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10:08:14
[转发]数学史和矩阵与变换 .doc(3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0 0 类别 : 其他
专题六 选修三、四中的模块分析(数学史和矩阵与变换) 第一讲 张思明: 各位老师大家好,欢迎各位老师继续参加高中数学新课程国家级远程培训。我们 这一讲是谈选修三和选修四的模块分析,在这一讲中,我们重点从选修三和选修四中各选 择一个内容做一个重点的介绍,他们是选修三中的数学史和选修四中的矩阵变换。我先来介 绍一下,来参加我们讨论的几位嘉宾,我身边这位是江苏省苏州五中的罗强校长(江苏省 苏州第五中学 副校长 高级教师 罗强)。这边这位是首都师范大学的 张饴慈教授。(首都 师 范大学教授 张饴慈) 。那边那位是首都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导 师王尚志教授。(首都 师范大 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 王尚志)。欢迎大家参加我们的讨论。 那么跟前几讲一样,在这节课里面重点从选修三入手。来定一下选修三和数学史的价值(不 通)。首先我们请 张饴慈老师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选修三。 张饴慈:我们的新课程,在选修里设计了选修三和选修四,选修三和选修四相比更宏观, 跟文化的联系更密切。我们并不要求这方面的高考。选修三的内容大概有 6个专题,一个是 数学史选讲,还有是对称与群,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裂,实际上涉及到高等几何,球面几 何,跟选修四的差分方程等内容相比更宏观,还有一个就是信息安全与密码,这是一个现 代数学很抽象的数论知识。还有一个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这里面蕴含很多的数学思想。这 些内容在所谓思想方面的宏观的意义更大,特别希望文科的学生可以能来学,所以我们没 有把这些内容放在选一、选二。 王尚志:我们希望能够讲三等分角不可能的问题,在数学发展的过程当中,在很长的阶段 是想证明这个问题。说“不”的时候,往往会使数学产生一个突变,比如说三等分角问题, 是要证明其不可能性。 张饴慈:这种思想,因为你要说这边不行,不能说我做不出来,或者是现在没有人做的出 来,你要说明今后无论什么人都做不出来,这样的思想方法是很重要的。 王尚志:另外一些说“不行”的就是黎曼等人对第五公设的否定,拉格朗日提出一元五次 方程没有求根公式,但是很遗憾,他没有解决,但是他希望别人去解决,这些都促使数学 发生了质的飞跃。所以我觉得,我们不应该仅仅从知识和技能的层面来认识这些内容,我想 应该把它看的更开阔一些。 主持人:通过两位老师的介绍,我们对选修三的价值的定位有一个初步了解,我们实验区 的很多学校,比如说北京,很多学校在以前,也有很多老师都开过数学史这样的内容,所 以我们想以数学史为突破,或者为一个麻雀,来解剖选三的内容应该怎么去对待,我们特 别想听一听苏州五中的罗强校长,是如何处理这些内容,开设这方面课程的。 罗强:在新课程之前,实际上我们也在把数学史融入到日常教学当中。新课程把数学史作为 选修三的一个专题,是促进我们数学教师关注数学史的一种方式,也促使教师把数学史更 好的融入到教学当中,促进学生的数学的学习,帮助数学教师的教学,我自己在教学中 和 很多老师一样,采用最重要的一个策略,就是把数学史融入到目前的教学当中。关于这一点, 实际上我们的很多的老师都积累了很多的经验,我跟 刘华老师也做了一个探讨,我们觉得: 一个就是以人物为线索,把重要的数学成果,通过人物向学生展示这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第二个是以数学发展的历程为线索,向学生展示数学的产生、发展的一个必要性;第三个直 接从数学史中提取并创设我们课堂教学的情景。关于这一点,和刘华来对话。 主持人:让我们大家来看一看,罗强校长 和和刘华老师关于数学史教学的一个对话。 主持人:刚才我们看到了,两位老师怎样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融入数学史的教学给我们 做了直观的说明,我想两位老师对这种做法有怎么样的结论? 王尚志:我觉得这种做法非常好。数学史在高中作为一个选课存在,老师可以运用自己的智 慧,采取各种各样的处理方式,发挥数学史课程的文化作用。关于数学史如何融入课程,我 听过很多老师的课,比如对解析几何有两种讲法:一种是结合解析几何初步,花一节课的 时间,讲一下解析几何概况,介绍一下解析几何产生的背景,以及解析几何对于数学的影 响,再结合高中的内容,如研究函数、三角函数时,我们运用解析几何的思想将会给我们带 来什么样的好处,然后再分析,在这件事情上,作出划时代贡献的,有笛卡尔和费尔玛等。 (插入笛卡尔的照片和生卒年月的介绍 )。 接着着重介绍笛卡尔,作为一个数学家,更重要的作为一个科学家,作为一个思想家,在 科学发展的历程中,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是我们数学工作者的光荣,当老师向学生 讲授这些东西的时候,学生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自信,总要有一 点精神的力量,那么这些内容就起到了这样一个作用。有的老师把这样一个报告放在解析几 何初步之后,我觉得也很精彩。讲到微积分的时候,或者是导数及其应用的时候,老师会用 一、两节课讲微积分的产生及牛顿、莱布尼兹的伟大功绩。 (插入两人的照片和生卒年月的介 绍 )。 我们把数学史的一些辉煌的成就和一些感人的事例,以一种精神的力量融入到我们的教学 中,会使我们的数学课变得非常的丰富,所以我觉得他们的设计,是很值得提倡的。当然并 不拘泥于一种唯一的形式,我们还可以开发其他的方式。有的老师把它作为一个专门的选题, 安排 18个课时,把这 18个课时,分布在三年的课程,结合具体的内容来讲授数学史。作为 数学史,按照 李文林老师的说法,有三种不同的研究定位,一种是为了历史的数学史,一 种是为了数学的数学史,学数学和研究数学的人能够从数学史中,继承传统的思想,发现 新问题,突破问题;第三种是为了教育的数学史,我们选修三的数学史,就是在第三层定 位上。这件事情只是开始,还需要我们 全体老师进行创作。关于数学史的开设,我们期待着 我们的老师,能够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模式,教学顺序,以及教学方式。 张饴慈:开设数学史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特别是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 有的专题内容比 较丰富,如微积分的发展史;有的专题内容非常具体,可以就是几分钟的介绍,比如说对 数的出现,对数在当时运算上起了一个非常大的作用,使得学生对他所学的东西要知道为 什么要学这个东西?对它有兴趣,或者知道它的背景,不是单纯的去算那个。中学学的知识, 不是研究历史,主要是想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我们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 12年,为 什么要学。一个是对我们自己的提高,另外要看看数学发展的背景,从教育的角度上,我们 设了这些专题。 王尚志: 3月 18号美国总统数学顾问委员会,给美国提交了一份报告,他们认为数学是一 个中心的学习领域,它叫做( centry area of learning in the milldle school ),所以就是说我 们数学承担的任务,对于将来的普通劳动者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高层次的人才同样是非常重 要的,不仅于此,它作为一种文化熏陶人们的素质同样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应该更好 的来认识数学,认识数学在我们当今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比如,在某些地方可以帮助学生 了解二十世纪中期和现在的变化,数学最突出的成就是应用,它几乎渗透到了每一个科学 技术的领域,也渗透到了人文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在文字学的研究 语言学的研究,经济学、金融学等诸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样的一种认识,会激 励我们的学生学好数学,将来不一定要做数学家,但是会为他将来提供帮助。总统顾问委员 会的报告里也提到到这样的话,学数学帮助你打开大门,增加机会,提高收入。 张饴慈:关于数学,为什么要学数学,我们老说数学非常有用,跟学生老这么讲,你也可 以讲它非常的好的数学应用课,从太阳系的发现到 CT扫描,学生听了可能也很激动,但 是回来一做题,又觉得这个数学枯燥无味。这当然是教育上面的一些问题,我们现在强调数 学建模及应用,数学的作用还不仅仅在于此,我觉得数学最重要的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我 们经常说打基础,到了大学还是打基础,打基础就没完没了。有些科学家,他也用到数学, 但是每个人用的数学都是很有限的。这就让我们思考,学数学做什么?从古希腊开始的所有 的几何结论(如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都是靠大量的实验得出的。但是后来人们发现, 这个结果可以用另外一个结果套,能靠人的思维把它推出来。人们发现,人的思维,人的理 性有这么大的一个力量。人的思维方式,在生活中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包括提高收入, 考虑问题,解决问题。我们要让学生知道,现在学这些东西,是在培养这种能力,对我今后 的一生的工作是有很大的作用,而不仅仅是学习知识。 主持人:两位老师都强调了数学和数学史的作用和价值,刚才罗校长提到了第一策略,就 是融入课堂的这个策略,您还有哪些关于数学史的教学策略。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罗强校长:第二个策略可以帮助拓展学生的视野,这里面也有很多的工作可以做,比如说 我自己在教学中就提供一些阅读材料,比如有意义的故事或者是趣闻,或者数学的应用, 可以贴在教室后面的墙上,供学生用,或者老师提供一些网址、网页让学生查阅资料,这也 是很好的学习数学的方式,还有一种,实际上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化整为零,进行数学史的 教学,还有一种我觉得就是就把选修三的数学史跟学生进行一个整体、系统的介绍,这也是 一个可行的办法,我自己在教学中尝试了一下。特别是古代数学史,在我们苏教版的数学史 中间是三节内容,我用了三节课整体进行了一个课堂教学设计。 罗校长:这个设计的初步想法是什么呢?就是说古代数学史史实非常的好玩儿,资料也非 常的多,很普通的上法就是变成一个历史课,向学生展示很多很多的史实,很多的人物, 很多的成果。但我想应该以数学问题引领我们的教学,所以在这个内容的教学中间,提出一 个引领整个三节教学内容的问题,关于这个具体的内容,来看一个东西。 主持人:我们大家一起来看, 罗强老师为我们提供一个教学设计。 主持人:从这个教学设计中,我们看到了 罗强老师提出了一个非常有震撼的问题,你怎么 找到这个问题,为什么找这个问题,李约瑟的猜想是怎么评价的? 罗强: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是我自己在备课的过程中思考的。要开展这节课,调动学生的学习 的兴趣及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我结合自己以往的阅读,和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发现这个 问题是可以引入到这堂课的教学中,结合自己以往对这个问题的了解和思考,和学生探讨 和交流。 张饴慈:这样的课非常的好,要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要讲道理,就要怀疑,不能迷信过 去教条,对问题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问题是开放式的,并不见得有唯一的答案。对于数学史 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不同的争论,这才是真正的学习,而不是去背结 论,背教条,像背历史书那样。这节课把这样的一个问题引用到教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 一定的作用。一定不能把数学史讲成几条数学结论。 王尚志:罗强校长的设计有创新,引导我们中国学生对我们的数学历史有一个思考。这个问 题提的非常好,这不是只有大家才能思考的问题,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该思考这个问题, 我们中国为什么科学技术落后?那到底是什么原因,甚至我们可以拷问我们自己,是不是 应该为中国的科学技术进步做点什么?我们现在的学生不能只看到上北大、清华,如果只看 到上北大、清华,或者是出国,那我们的这个国家的发展会受到制约。我们的学生应该有更 多的想法,应该有一种精神。 罗老师选的这样的一个切入点,是一种震撼。我们希望老师能 够结合自己的情况有一些开放的想法。比如, 19世纪数学起什么作用,我们现在对 19世纪 所谓抽象化、形式化有什么样的反思,这样的思考,都有可能引领史料,作为为教育服务的 一个切入点。 利用数学史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改善日常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在日常教学和考试中关 注恒等变形。回顾一下方程发展的历史,我们就会体会到,这种恒等变形,是一种盲目的技 巧,意义不大。我们的老师,积累的东西应该多一些,思路应该开阔一些,应该多知道一些。 这样的话,在同一节课里,你留给学生的将是系统、清晰的知识,即使是讲解细节的知识, 学生听起来也会清晰、易懂。原因在哪?看你对数学的理解的深度。我们希望老师,发挥我们 自身的聪明才智,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更开阔的思维。这对于我们的学生尤其对中国的发 展将会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 主持人:我们常说三维目标,包括对学生的德育的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很多老师在设 计数学课的时候,常常在一节课上做了所谓的穿靴戴帽,比如说辩证唯物主义。我们数学史 的教学中,又很多很好的素材可以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对于国家发展的关注,对于真理的追 求,包括非欧几何的诞生,很年轻的数学家在投入过程中怎么样面对困难。我们不需要特意 的把这些东西硕出来,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去体验数学、文化的震撼。我们也特别体会到怎 么像数学家那样思考问题,这对于培养我们学生的问题意识也非常大的价值。从数学史中, 我们找到了数学和数学的德育教育一个非常好的结合点。这一点,也是从罗校长的设计中学 到东西。作为选三,除了数学史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内容,我们介绍了它的数学文化的价值, 开拓视野的价值。现在老师们在选三的教学过程中,好多内容自己过去没有学过,对于一线 教师怎么解决好这样的问题,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对待选三的教学,是不是给我们老师提 出一些建议。 张饴慈:我想关于选三,从宏观上看内容比较大,如对称与群,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涉及到拓扑学等高等几何的知识,涉及到比较多的思想。我们还是要讲具体的东西,让学生 能够接受,在讲对称性一定不是讲抽象的群的概念,是要讲图形的一些对称性,对称的变 换,通过这样来理解对称的性质。同样对于拓扑、欧拉公式这样抽象的东西,要通过很具体 的东西来让学生认识这样内容蕴含的思想。另外如球面几何,这跟传统几何非常不一样,有 很多不一样的性质。但和我们的实际生活、空间联系十分紧密,通过一些问题使得我们对事 物有些不同的思考。比如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那么这个结论 在球面几何中成立吗?一些表面看来是真理的东西,在不同的环境下不一定成立。这些数学 史的内容更注重开拓学生的一些思想。从这样的角度来认识数学史,但又不是抽象、很悬地 去讲这个问题,我们要通过一些具体、直观、实际的例子,使数学史的教学现得简单、通俗易 懂,同时也促进学生的思考。 王尚志: 张老师说得非常对,选修三的数学内容是比较宏观的,但需要载体。我们通过一 个载体使学生有一个新的认识。如对称与群,要开拓学生对运算的认识。学生学过传统的数 学运算,多项式运算,后来又学习了指数运算,对数运算,三角运算,复数运算,和导数 积分等等,这些都是运算的载体。为了解决一些问题,还需要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运算、矩 阵、变换,向量,这些都会使我们对运算有一个新的认识。另外运算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 最基本的法则是什么呢?因此,我们把对称与群作为一个内容,来开拓学生这方面的视野 而依托的载体,就是几何图形。通过载体来加深学生对运算的一个理解。如欧拉公式与闭曲 面分类,一个球戳一个洞和一个蜂窝煤,能不能通过连续变换获得,就像相机一样,做不 到位似的。我们通过这个引发学生对一些图形内在的关系的思考,用这样一个角度去思考问 题,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很重要。在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非常可喜的 现象,很多的学校开设了大量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远远丰富于我们现在所学的。比如洛河 中学,就开设了 100多个学科,内容非常丰富。这不仅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也张扬了 我们教师和学生的个性。现在我们中学老师的学位层次也很高,学位背景越来越好,我们是 把他们拉回来还是发挥他们的作用,让我们的学生有一个更开阔的视野,我希望我们学校 的领导冷静的思考这些事情,我们不要把高考划一个圈,我们就在这个圈里运作,这对于 中国的发展是非常非常危险的一件事情,所以我想开设选修课,开设校本课程,都是帮助 我们中国,或者是为了我们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举措。当然我们应该从一门一门的 课做起,把一门一门课开好,像罗校长一样能够有所创新。我们的创作最大的受益者是我们 的学生,所以我们期待着我们新投入新课程实验的老师,能够开发出更多更好的好的案例 来,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 主持人: 王老师给我们这节课做了很好的总结。选修三的开设,对我们每一个老师都是挑 战, 罗强老师他们学校的很多老师都投入了这项工作,并有了很好的探索,给我们提供了 很好的课例,我相信在座参加研修的老师也会有这样的经验,也会有很多很好的案例希望 跟我们更多的老师交流。下一节课,我们将讨论选修四模块中的梗概,并以矩阵和变换为例, 展开探讨。欢迎老师们在下节课,继续和我们讨论这些问题,欢迎大家的参与,这节课我们 就上到这。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10:20:03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