇尔的经济义务是
一个胡桃的两半。”
——《杜鲁门回忆录》
附录 7“美国损失情况表”
侵朝战争和侵越战争美国损失情况表
朝鲜战
争
越南战争
投入
兵力
200万 50万
损失
兵力
伤亡 45
万
死 5.6万 伤
30万
军费
开支
1 650
亿
3 500亿
附录 8 本节图示
[简评] 本节内容学生从学习时事政治中已获得了较多的认识。执教人从这
一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认识历史问题的新情境,引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首先,教师采取和学生共同探究问题的学习方法;教师在学生阅读、
讨论、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补充新的文字资料,引导学生论从史出地
认识问题。第二,教师运用电脑技术出示文字资料、地图、图表和图示,新手段、
新情境使课堂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效益提高。第三,教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
学的每一过程都设计了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学生的归纳、分析等思维活动不仅
创设了认识历史问题的新情境,更说明了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