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10:06:20
[原创]第2节 物质转化的规律 科学 九年级.doc(172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0 0 类别 : 其他
第二节 物质转化的规律 (一)、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1)非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化合物,如: S + O2 ==== C + O2 ==== C + S === (2)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可以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如: CO2 + H2O == SO2 + H2O == SO3 + H2O == (二)、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1)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反应,生成相应的盐或金属氧化物。如: Fe + S == Fe + 3Cl2 == Fe + O2== (2)某些金属氧化物和水反应可以生成相应的碱。如: CaO + H2O === Na2O + H2O === K2O + H2O === (三)、金属的冶炼 1.金属冶炼主要是指将 转化为 的过程。在金属氧化物中加入还原剂,夺取 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从而使其还原成全属单质。 2.可以作还原剂的物质主要有 、 和 。 (1)、木炭和氧化铜粉末在高温下的反应: C + CuO === 实验现象: , 。 (2)、从孔雀石中冶炼铜: ①孔雀石(或铜锈)的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为绿色粉末。 ②孔雀石加热:Cu2(OH)2CO3 === ③氢气还原氧化铜: H2 + CuO === 现象: , 。操作注意事项:实验开 始时需先通 ,再 ,防止 ;实验停止后,要继续 ,直到 为止,防止 。 (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CO+Fe2O3 === 操作注意事项:实验最好在 中进行。实验时应该先通—会一氧化碳,以排除试管 中的 ,防止 与 混合加热时引起爆炸。多余的一氧化碳不能直接 排到空气中,应对着 。 3.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取的反应,叫做 ;能从氧化物中夺取氧的能力叫做 ,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可作 ,如 、 和 等。 重要提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中容易出现的典型错误: (a)试管口高于试管底。应使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防止 。 (b)试管口加了胶塞。试管口不能加胶塞,否则气体排不出,容易造成 。 (c)导管略伸入试管口。应使导管贴试管上壁伸入试管底部。 4.有关纯度问题的汁算 (1)根据混合物质量及其纯度,计算纯净物质量: 纯净物质量 = (2)根据纯净物的质量,求出其中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 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 = (3)求工业产品中的含杂质的物质的质量(即混合物质量)混合物质量 = (四)、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1.鸡蛋外壳与稀盐酸的反应: 现象: (五)物质转化的规律 (1)金属 金属氧化物 碱 盐。如: Ca CaO Ca(OH)2 CaCO3、 (2)非金属 非金属氧化物 酸 盐。如: C CO2 H2CO3 Na2 CO3、 (3)金属 + 非金属 无氧酸盐。如:2Na + Cl2 === 2NaCl (4)金属氧化物 + 非金属氧化物 含氧酸盐。如:Na2O + CO2 === Na2CO3 (5)酸 + 碱 盐 + 水。如:HCl + NaOH === (6)盐 + 盐 新盐 + 新盐。如:NaCl + AgNO3 === (7)金属氧化物 + 酸 盐 + 水。如:Fe2O3 + HCl === (8)非金属氧化物 + 碱 盐 + 水。如:SO2 + NaOH === (9)金属 + 盐 新全属 + 新盐。如:Fe + CuSO4 === (10)金属 + 酸 盐 + 氢气。如:Fe +HCl === 1.盐跟金属的反应,要求参加反应的盐必须是可溶的,由于盐跟金属的反应一般都在水溶液 中进行,因此一些非常活泼能够跟水发生反应的金属(如钾、钙、钠等)也不符合要求。 2.盐与盐的反应、盐与碱的反应除必须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气体,水或沉 淀)外,其反应物必须都可溶。 课堂练习: 1.下列物质中不可能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是( ) A.单质 B.纯净物 C.化合物 D.混合物 2.为了防止小包装食品受潮,在一些食品包装袋中放入的干燥剂是( ) A.生石灰 B.氢氧化钠溶液 C.浓硫酸 D.纯碱 3.在 CaCO3→ CaO→ Ca(OH)2 → NaOH 各步转化的化学反应中,所属化学反应的基本类 型不包括( )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4.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表面变黑,有同学认为黑色物质是氧化铜 (CuO),也有同学认为黑 色物质是酒精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炭黑(C)。在下列试剂中,只要一步反应即可判断哪种观点 正确的是( ) A.蒸馏水 B.稀硫酸 C.氯化钡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5.下列溶液混合后,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一组是( ) A.KNO3和NaCl B.NaOH和 FeCl3 C.HCl和NaOH D.Na2CO3和H2SO4 6.复分解反应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① 单质② 氧化物③ 酸④ 碱⑤ 盐 A.①② B.②④ C.③⑤ D.① 7.下列物质露置空气中质量减小的是( ) A.浓盐酸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 D.氯化钠 8.在一定条件下,下列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CO→CaCO3 B.HCl→NaCl C.Fe→FeSO4 D.Ca(OH)2→NaOH 9.严冬我国北方某些城市曾用食盐融雪,造成土壤中含盐浓度偏高,使路旁树木死亡。目前 专家已研究出一种新型融雪剂,既能融化冰雪,又能起施肥养护树木的作用。具有上述作 1 燃烧 用的新型融雪剂是 ( ) A.氯化钠 氯化钙 B.氯化钠 氯化镁 C.氯化钠 醋酸钙 D.尿素 硝酸钙 硝酸镁 10.下列有关酸、碱、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酸根中可能含有氧元素 B.盐中可能含氢元素 C.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D.盐和碱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11.某课外兴趣小组,确立了“酸碱中和生成的正盐溶液的性质”作为研究课题,在研究中 他们发现,正盐虽然不能电离出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但是其溶液却不一定呈中性,有的 呈酸性,有的呈碱性。为什么呢?盐溶液的酸碱性与什么有关呢?由“组成、结构决定物质 性质”的观点出发,他们又进一步从组成特征上去找原因, 发现正盐溶液的酸碱性与对应 的酸和碱的强弱有关。他们将实验结果统计如下: 酸 碱 相应的正盐 溶液的 pH HCl (强酸) NaOH (强碱) NaCl 7 H2SO4(强酸) KOH (强碱) K2SO4 7 H2CO3(弱酸) NaOH (强碱) Na2CO3 > 7 H3PO4(弱酸) KOH (强碱) K3PO4 > 7 HNO3 (强酸) Cu(OH)2 (弱碱) Cu(NO3)2 < 7 HCl (强酸) Fe(OH)3 (弱碱) FeCl3 < 7 ⑴ 请你根据上表归纳出正盐溶液的酸碱性与对应酸、碱的强弱关系: 。 ⑵ 根据他们的发现,请你判断硝酸钠、硝酸铁、硫酸铜、氯化钾、磷酸钠、碳酸钾六种溶液 的酸碱性,其中溶液呈酸性的是 ;呈碱性的是 ;呈中性的是 。 12.为保证长时间潜航,在潜水艇里要配备氧气再生装置,有下列几种制氧气的方法: ①加热高锰酸钾②电解水③常温下过氧化钠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1)写出方法③的化学方程式                  ; (2)你认为最适宜在潜水艇里制氧气的方法是(填序号)      。 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的两条优点是: ①     ; ②         。 13.已知明矾是一种良好的净水剂,可用于家庭饮用水的净化,它的化学式是: KAl(SO4)2·12H2O,明矾溶于水后全部电离为K+、Al3+和 SO42-,请回答下列问题: (1)明矾水溶液的导电性__________(选填“良好”、“一般”或“差”); (2)往明矾水溶液中滴加几滴氯化镁溶液,是否有明显现象出现_____________; (3)已知K2SO4溶液、KCl溶液的 pH=7,AlCl3溶液、Al2(SO4)3溶液的 pH<7。请猜想用明矾净 化后的水,其 PH______7 (填“>”、“<”或“=”) 。 14.某同学用一种白色固体盐作了如下实验: ①把少量固体盐放入水里,搅拌,得到蓝色溶液;②把①所得溶液分装在二支试管里,向 一支试管里加入 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向另一支试管里加入硝酸钡溶液,无沉淀 生成,再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回答下列问题: (1)该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步骤②中,能否用氯化钡溶液代替硝酸钡溶液?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 15.某化工厂一液氯罐发生泄漏,造成多人中毒。小龙同学听到这一消息后立即上网,查找氯 气的资料,得知:常温下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有剧毒,能溶于水, 且能与水、碱等物质反应。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液氯泄漏时,下列防御自救措施合理的是 __________(填序号) A.立即用浸过水或弱碱性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 B.逃生时应往高处逆风跑 C.逃生时应往低处顺风跑 (2)液氯泄漏后,消防队员可向空气中喷洒_______________以减少空气中氯气的含量; (3)液氯泄漏事件得到妥善处理后,有关部门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安全大检查。请你结合 具体的化学实验,说出避免实验事故应注意的一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练习: 1.按下列要求书写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铁在氧气中燃烧:4Fe + 3O2 2Fe2O3 B.澄清石灰水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CaO + 2HCl CaCl2 +H2O C.用碳酸氢钠治疗过多胃酸:NaHCO3 + HCl NaCl + H2O + CO2↑ D.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CO2 +2NaOH Na2CO3 +H2O 2.氯气和氧气一样,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甲烷和充足的氯气反应,预测其 产物是( ) A.C和HCl B.CCl4和HCl C. CCl3和HCl D.CCl4和H2 3.用新的铝壶烧水,浸到水的地方易变黑,这一现象说明了( ) A.水中含有钾盐,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B.水中含有钙盐,出现了水垢 C.水中含有铁盐,发生了置换反应 D. 水中含有钠盐,发生了氧化反应 4.物质 R既能与某些酸反应,又能与某些盐溶液反应,还能与某些金属反应。在下列物质中, R可能是( ) A.KNO3 B.AgNO3 C.HCl     D.CO2 5.下列方法中,肯定得不到盐的是( ) a.金属溶于酸;b.碳酸盐溶于酸;c.氧化物溶于碱溶液;d.氢氧化物溶于水;e.氧 化物溶于水;f.氧化物溶于酸。 A.ah B.de C.cde D.cdef 6.下列各级物质,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是无色、透明的是( ) A.Na2CO3,MgSO4 B.BaCl2、K2SO4 C.CuSO4、 KCI D.NaNO3、 CaCl2 7.下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为戊。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右图要求的是( ) 甲 乙 丙 丁 戊 A Al H2SO4 NaOH CuCl2 Al2O3 B HCl Zn H2SO4 Fe AgCl2 C C CuO HCl O2 CO D Na2CO3 Ca(OH)2 NaOH HCl CO2 2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10:22:20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