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 ·数学(上)
23.5 二次函数的应
用
问题 1 某水产养殖
户用长 40m 的围网 ,在水
库中围一块矩形的水面 ,
投放鱼苗 .要使围成的水
面面积最大 ,它的长应为
多少米 ?
2
4ac b
解:设一边长为 xm,则另一边为( 20-x) m.
矩形围网面积为 Sm2。
xm
(20-x)m
由题意 得
S=x(20-x)=-x2+20x (o<x<20)
将这个关系式配方 得
S=-(x2-20x+102-102)=-(x-10)2+100
这就是说 , 当围成的矩形是长为 10m, 宽为
10m 的正方形时 , 它的面积最大 , 最大面积是
100m2.
22
b 20 x 102a 2 1
4 1 0 204ac b 400 1004a 4 1 4S
最大值
或由顶点坐标公式得
因 a=-1<0 ,由上式知,图像顶点的坐标是
( 10, 100 )
当 x=10 时,函数取得最大值, S 最大值 =100
( 500-10x)
( 10+x)
问题 2 某商场购进一种单价为 40元的篮球,
如果以单价 50元出售,那么每月可售出 500 个,根据
销售经验,售价每提高 1元,销售量相应减少 10个 .
( 1)假设销售单价提高 x元,那么这种篮球每月
销售量是 个,销售每个篮球所获得的利
润是 元;
( 500-
10x)( 10+x
) ( 2)设商场每月销售篮球所得利润为 y元,则 y
与 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可表示为 y=
即 y=-10x2+400x+5000
( 3)篮球销售单价提高多少元时,该商场每月
可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多少 ?
商场每月销售篮球获得利润 y元与篮球销售单
价提高 x元之间的关系式是
y=-10x2+400x+5000
解:将函数关系式配方,得
y=-10(x2-40x+400-400)+5000=-10(x-20)2+9000
即 篮球单价提高 20 元时,商场可获最大利润 9000
元 . (4) 篮球销售单价定为 元时,商场可获最大
利润 .
70
解题小结:
在利用二次函数将实际问题
转化为数学模型时,要正确地理解
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再把两个变
量之间的关系转化为函数关系式;
同时,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不
仅要使二次函数有意义,而且应使
实际问题有意义 .
在平原上,一门迫击炮发射的一发炮弹飞行的
高度 y(m) 和飞行时间 x( s)的关系满足
(1) 经过多长时间炮弹达到它的最高点?最高点
的高度是多少?
21 105y x x
2
2
b 10x=- 25s12a 2 5
14 0 104ac b 5y 125m14a 4 5
最大值
解:当时,炮弹达到它的最高点,
此时=
在平原上,一门迫击炮发射的一发炮弹飞行的
高度 y(m) 和飞行时间 x( s)的关系满足
(2) 经过多长时间,炮弹落到地上爆炸?
21y x 10x5
2
1 2
1h=0 - x 10x 05
x 0( X 50
50s .
解:由题意知,,即
解得 舍去),
所以经过,炮弹落地爆炸
因为抛物线开口向下,顶点坐标为( 1 ,
5 ),所以,排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5m.
问题 3. 上抛物体,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有如
下的关系式
其中 h是物体上升的高度 , v0是物体被上抛时竖直
向上的初始速度 ,g是重力加速度 ,通常取 g=10m/s2 , t
是物体抛出后经过的时间 .如图 ,在一次排球比赛中 ,球
从靠近地面处被垫起时竖直向上的初始速度为 10m/s.
(1) 问排球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2
0
1h=v t 2 gt
解: (1) 根据题意,得
2110 102h t t
25( 1) 5t
(2) 已知某运动员在 2.5m 高度
时扣球效果最佳,如果他要打快攻
,问运动员在排球被垫起后多长时
间扣球最佳?(精确到 0.1s )
解 在 h=10t-5t2中,当
h=2.5 时,有
10t-5t2 = 2.5.
解方程,得
t1≈0.3, t2≈1.7
画板
h
(m)
o
t (s)
(1,
5)5
10.3 1.7
2.5(0.3, 2.5)A●
( 1.7, 2.5
) B●
排球在上升和下落过程中 ,各有一次经过 2.5m 高度,但第
一次经过时离球被垫起仅有 0.3s. 要打快攻,选择此时扣球,可
令对方措手不及,易获成功 .
因而,该运动员应在球被垫起后 0.3s 时扣球最佳 .
(2) 已知某运动员在 2.5m 高度
时扣球效果最佳,如果他要打快攻
,问运动员在排球被垫起后多长时
间扣球最佳?(精确到 0.1s )
解 在 h=10t-5t2中,当
h=2.5 时,有
10t-5t2 = 2.5.
解方程,得
t1≈0.3, t2≈1.7
如果这位运动员
想打高点强攻 ,
还可在何时扣球
?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通常情况下,学生对知识的
接受能力 y与学习知识所用的连续时间 xmin之间满足
函数关系
y=-0.1x2+2.6x+43 (0≤x≤30)
y 的值越大表示接受能力越强 .
( 1) x在什么范围内,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增强
? x又在什么范围内,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降低?
解 :(1) y=-0.1x2+2.6x+43
=-0.1(x-13)2+59.9
所以,当 0≤x≤13 时,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增强
.
当 13< x≤30 时,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下降 .
解: (2) 当 x=10 时, y=-0.1(10-13)2+59.9=59
解:( 3) X=13 时, y取得最大值,
所以,在第 13分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 .
(2) 第 10min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多少?
( 3)第几 min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
1.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解二次函数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先建立数学模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再运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进行解答;最后对解答进
行分析,写出符合要求的答案并作总结性描述 .
3.建立数学模型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
正确理解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 建立正确的函
数关系式 ; 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解要符合实
际事物 .
1. 课本 P27 1;
2. 课本 P27 2;
从下面三题中至少选择两题 :
3.某水果批发商销售每箱进价为 40元的苹果 ,物价部门
规定每箱售价不得高于 55 元 ,市场调查发现 ,若每箱以 50元
的价格出售 ,平均每天销售 90箱 , 价格每提高 1元 ,平均每
天少销售 3箱 .
(1)求平均每天销售量 y(箱 ) 与销售价 x(元 /箱)之间
的关系式 .
(2)求该批发商平均每天的销售利润 w( 元 ) 与销售价
x(元 /箱 )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
(3) 当每箱苹果的销售价为多少元时,可以获得最大利润
?最大利润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