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10:06:39
[原创]磁生电 物理 九年级.doc(84.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0 0 类别 : 其他
深圳市同乐学校( 八 )年级( 下 )学期 ( 科学 )学案 课题:第五节磁生电 设计者:梅雪艳 审核者: 时间:2010-5-28 学习目标 学习方法 策略 学习内容 反馈方式 1.知道电磁感 应现象及其产生 的条件,以及能 量转化。 1、小组探 究实验 2、小组讨 论实验结 论 1、【实验】将一根导体放入磁场中,导体和电流表串联成一个闭合回路。然后让导体在磁场中运动。 ①回顾产生持续电流的条件,一是需要电源,二是电路要闭合。怎样知道电路中有电流呢?- -显然需要一个电流表。因为获得的感应电流较小,所以采用测量微小电流的灵敏电流计较好。 ②怎样才能从磁场中获得电流呢?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填表 操作方法 现象 (观察电流表) 说明 将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垂直 磁感线放在磁场中 导体不动 导体沿磁感线方向运动 导体逆磁感线方向运动 导体垂直磁感线方向向右 运动 导体垂直磁感线方向向左 运动 ③若电路不闭合,重复上述实验,有什么现象?--电路中没有感应电流。2、电路不闭合,当导体 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没有感应电流,但是导体中有感应电压吗? 2、通过实验讨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通过实验讨论: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变化 展 示 一 : 实验器材有 哪些,以及 选择理由。 展 示 二 : 设计实验 展 示 三 : 电磁感应现 象及其产生 的条件,以 及能量转化。 2.知道感应电 流的方向与哪些 因素有关。 1、小组探 究实验 2、小组讨 论实验结 论 实验;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切割磁感线方向之间的关系 1、 讨论:在实验中,有没有发现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左右偏转,这说明了什么? 2、 实验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切割磁感线方向之间的关系 填表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 中 磁极位置 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 向右切割磁感线 N上S下 展 示 四 : 设计实验 展 示 五 : 感应电流方 向与什么因 素有关 深圳市同乐学校( 八 )年级( 下 )学期 ( 科学 )学案 向左切割磁感线 N上S下 向右切割磁感线 N下S上 向左切割磁感线 N下S上 3.知道交流发 电机的工作原理, 知道大型交流发 电机的组成知道 我国交流电的周 期和频率 自学讨论 观察:(1)手摇发电机的发电过程,电流表的指针左右摆动,小灯泡发光。 (2)手摇发电机的发的构造 自学:交流发电机原理(P120) (1) 讨论:线圈运动到几个特殊位置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情况: (2) 大型交流发电机的组成。 (3)我国交流电的周期和频率。 小组内交 流结果。 课堂检测 1. 丹麦物理学家 首先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而英国物理学家 则发现 了磁场能产生电流。 2. 闭合电路中的 导体在磁场中做 运动时,导体中就会 产生感生电流,这种现象叫做____现象,产生的电流叫 ,在这一过程中, 能转化为 能。 3. 感应电流的方向与 方向有关,还与 的方向有关。 4.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发现了____现象,导致了发电 机的发明。三峡水电站的发电机组在运行时是将____能转化为____能。 5. 交流发电机主要由 和 组成,大型发电机采用 不动, 旋转的方式发电,为了得到较强的磁场,还要用 代替永磁体。 6. 我国的交流发电机的转子每秒转 周,即交流电的变化频率是 赫,因 此交流电的方向每秒要改变 次。 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线在磁场中运动就能产生感生电流; B.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线在磁场中运动就一定能产生感生电流; C.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线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应线的运动,一定能产生感生电流; D.闭合线圈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应线的运动,一定能产生感生电流。 深圳市同乐学校( 八 )年级( 下 )学期 ( 科学 )学案 2.如右图所示,要使闭合回路中的电流计有电流通过,应使 ( ) A. ab导线保持不动 B. ab导线上下移动 C. ab导线前后移动 D. ab导线左右移动 3.下列四幅图中,哪幅图是表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 ) 4.如右 图,闭合线圈的一部 分 导 线 在磁场中运动,能产生感生电 流的是 ( ) A.(a)图和(b)图 B.(a)图和(c)图 C. (a)图和 (d) 图D.(c)图和(d)图 5.请用直线将下 列装置与它们的物理规律连接起来。 A.发电机 a. 磁铁性质 B.电动机 b. 电磁感应 C.指南针 c. 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D.电磁铁 d.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 6.如图是研究感 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比 较甲、乙两图可以 得出结论——,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结论~ 反思 这部分内容我存在的问题是: 我改进的方法是: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10:22:19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