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 19课】
《赵州桥》教学设计
深圳市南山区海湾小学 周良忠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学生、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前
提是感悟,而提问则是感悟的起点。让学生在自读中精思,在
感悟中交流,在交流中共鸣并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实现语文
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融合。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学会本课 14个生字,理解生词的意思;掌
握“创举”的用法,能用“不但……而且”、“既……又”说
话;理解赵州桥的特点,知道它是一座闻名于世的石拱桥;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语言;
2、过程方法目标:读中感悟赵州桥的特点;体会总起句、
过渡句的作用与写法;培养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了解我国传
统文化中的建筑艺术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思想
品德教育。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赵州桥的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课前准备
师生搜集有关赵州桥的资料。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1、观看赵州桥视频;
2、引导交流:
看了这段视频,你从中发现了什么?你还了解了赵州桥的一些
什么情况?
3、小结: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赵州桥》,请学生板书课题,读题,你
想从课文中了解一些什么?
[设计意图]
恰当地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能吸引学生眼球,也能激发学生
的兴趣,而引导学生交流观察中的发现及课前搜集的资料,使学
生进入赵州桥这一举世闻名古迹的情境,紧接着朗读课文对照课
文的语境,从而丰富和拓展学生的心境,这是一种有效的阅读准
备状态。此外,老师对学生搜集资料和质疑进行正面的评价,这也
是三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有效方法。
二、通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给生字词和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2、用自己喜欢的、有效的方法学习生字词(可以先自己学,有时间
与同桌互问互考);
3、引导交流:哪些生字你觉得比较难学?哪些生字你觉得读或写
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哪些词语你觉得比较重要?(老师对学生提到
的生字词进行特别指导,强化记忆,学生没有提出的可自己点出
来。)
[设计意图]
在一个比较完整的时间段里让学生根据学习任务自主学习,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也有比较充分的时间了解学
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有利于因材施教,而
互相交流学习中的发现,也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
力。
三、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朗读课文,可以自由读、比赛读,也可以齐
读、开火车读;
2、读后组内交流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些什么,并互相提出问题考一
考;
3、全班交流:你觉得哪些地方比较难读?(老师进行重点指导,
并开展组间竞赛)读了课文你都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问题没解决?
4、教师小结学习的情况,全班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主选择小组学习的方式,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也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作业:
完成《写字》的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指名读本课要求正确读写的词语;
2、指名选用其中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上一两句话。
[设计意图]
用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话,既是运用词语的训练,也是对课文
内容的复习,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情境中来。
二、自主感悟课文:
1、观看课文朗读的视频,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来思考?
2、选择问题“赵州桥为什么会世界闻名”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学
生默读课文。
[设计意图]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学生、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前提是
感悟,而提问则是感悟的起点。这篇课文内容比较集中,中心问题
突出,启发学生围绕中心问题质疑,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课文的
重点。
三、引导交流对话,理解课文:
(交流中抓住以下要点,相机进行语言、朗读、思维的训练)
1、 坚固
①你怎么知道赵州桥很坚固?找出相关句子,利用课件了解外
国相关资料,通过对比激发学生的情感并指导朗读;
②它为什么能历经一千四百多年而不倒?课文介绍了它的一个
什么设计?这种设计有什么作用?训练“创举”和“既……
又”, 利用课件了解外国相关资料,通过对比激发学生的情
感并指导朗读;
(“创举”和“既……又”训练题)
A、选词填空。
创造 创举 创作 创意
1、有一位植物学家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
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了花的“时钟”,这真是个(
)。
2、给勤劳的牛加上了翅膀,你这幅画可真有( )。
3、贝多芬激情澎湃,为穷兄妹俩即兴( )了《月光曲》。
4、列文虎克在玩中善于观察和思考,发明了显微镜,这告诉
我们只有善于观察和思考才能有所( ),有所发
明。
B、补充句子。
1、秋天的雨既带给了大地一首( ),又带给了(
)。
2、李四光小时候既善于( ),又善于( ),
长大后成了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③小结,赵州桥这一创举,充分表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
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
求知欲、探究欲和民族自豪感,为朗读奠定了情感基础。
2、雄伟
①雄伟表现在哪里?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表现雄伟?这几句话
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训练中心句(总起句);
②指导朗读,小结;
3、美观
①美观表现在哪里?找出有关句子,结合课件中的图片体会
“相互缠绕”、“回首遥望”的意思,感悟那些图案的美观;
②如果让你来设计,你会设计一些什么样的龙?
③体会“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的作用:
换用“这座桥不但美观,而且坚固。”行吗?为什么不行
换用“这座桥非常美观。”行吗?但跟原句相比,哪句更好?
为什么?
④小结过渡句,训练“不但……而且”:
C、补充句子。
1、我的同桌小雨上课时不但( ),而且(
)。
2、上楼梯时,我们的队伍不但( ),而且(
)。
3、我的弟弟不但( ),而且( )。
[设计意图]
在教学的开始就确定学习成果的交流方式,使探究的目的性、
指向性更加集中。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获得了较丰富的主观感受,
就会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不吐不快。在这一环节中,老师要注意
抓住契机,做好关键之处的指导,使思考解决问题不至于漫无目
的,如重点词句的理解、运用和积累,朗读、说话的有意识训练,
都要老师的适当指导,并通过反复品评、玩味课文语言,揣摩表达
形式,促进学生积累语言、领悟表达形式,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协
调发展。同时,在学习语言中渗透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教育,
使教育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为什么说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2、夸一夸赵州桥,指导朗读最后一段;
3、学了这篇课文,你想积累哪些句段?为什么?
4、结合单元主题,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范畴,交流学生已经搜集
到的资料,了解综合性学习开展的进程。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夸一夸赵州桥,自然地释放出对劳动人民的热爱赞美
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五、作业
选择一处景观,从整体到部分抓住一两个特点写一个片断。
[设计意图]
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往往从模仿开始,本作业设计注重语言的运用,
并充分发挥了课文的范本作用。
六、板书设计
坚固
雄伟 智慧才干
赵州桥:世界闻名 美观 宝贵遗产
……
[设计意图]
{ }
板书的内容是学生的探究所得,自然生成,省略号标示的是
学生概括的其它能恰当体现赵州桥特点的词语,如省料等,这也体
现了学习的开放性和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习的创新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