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10:06:54
[原创]《茉莉花》与《图兰朵特》 音乐 六年级.doc(53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0 0 类别 : 其他
《茉莉花》与《图兰朵特》教学设计 执教:育才舒曼艺术学校 黄莉莉 【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人音版六年级第十一册的第四单元《茉莉芬芳》中的欣赏课。《东边升 起月亮》是普契尼在歌剧《图兰朵特》中为了表现中国元朝公主图兰朵特的形象, 选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作为歌剧的音乐素材。其中《今夜无人入睡》成为众多著 名男高音歌唱家在音乐会上演唱的保留曲目。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多首民歌了解我国的五声调式民歌。 2、比较欣赏《东方升起月亮》,了解歌剧《图兰朵特》,以此了解《茉莉花》的世界 性意义。 3、改编《茉莉花》旋律,培养音乐创编能力。 4、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我国民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 民族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听赏比较《东方升起月亮》和《茉莉花》,了解音乐家普契尼和其歌 剧《图兰朵特》。 2、难点:改编《茉莉花》的旋律。 【教学背景】在上这一课前,已让学生欣赏过东北、河北以及江苏地区的《茉莉 花》,并学唱了江苏民歌《茉莉花》。随后还作了拓展,了解《茉莉 花》的起源以及欣赏多种形式演绎的《茉莉花》,学生对《茉莉花》有 了一定的认识。另外,教学目标 1是从第二单元《草原牧歌》的“将 《银杯》、《小黄鹂鸟》两首民歌中所使用过的音由低到高排列出来” 这个活动中拓展出来,加深学生对五声调式的认识。 【课前准备】四人一个小组,课前让学生合作自制音符卡片,以及把五年级上下 册的音乐书带来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方法】体验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二、上课 (一)导入 1. 复习江苏民歌《茉莉花》 2. 提出问题:为何《茉莉花》是我国家喻户晓的民歌? 生1:因为《茉莉花》流传了几百年,也被许多地区的人民传唱。生2:《茉 莉花》是我国的民歌精粹,特别是江苏的《茉莉花》是被流传最广泛的,所 以许多人都认识她。(下略) 3.老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对,《茉莉花》真是我们的骄傲!今天我们将会 在另一个深度上来了解她,认识她。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思考回答为教学目标 2 作铺垫。 (二)目标一:了解我国的五声调式民歌 1. 活动一:请每组的同学合作把这首《茉莉花》里包含的音用卡片列出来。 (老师出示课件,列出正确答案) 学生结论:和《银杯》、《小黄鹂鸟》一样,《茉莉花》没有 4和 7。 老师小结:这是一首五声调式民歌,它只有1 2 3 5 6 五个音。(再 简单介绍六声调式和七声调式) 2. 活动二:请每组同学分工合作,翻开带来的五年级上下册音乐书,先找 出这些书上的中国歌曲,看看还有哪些歌曲是五声调式。 学生结论:有《苹果丰收》、《如今家乡山连山》、《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 塘》、《盼红军》等 问题:这些歌曲都有什么特色呢? 老师小结:这些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歌。 3.活动三:“唱民歌”。老师弹伴奏,一起唱其中一些歌曲,体验五声调式 民歌。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通过了解五声调式,为教学目标 3 作铺垫。 (二)目标二:比较欣赏《东方升起月亮》,了解歌剧《图兰朵特》,以此了解《茉 莉花》的世界性意义。 1、听一首歌曲,觉得这首歌曲的旋律和哪首民歌的旋律相似? (学生多数回答《茉莉花》,但是风格跟《茉莉花》又不相同。 老师放一遍江苏《茉莉花》,比较欣赏。学生小结:是跟江苏《茉莉花》相 似。) 2、揭示歌曲题目《东边升起月亮》,再听一遍。 3、活动一:介绍音乐家普契尼,并自己浏览课本上的情节介绍,提出问 题。(看视频介绍) 1)问:为什么普契尼要改编《茉莉花》的旋律来表现这位中国公主的形 象? 2)学生总结:因为普契尼要描写的是中国公主的形象,应该用中国的 民歌来表现,所以就选用了《茉莉花》。 老师补充:因为作者是一位严肃的音乐家,他非常重视文学与音乐的 内在联系,他认为中国公主的形象应该用中国的民歌来表现。那么《茉 莉花》因为起源于明朝,在普契尼写这部歌剧时已经流传了几百年, 已是世界闻名的,所以改编了《茉莉花》的旋律来表现这位中国公主。 4、拓展欣赏:《图兰朵特》的另外一首著名咏叹调,由世界三大男高音歌 唱家帕瓦罗蒂演唱的《今夜无人入睡》。(老师先简介这段咏叹调的情 节。) 老师介绍:这首歌曲是众多中外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在音乐会上演唱 的保留曲目。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就曾经在他的个人音乐会 上演唱了这首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欣赏两首歌曲,了解这部歌剧以及认识《茉莉 花》的世界性的意义,并为激起学生的创编愿望作准备。 (三)目标三(拓展环节):改编《茉莉花》旋律,培养音乐创编能力。 1.出示课件:《茉莉花》和《东边升起月亮》的图谱比较一下,旋律是怎样 被改编的? 生1:一些音符被删掉了。生2:节奏改了。(下略) 2. 动手改编:如果由你来描写这位中国元朝公主的形象,你会怎么改编 这首江苏民歌《茉莉花》?请大家动动手也来改一改。可以个人改编, 也可以小组合作。要求:只简单地改旋律,注意要保留茉莉花的韵味。 3. 小组展示评价。 4.请学生总结。 生1:通过这节课,我体会到《茉莉花》相当于是我们国家的第二国歌。 生2:她真的是世界闻名的民歌之一,我们为此感到自豪。(下略) 老师小结:《茉莉花》不只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希望我们的民 歌能渐渐被全世界所认识,那么就从我们做起,每个人都担起弘扬 民族音乐的使命吧!(引出欣赏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音乐大厅演唱 的《茉莉花》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分析两首歌曲图谱,自己改编简单的旋律, 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拓展欣赏是为了培育学生高尚的审美情 操,激起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怀。 三、下课 【教学反思】 我设计本课时遵循了新课标的几个基本理念,并且采用多种的教学方法, 通过让学生看、唱、听、说、写等形式体验音乐。我对这节课的设计有以下总结体 会: 第1, 重视音乐实践,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我以教学目标为根基,设计 教学环节时注意环环相扣,逐步实现教学目标。每个环节的设计都紧扣教学目 标,每个活动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设计,这些活动设计都符合了学生的认知特 点,学生都能轻易完成,产生一种成功感,并且也能轻松解决问题,引起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第2,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我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每位 学生都能动手、动脑,同时也发展他们的个性,自己选择学习方式。比如在改 编旋律这一环节时,我就让学生选择自己改编或小组合作,把全体学生的普 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 第3, 鼓励音乐创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改编旋律的环节时,我就 鼓励学生说:“我们也来当一回作曲家,你想怎样改编这首《茉莉花》?无论 改得怎样都没关系,愿意和大家互相交流一下的可以交换来看,如果不愿意 也没关系,只给老师看也可以。”这样一些大胆的学生会互相交流,比较胆小 的我也会多鼓励他们,慢慢地变得敢于与同学交流。 第4,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弘扬民族音乐。我在结束部分时,让学生欣 赏我国著名民族歌唱家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音乐大厅的音乐会视频,培育学 生美好的审美情操,让他们感受我国民歌的独特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 和爱国情怀,使他们热爱并弘扬祖国的音乐文化。 在教学实践中却还发现以下的不足: 1、 在“唱民歌”的环节中,应当再加入一些外国歌曲的演唱,来比较 中外歌曲的不同风格,更深入地体验民歌的风格。 2、 将问题前置,带着问题欣赏。在介绍作曲家普契尼时,是先看介绍 普契尼的视频,老师再提出问题,以至于许多学生没有时间来得及思考。应在 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 3、 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仍需加强。虽然是面向全体学生,但有些环节 上要把课堂给学生,如一些问题老师可引导学生,让学生互相提出,共同讨 论。 4、 评价方式需多样化。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是需要评价才能得到有效 锻炼,在改编旋律后,我是进行了一些评价,不过都是比较单一的方式,只 有师生评价,应鼓励学生们大胆互相交流、评价,对改编得比较好的可以向全 班展示,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10:20:51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