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热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初步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和反应热的概念;了解研究化学
反应中能量变化的重要意义;初步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正确书写热化学
方程式。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介绍反应热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对学生进行爱祖国、
爱能源的教育;渗透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的教育。
科学品质:通过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格式的规范,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
科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科学抽象方法的指导。
重点、难点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投影实验】氢氧化钠与盐酸的
反应: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一支
试管中,插入温度计测溶液的温度,
如图所示;将试管放在投影仪上请
同学观察,并把水银柱的位置做标
记,取下试管,向其中加少量盐酸
试剂,再次插入温度计,放回投影
仪上,请同学观察水银柱的变化。
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观察:水银柱上升,
溶液温度迅速升高,说
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回忆、思考并回答。
实验引入新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温故知新,启
发教学,培养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和口
头表达能力。
【提问】请同学结合所学知识,
回忆举例还有哪些反应是放热反应?
哪些反应是吸热反应?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通过实验说明化学反应常
伴随有热效应。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反应
中热效应的问题。即
【板书】第四节反应热
一、反应热
【设问】那么什么是反应热?为何
研究反应热呢?
【指导阅读】请大家阅读课本第 54
页第一段。第一遍粗读,第二遍精读。
【提问】什么是反应热?什么是吸
热反应?什么是放热反应?
【讲述】吸热反应、放热反应是指
反应而言,反应热是指热量而言。
记笔记。
思考。
阅读。
回答:反应
过程中放出或吸收
的热都属于反应热
化学上把放出热的
化学反应,叫放热
反应;吸收热的化
学反应,叫做吸热
反应。
理解记忆。
领会。
激发学生求
知欲。
提高学生阅
读自学能力。
通过复述体
会概念中的关键
字。
在理解概念
的基础上进行记
忆。
加深对概念
的理解,提高学
生思维能力和认
识水平。
【板书】2.研究意义
【讲述】①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
②化学反应中的热量问题,对于
化工生产和尖端科学技术方面都有重
要意义。例如:合成氨反应是放热的。
如果不设法将这些热量移走,反应器
内温度就会过高,这样不仅会烧坏催
化剂,使产量降低,还可能发生爆炸
事故。在制造水煤气反应中要吸收大量
的热,如果不及时供应所需热量,反
应就不能顺利进行,甚至停止。这些事
实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边听边理解:
研究反应热对于化
工生产适宜条件的
选择和设备的设计
使用,对于热能的
综合利用,都有很
大意义。当然,我
们研究它是为了更
好地利用它。
渗透反应热
与生产生活实际
密切相关,对学
生进行爱祖国爱
能源的教育。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质疑】为什么在化学反应中会
伴随热效应呢?
【软件演示】从化学反应实质分
析(即从化学反应中原子的分离与
结合的角度去认识),以反应
H2+Cl2
生看两遍)
【提问】现在你对吸热、放热现象
有什么更深的理解呢?
【板书】
思考。
认真观察、理解、思考。
讨论、小结:
①化学反应的本质:原子的
分离与结合的过程。
②化学反应
理解记忆。
激发求
知欲。
以计算
机媒体激发
学生学习兴
趣。培养学生
观察分析能
力。
培养学
生分析问题
能力和口头
表达能力,
渗透矛盾的
对立统一关
系。
渗透现
象与本质的
关系。
【讲述】H2+Cl2=2HCl的反应是
吸热还是放热反应呢?实验证明:
思考。 激发求
知欲。
【板书】H2(气)+Cl2(气)=
2HCl(气)+179Kj
注意:“+”表示放热,反应中的
热量值是以“摩”为单位来衡量的。
其意义是:每生成 2molHCl时
要放出 179kJ的热量。
所以,用这一化学方程式能较
好地把反应中热效应表现出来,我
们称之为热化学方程式。
观察思考。 培养学
生观察分析
能力。
自然过
渡,承上启
下。
【引入】二、热化学方程式
【板书】1.定义
几个热化学方程式的事实
2H2(气)+O2(气)=2H2O
(气)
+483.6kJ
2H2(气)+O2(气)=2H2O
(液)
+571.6kJ
+H2(气)-131.3kJ
【讨论】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
程式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看课本第 56页。
跟着老师一起书写。
分组讨论。
培养自
学能力。
使学生
对热化学方
程式的书写
有个初步认
识。
培养学
生分析能力
和归纳总结
能力。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问】请同学归纳热化学方程 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
式的书写要点。
【板书】2.书写要点
【启发】系数一定是整数吗?
【指导阅读】课本第 55页第二段
发现有什么补充吗?
讨论后回答:
①标聚集状态(气、
液、固)。
②右端标热量数值
和符号:吸热用“-”,放
热用“+”。
③系数单位是“摩”,
而不能是“个”。
经启发后补充书写
要点:
④系数可用分数,
但热量值要相应。
看书第 55页第二段。
补充书写要点。
⑤不注明条件是指
通常状况
(25 1.01×10℃ 5Pa)。
语言表达能力。
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
认真的学习态
度。
【提问】请同学深入考虑,为什
么聚集状态不同,热量值不同?
2H2(气)+O2(气)=2H2O
(气)
+483.6kJ
2H2(气)+O2(气)=2H2O
(液)
+571.6kJ
【设问】若反应物状态不同,而
生成物状态相同,那么热量值相同吗
思考回答:液态水
变成水蒸气要吸收热量。
不同。
培养学生
思维能力和语
言表达能力。
【投影】课堂练习:同温、同压下
比较Q1与Q2大小: 思考、分析、回答:
Q1>Q2
培养学生
思维能力。
S(气)+O2(气)=SO2(气)
+Q1
S(固)+O2(气)=SO(气)
+Q2
【小结】强调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要规范。
【作业】课本第 56页,第 1、2题
【随堂检测】
1.3mol甲烷燃烧时,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放出
2670.9kJ写热化学方程式的热。请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初步学会
书的方法。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常温下 14g一氧化碳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
烧,放出 141.3kJ热量,写出一氧化碳燃烧的热化
学方程式。
3.1836年,俄国化学家盖斯指出:化学反
应的热效应仅与反应物的最初状态和生成物的最
终状态有关,而与中间步骤无关。按此规律,结合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C(固、金刚石)+O2(气)=CO2(气)
+395.41kJ
C(固、石墨)+O2(气)=CO2(气)
+393.51kJ
回答有关问题:
(1)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
___。
(2)石墨和金刚石相比较,____的稳定性
更大。
引导学生积极
思维,开动脑筋,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
力。
促进思维向深
入发展。提高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附:随堂检测答案
1.CH4(气)+2O2(气)=CO2(气)+2H2O(液)+890.3 kJ
3.(1)C(固、石墨)=C(固、金刚石)-1.90kJ(2)石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