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工]2007高考物理汇编\07年高考物理 力 .doc(1.30MB)
- 浏览 : 0
- 下载 : 0















2 0 0 7 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力
全国卷Ⅰ如图所示,在倾角为 3 0 0 的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 m 的物体,它受到沿
斜面方向的力F 的作用。力F 可按图(a )、(b )(c )、(d )所示的四种方式随时间
变化(图中纵坐标是F 与m g 的比值,力沿斜面向上为正)。
已知此物体在t = 0 时速度为零,若用v 1、v 2 、v 3 、v 4 分别表示上述四种受力
情况下物体在3 秒末的速率,则这四个速率中最大的是( )
A 、v 1 B 、v 2 C 、v 3 D 、v 4
全国卷Ⅱ如图所示,P Q S 是固定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的 14 圆周
轨道,圆心 O 在 S 的正上方。在 O 和 P 两点各有一质量为 m 的小物
块 a 和 b ,从同一时刻开始,a 自由下落,b 沿圆弧下滑。一下说法
正确的是
A 、a 比b 先到达S ,它们在S 点的动量不相等
B 、a 与b 同时到达S ,它们在S 点的动量不相等
C 、a 比b 先到达S ,它们在S 点的动量相等
D 、b 比a 先到达S ,它们在S 点的动量相等
北京卷图示为高速摄影机拍摄到的子弹穿过苹果瞬间的
照片。该照片经过放大后分析出,在曝光时间内,子弹影响前
后错开的距离约为子弹长度的 1 % ~ 2 % 。已知子弹飞行速度
约为 5 0 0 m / s ,因此可估算出这幅照片的曝光时间最接
近
A 、 1 0 - 3 s B 、 1 0 - 6 s C 、 1 0 - 9 s
D 、1 0 - 1 2 s
山东卷如图所示,物体A 靠在竖直墙面上,在力F 作用下,A 、B 保持静止。
物体B 的受力个数为:
A .2 B .3 C .4 D .5
山东卷下列实例属于超重现象的是
A .汽车驶过拱形桥顶端 B .
荡秋千的小孩通过最低点
C .跳水运动员被跳板弹起,离开跳板向上运动。 D .火箭点火后加速升空。
山东卷如图所示,光滑轨道M O 和 O N 底端对接且O N = 2 M O ,M 、N 两点高度相同。
小球自M 点右静止自由滚下,忽略小球经过O 点时的机械能损失,以 v 、s 、a 、E K 分别
表示小球的速度、位移、加速度和动能四个物理量的大小。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球自M
点到N 点运动过程的是( A )
四川卷如图所示,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质量
为 m 的光滑弧形槽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底部与水平
面平滑连接,一个质量也为 m 的小球从槽高 h 处开始
下滑
A .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小球和槽的动量始终守恒
B .在下滑过程中小球和槽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始终不做功
C .桩弹簧反弹后,小球和槽都做速率不变的直线运动
D .被弹簧反弹后,小球和槽的机械能守恒,小球能回到槽高 h 处
上海卷在竖直平面内,一根光滑金属杆弯成如图所示形状,相应的曲线方程
为 y =2 . 5 c o s (单位:m ),式中 k =1 m -1 。将一光滑小环套在
该金属杆上,并从 x =0 处以 v 0 =5 m / s 的初速度沿杆向下运动,取重
力加速度 g =1 0 m / s 2 。则当小环运动到 x =m 时的速度大小 v =
5 m / s ;该小环在 x 轴方向最远能运动到 x =m 处。
上海卷如图所示,用两根细线把 A 、B 两小球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同 一
点 O ,并用第三根细线连接 A 、B 两小球,然后用某个力 F 作用在
小球 A 上,使三根细线均处于直线状态,且 O B 细线恰好沿竖直方向,
两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则该力可能为图中的( )
(A )F 1。 (B )F 2。 (C )F 3。
(D )F 4。
上海卷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 - t 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在第 1 秒内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为
W ,则( )
(A )从第 1 秒末到第 3 秒末合外力做功为4 W 。
(B )从第 3 秒末到第 5 秒末合外力做功为-2 W 。
(C )从第 5 秒末到第 7 秒末合外力做功为 W 。
(D )从第 3 秒末到第 4 秒末合外力做功为-0 . 7 5 W 。
天津卷如图所示,物体 A 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 的左边固定
有轻质弹簧,与A 质量相同的物体B 以速度v 向A 运动并与弹簧发生碰撞,A 、B 始终
沿同一直线运动,则A 、B 组成的系统动能损失最大的时刻是
A . A 开始运动时 B . A 的速度等于 v 时 C . B 的速度等于零时
y/m
0 x/m
O F4 F3
A F2
B F1
v/ms-1
0 1 2 3 4 5 6 7 t/s
D . A 和 B 的速度相等时
广东卷机车从静止开始沿平直轨道做匀加速运动,所受的阻力始终不变,在此过程中,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机车输出功率逐渐增大
B .机车输出功率不变
C .在任意两相等时间内,机车动能变化相等
D .在任意两相等时间内,机车动量变化大小相等
5 .如图 3 所示,在倾角为θ的固定光滑斜面上,质量为 m 的物体
受外力F 1 和F 2 的作用,F 1 方向水平向右,F 2 方向竖直向上。若物
体静止在斜面上,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 mgFmgFF 221 ,sincossin
B . mgFmgFF 221 ,sinsincos
C . mgFmgFF 221 ,sincossin
D . mgFmgFF 221 ,sinsincos
8 .压敏电阻的阻值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右位同学利用压敏电阻
设计了判断小车运动状态的装置,其工作原理
如图 6 (a )所示,将压敏电阻和一块挡板
固定在绝缘小车上,中间放置一个绝缘重球。
小车向右做直线运动过程中,电流表示数如图
6 (b )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从 t 1 到 t 2 时间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
动
B .从 t 1 到 t 2 时间内,小车做匀加速直线
运动
C .从 t 2 到 t 3 时间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
动
D .从 t 2 到 t 3 时间内,小车做匀加速直线
运动
江苏卷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 m 和 2 m
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 m 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
轻绳相连,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μm g 。现用水平拉力
F 拉其中一个质量为 2 m 的木块,使四个木块以同一加
速度运动,则轻绳对m 的最大拉力为
A 、 5
mg3 B 、 4
mg3 C 、 2
mg3 D 、 mg3
重庆卷为估算池中睡莲叶面承受出滴撞击产生的平均压强,小明在雨天将一圆柱形水
杯置于露台, 测得 1 小时内杯中水上升了 4 5 m m . 查询得知,当时雨滴竖直下落速
度约为1 2 m / s . 据此估算该压强约为( 设雨滴撞击睡莲后无反弹,不计雨滴重力,
雨水的密度为1 ×1 0 3 k g / m 3 )
A . 0 . 1 5 P a B . 0 . 5 4 P a C . 1 . 5
P a D . 5 . 4 P a
海南卷 1 6 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
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在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
相反的是
A. 四匹马拉的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
B. 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
物体长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
C. 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
D. 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力
海南卷如图,P 是位于水平的粗糙桌面上的物块。
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将 P 小盘相连,小盘内有砝
码,小盘与砝码的总质量为 m 。在P运动的过程
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关于 P 在水平方向受到
的作用力与相应的施力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拉力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和桌面
B. 拉力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绳和桌面
C. 重力m g 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和桌面
D. 重力m g 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绳和桌面
海南卷两辆游戏赛车a、b 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行驶。 0t 时两车都在同一计时线处,
此时比赛开始。它们在四次比赛中的 tv 图如图所示。哪些图对应的比赛中,有一辆赛车
追上了另一辆( A C )
海南卷如图,卷扬机的绳索通过定滑轮用力F拉位于粗糙面上的木箱,使之沿斜面加速向
上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F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动能与木箱克
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
B. F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克服摩擦力和克服重
力所做的功之和
C. 木箱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重力势
能
D. F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机械能与木箱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
海南卷游乐园中,游客乘坐能加速或减速运动的升降机,可以体会超重与失重的感觉。下
列描述正确的是
A. 当升降机加速上升时,游客是处在失重状态
B. 当升降机减速下降时,游客是处在超重状态
C. 当升降机减速上升时,游客是处在失重状态
D. 当升降机加速下降时,游客是处在超重状态
宁夏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行星的运动和地球上物体的运动遵循不同的规律
B .物体在转弯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 .月球绕地球运动时受到地球的引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D .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时受到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和下滑力的作用
宁夏卷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
t =0 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
的v -t 图中(如图),直线 a 、b 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
在0 -2 0 s 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0 -1 0 s 内两车逐渐靠近
B .在1 0 -2 0 s 内两车逐渐远离
C .在5 -1 5 s 内两车的位移相等
D .在t =1 0 s 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
宁夏卷倾斜雪道的长为 2 5 m ,顶端高为 1 5 m ,下端经过一小段圆弧过渡后与很
长的水平雪道相接,如图所示。一滑雪运动员在倾斜雪道的顶端以水平速度 v 0 =8
m / s 飞出,在落到倾斜雪道上时,运动员靠改变姿势进行缓冲使自己只保留沿斜面的分
速度而不弹起。除缓冲外运动员可视为质点,过渡轨道光滑,其长度可忽略。设滑雪板与雪
道的动摩擦因数 μ= 0 . 2 ,求运动员在水平雪道上滑行的距离(取 g = 1 0
m / s 2)
如图选坐标,斜面的方程为:
3tan 4y x x ①
运动员飞出后做平抛运动
0x v t ②
21
2y gt ③
联立①②③式,得飞行时间 t =1 . 2 s
落点的 x 坐标:x 1=v 0 t =9 . 6 m
落点离斜面顶端的距离: 1 12 mcos
xs
落点距地面的高度: 1 1( )sin 7.8 mh L s
接触斜面前的 x 分速度: 8 m/sxv
y 分速度: 12 m/syv gt
沿斜面的速度大小为: cos sin 13.6 m/sB x yv v v
设运动员在水平雪道上运动的距离为s 2,由功能关系得:
2 1 2
1 cos ( )2 Bmgh mv mg L s mgs
解得:s 2=7 4 . 8 m
宁夏卷塔式起重机的结构如图所示,设机架重 P =4 0 0 k N ,悬臂长度为 L =1 0
m ,平衡块重 W =2 0 0 k N ,平衡块与中心线 O O /的距离可在1 m 到 6 m
间变化,轨道A 、B 间的距离为4 m 。
⑴当平衡块离中心线 1 m ,右侧轨道对轮子的作用力 f B 是左侧轨道对轮子作用
力 f A 的2 倍,问机架重心离中心线的距离是多少?
⑵当起重机挂钩在离中心线 O O / 1 0 m 处吊起重为 G =1 0 0 k N 的重物时,
平衡块离O O /的距离为6 m ,问此时轨道B 对轮子的作用力F B 时多少?
解:⑴空载时合力为零: 600 kNA Bf f P W
已知:f B=2 f A
求得:f A =2 0 0 k N f B =4 0 0
k N
设机架重心在中心线右侧,离中心线的距离为 x ,以
A 为转轴,力矩平衡 4 (2 1) (2 )Bf W P x
求得:x =1 . 5 m
⑵以 A 为转轴,力矩平衡
(6 2) 4 (2 1.5) (10 2)BW F P G
求得:F B=4 5 0 k N
宁夏卷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 1 的小球A 以速率v 0 向右运动。在小球的前方O 点
处有一质量为 m 2 的小球B 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小球 A 与小球B 发生正碰后
小球 A 、B 均向右运动。小球 B 被在 Q 点处的墙壁弹回后与小球 A 在 P 点相遇,
P Q =1 . 5 P O 。假设小球间的碰撞及小球与墙壁之间的碰撞都是弹性的,求两小球
质量之比m 1 / m 2。
解:从两小球碰撞后到它们再次相遇,小球 A 和 B
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根据它们通过的路程,可知小
球B 和小球A 在碰撞后的速度大小之比为4 ∶1
两 球 碰 撞 过 程 有 :
1 0 1 1 2 2m v m v m v
2 2 21 0 1 1 2 2
1 1 1
2 2 2m v m v m v
解得: 1
2
2mm
全国卷Ⅰ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
9 m / s 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
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 0 = 1 3 . 5 m 处
作了标记,并以 V = 9 m / s 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
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
为 L = 2 0 m 。
求:(1 )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 ;
(2 )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解:( 1 ) 设经过时间t ,甲追上乙,则根据题意有v t - v t / 2 = 1 3 . 5
将 v = 9 代入得到:t = 3 s ,
再有 v = a t
解得:a = 3 m / s 2
( 2 ) 在追上乙的时候,乙走的距离为s , 则:s = a t 2 / 2
代入数据得到 s = 1 3 . 5 m
所以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为∆s = 2 0 - 1 3 . 5 = 6 . 5 m
全国卷Ⅱ如图所示,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有一段
斜的直轨道和与之相切的圆形轨道连接而成,圆形轨道的半径为
R 。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从斜轨道上某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然后
沿圆形轨道运动。要求物块能通过圆形轨道最高点,且在该最高
点与轨道间的压力不能超过5 m g (g 为重力加速度)。求物块
初始位置相对圆形轨道底部的高度 h 的取值范围。
设物块在圆形轨道最高点的速度为 v ,由机械能守恒得
212 2mgh mgR mv
物块在最高点受的力为重力m g 、轨道压力N 。重力与压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有
2vmg N m R
物块能通过最高点的条件是 N 0
由两式得 v gR
由式得 52h R
按题的要求, 5N mg ,由式得 6v Rg
由式得 5h R
h 的取值范围是 5 52 R h R
山东卷如图所示,一水平圆盘绕过圆心的竖直轴转动,圆盘边缘有一质量
m = 1 . 0 k g 的小滑块。当圆盘转动的角速度达到某一数值时,滑块从圆盘
边缘滑落,经光滑的过渡圆管进入轨道 A B C 。以知 A B 段斜面倾角为
5 3 °,B C 段斜面倾角为 3 7 °,滑块与圆盘及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
μ= 0 . 5 ,A 点离B 点所在水平面的高度 h = 1 . 2 m 。滑块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未
脱离轨道,不计在过渡圆管处和 B 点的机械能损失,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
取 g = 1 0 m / s 2 , s i n 3 7 °= 0 . 6 ; c o s 3 7 °= 0 . 8
(1 )若圆盘半径R = 0 . 2 m ,当圆盘的角速度多大时,滑块从圆盘上滑落?
(2 )若取圆盘所在平面为零势能面,求滑块到达B 点时的机械能。
(3 )从滑块到达B 点时起,经0 . 6 s 正好通过C 点,求 B C 之间的距离。
( 1 ) 滑块在圆盘上做圆周运动时,静摩擦力充当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μm g = m ω2 R 代入数据解得:ω= Rug / = 5 r a d / s
(2 )滑块在A 点时的速度:U A = ωR = 1 m / s
从 A 到 B 的 运 动 过 程 由 动 能 定 理 : m g h -
μm g c o s 5 3 °·h / s i n 5 3 °= 1 / 2 m v B 2 - 1 / 2 m v A 2
在B 点时的机械能 E B = 1 / 2 m v B 2 - m g h = - 4 J
(3 )滑块在B 点时的速度:v B = 4 m / s
滑 块 沿 B C 段 向 上 运 动 时 的 加 速 度 大 小 :
a 3 = g (s i n 3 7 °+ u c o s 3 7 °)= 1 0 m / s 2
返回时的速度大小:a 2 = g (s i n 3 7 °- u c o s 3 7 °)= 2 m / s 2
B C 间的距离:s B C = v B 2 / 2 a 1 - 1 / 2 a 2(t - u R / a 1)2 = 0 . 7 6 m
四川卷目前,滑板运动受到青少年的追捧。如图是某滑板运动员在一次表演时的一部分赛
道在竖直平面内的示意图.赛道光滑,F G I 为圆弧赛道,半径 R = 6 . 5 m ,C 为最
低 点 并 与 水 平 赛 道 B C 位 于 同 一 水 平 面 , K A 、 D E 平 台 的 高 度 都 为
h = 1 . 8 m 。B 、C 、F 处平滑连接。滑板a 和b 的质量均为m ,m = 5 k g ,运动员质
量为M ,M = 4 5 k g 。
表演开始,运动员站在滑板 b 上.先让滑板 a 从 A 点静止下滑,
t 1 = 0 . 1 s 后再与b 板一起从A 点静止下滑。滑上B C 赛道后,运动员从b 板跳到
同方向运动的 a 板上,在空中运动的时间 t 2 = 0 . 6 s ( 水平方向是匀速运动) 。运动
员与 a 板一起沿 C D 赛道上滑后冲出赛道,落在 E F 赛道的 P 点,沿赛道滑行,经过
G 点时,运动员受到的支持力N = 7 4 2 . 5 N 。( 滑板和运动员的所有运动都在同一竖
直平面内,计算时滑板和运动员都看作质点,取 g = 1 0 m / s 2 )
( 1 ) 滑到 G 点时,运动员的速度是多大?
( 2 ) 运动员跳上滑板a 后,在B C 赛道上与滑板a 共同运动的速度是多大?
( 3 ) 从表演开始到运动员滑至I 的过程中,系统的机械能改变了多少?
解:( 1 ) 在 G 点,运动员和滑板一起做圆周运动,设向心加速度为 a 向,速度为v G,
运动员受到重力M g 、滑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N 的作用,则 N - M g = M a 向 ①
a 向 = R
v 2G
②
N - M g = M R
v2G ③
M
)MgN(RvG ④
v G = 6 . 5 m / s
⑤
{ 2 ) 设滑板a 由A 点静止下滑到B C 赛道后速度为v 1,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2
1mv2
1mgh ⑥ gh2v1 ⑦
运动员与滑板b 一起由A 点静止下滑到B C 赛道后.速度也为v 1。
运动员由滑板 b 跳到滑板 a ,设蹬离滑板 b 时的水平速度为 v 2 ,在空中飞行
的水平位移为s ,则s = v 2 t 2 ⑧
设起跳时滑板a 与滑板b 的水平距离为s 0,则s 0 = v 1 t 1 ⑨
设 滑 板 a 在 t 2 时 间 内 的 位 移 为 s 1 , 则 s 1 = v 1 t 2
⑩
s = s 0 + s 1 即 v 2 t 2 = v 1 ( t 1 + t 2 )
运动员落到滑板a 后,与滑板a 共同运动的速度为v ,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m v 1 + M v 2 = ( m + M ) v
由以上方程可解出 gh2t)mM(
)tt(Mmtv
2
212
代 人 数 据 , 解 得 v = 6 . 9 m / s
( 3 ) 设 运 动 员 离 开 滑 板 b 后 . 滑 扳 b 的 速 度 为 v 3 , 有
M v 2 + m v 3 = ( M + m ) v 1
可算出v 3 = - 3 m / s ,有| v 3 | = 3 m / s < v 1 = 6 m / s ,b 板将在
两个平台之间来回运动,机械能不变。
系 统 的 机 械 能 改 变 为 gh)Mmm(mv2
1v)mM(2
1E 232G
ΔE = 8 8 . 7 5 J
上海卷固定光滑细杆与地面成一定倾角,在杆上套有一个光滑小环,小环在沿杆方向的推
力F 作用下向上运动,推力 F 与小环速度v 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取重力加速度 g
=1 0 m / s 2。求:
(1 )小环的质量m ; (2 )细杆与地面间的倾角。
由图得: a == 0 . 5 m / s 2,
F/N v/ms-1
5.5 1
F 5
0 2 4 6 t/s 0 2 4 6 t/s
前2 s 有:F 2-m g s i n =m a ,2 s 后有:F 2 =m g s i n ,代入数据可
解得:m =1 k g ,=3 0 。
上海卷如图所示,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 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 B 点后进入水平面
(设经过B 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 点。每隔 0 . 2 秒钟通过速度传感器测
量物体的瞬时速度,下表给出了部分测量数据。(重力加速度g =1 0 m / s 2)
求:
(1 )斜面的倾角;
(2 )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3 )t =0 . 6 s 时的瞬时速度v 。
(1 )由前三列数据可知物体在斜面上匀加速下滑时的加速度为 a 1==5 m / s 2,m g
s i n =m a 1,可得:=3 0 ,
(2 )由后二列数据可知物体在水平面上匀减速滑行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a 2 ==
2 m / s 2,m g =m a 2,可得:=0 . 2 ,
(3 )由2 +5 t =1 . 1 +2 (0 . 8 -t ),解得 t =0 . 1 s ,即物体在斜面上下
滑的时间为 0 . 5 s ,则 t =0 . 6 s 时物体在水平面上,其速度为 v =v 1 . 2 +
a 2 t =2 . 3 m / s 。
天津卷如图所示,水平光滑地面上停放着一辆小车,左侧靠在竖直墙壁上,小车的四分之
一圆弧轨道A B 是光滑的,在最低点 B 与水平轨道B C 相切,B C 的长度是圆弧半径的
1 0 倍,整个轨道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从A 点正上方某处无初速下落,
恰好落入小车圆弧轨道滑动,然后沿水平轨道滑行至轨道末端 C 处恰好没有滑出。已知物
块到达圆弧轨道最低点 B 时对轨道的压力是物块重力的 9 倍,小车的质量是物块的 3 倍,
不考虑空气阻力和物块落入圆弧轨道时的能量损失。求:
(1 )物块开始下落的位置距水平轨道 B C 的竖直高度是圆弧半径的几
倍;
(2 )物块与水平轨道B C 间的动摩擦因数μ。
(1 )设物块的质量为 m ,其开始下落处的位置距 B C 的竖直高度为
h ,到达 B 点时的速度为 v ,小车圆弧轨道半径为 R 。由机械能守恒定
律,有:m g h = m v 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9 m g -m g = m 解得h = 4 R
则物块开始下落的位置距水平轨道B C 的竖直高度是圆弧半径的4 倍。
(2 )设物块与B C 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F ,物块滑到C 点时与小车的共同速度为
v ' ,物块在小车上由 B 运动到 C 的过程中小
车对地面的位移大小为 s 。依题意,小车的质量
为 3 m ,B C 长度为 1 0 R 。由滑动摩擦定律
有: F = μm g
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m v = ( m + 3 m ) v '
对物块、小车分别应用动能定理,有
- F ( 1 0 R + s ) = m v ' 2 - m v 2
F s = ( 3 m ) v ' 2-0 μ=0 . 3
1 7 .(1 6 分)如图 1 4 所示,在同一竖直
上,质量为 2 m 的小球 A 静止在光滑斜面的底
A
B C
t(s) 0.0 0.2 0.4 1.2 1.4
v(m/s) 0.0 1.0 2.0 1.1 0.7
部,斜面高度为 H = 2 L 。小球受到弹簧的弹性力作用后,沿斜面向上运动。离开斜面有,
达到最高点时与静止悬挂在此处的小球 B 发生弹性碰撞,碰撞后球 B 刚好能摆到与悬点
O 同一高度,球A 沿水平方向抛射落在水平面C 上的P 点,O 点的投影O '与P 的距
离为 L / 2 。已知球B 质量为m ,悬绳长 L ,视两球为质点,重力加速度为g ,不计空
气阻力,求:
(1 )球B 在两球碰撞后一瞬间的速度大小;
(1 )球A 在两球碰撞后一瞬间的速度大小;
(1 )弹簧的弹性力对球A 所做的功。
解: (1 )设碰撞后的一瞬间, 球B 的速度为v B / , 由于球B 恰好与悬点O 同一高度,
根据动能定理:
2'
2
10 BmvmgL ① gLvB 2' ②
(2 )球 A 达到最高点时, 只有水平方向速度, 与球B 发生弹性碰撞. 设碰撞前的一瞬
间, 球A 水平方向速度为v x . 碰撞后的一瞬间, 球A 速度为v x / . 球A 、B 系统碰撞
过程中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 ''22 Bxx mvmvmv ③
2'2'2 22
122
122
1
Bxx mvmvmv ④
由②③④解得: gLvx 24
1' ⑤
及球A 在碰撞前的一瞬间的速度大小 gLvx 24
3 ⑥
(3 )碰后球 A 作平抛运动. 设从抛出到落地时间为 t , 平抛高度为 y , 则: tvl x'2
⑦
2
2
1 gty ⑧
由⑤⑦⑧得: y = L
以球A 为研究对象, 弹簧的弹性力所做的功为 W , 从静止位置运动到最高点:
222
1)2(2 xmvLymgW ⑨
由⑤⑥⑦得: W = 8
57 m g L ⑩
江苏卷直升机沿水平方向匀速飞往水源取水灭火,悬挂着 m = 5 0 0 k g 空箱的悬索与
竖直方向的夹角θ 1=450。直升机取水后飞往火场,加速度沿水平方向,大小稳定在
a = 1 . 5 m / s 2 时,悬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140。如果空气阻力大小不变,且忽略
悬索的质量,谋求水箱中水的质量M。(取重力加速度g = 1 0 m / s 2;s i n 140
= 0 . 2 4 2 ;c o s 140= 0 . 9 7 0 )
江苏卷如图所示,一轻绳吊着粗细均匀的棒,棒下端离地面高H,上端套着一个细环。棒
和环的质量均为m ,相互间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k m g ( k > 1 ) 。断开轻绳,
棒和环自由下落。假设棒足够长,与地面发生碰撞时,触地时间极短,无动能损失。棒在整
个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空气阻力不计。求:
(1)棒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弹起上升过程中,环的加速度。
(2)从断开轻绳到棒与地面第二次碰撞的瞬间,棒运动的路程S。
(3)从断开轻绳到棒和环都静止,摩擦力对环及棒做的总功W。
重庆卷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种实验装置,用来研究碰撞问题,
其模型如题 2 5 图所示不用完全相同的轻绳将 N 个大小相同、质
量不等的小球并列悬挂于一水平杆、球间有微小间隔,从左到右,
球的编号依次为1 、2 、3 ……N ,球的质量依次递减,每球质量
与其相邻左球质量之比为 k (k <1 ) . 将 1 号球向左拉起,然
后由静止释放,使其与2 号球碰撞,2 号球再与3 号球碰撞……
所有碰撞皆为无机械能损失的正碰. ( 不计空气阻力,忽略绳的伸
长, g 取 1 0 m / s 2 )
( 1 ) 设与 n + 1 号球碰撞前,n 号球的速度为 v n , 求
n + 1 号球碰撞后的速度.
( 2 ) 若 N =5 , 在 1 号球向左拉高 h 的情况下,要使 5 号球碰撞后升高
1 6 k ( 1 6 h 小于绳长) 问 k 值为多少?
解: ( 1 ) 设 n 号球质量为 m , n + 1 ,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 ,1 nn vv 、 取水平
向右为正方向,据题意有 n 号球与 n + 1 号球碰撞前的速度分别为v n、0 、m n + 1 nkm
根 据 动 量 守 恒 , 有 1 nnvnv vkmEmvm
( 1 )
根据机械能守恒,有 22
1
nnvm = 122 2
1
2
1
nnnn vkmvm ( 2 )
由(1 )、( 2 ) 得 )0(1
2
11 舍去 n
n
n vk
Ev
设 n + 1 号球与 n + 2 号球碰前的速度为 E n + 1
据题意有v n - 1 = 1nv
得 v n - 1 = 1nv = k
En
1
2
( 3 )
(2 )设 1 号球摆至最低点时的速度为v 1 ,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2
111 2
1 vmghm
( 4 )
v 1 = gh2
( 5 )
同理可求,5 号球碰后瞬间的速度
kgv 1625
( 6 )
由 ( 3 ) 式 得 11 1
2
1
2 vkk
kv
n
n
( 7 )
N = n = 5 时 , v 5 = 11 1
2 vkv
n
n
( 8 )
由( 5 ) 、( 6 ) 、( 8 ) 三式得
k = 12 )12(414.0 舍去 k
(9 )
(3 )设绳长为 l , 每个球在最低点时,细绳对球的拉力为F ,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l
vmgmF nnn
2
( 1 0 )
则 knnnnnnnn Elgml
vmgml
vmgmF 22/2
22
( 1 1 )
(1 1 )式中 E k n 为 n 号球在最低点的动能
由题意 1 号球的重力最大,又由机械能守恒可知 1 号球在最低点碰前的动能也最大,
根据(1 1 )式可判断在1 号球碰前瞬间悬挂 1 号球细绳的张力最大,故悬挂 1 号球的
绳最容易断.
海南卷如图所示,一辆汽车 A 拉着装有集装箱的拖车 B ,以速度 smv /301 进入向下
倾斜的直车道。车道每 1 0 0 m 下降 2 m 。为使汽车速度
在 s = 2 0 0 m 的距离内减到 smv /102 ,驾驶员必
须刹车。假定刹车时地面的摩擦阻力是恒力,且该力的
7 0 %作用于拖车 B ,3 0 %作用于汽车 A 。已知 A 的
质量 kgm 20001 ,B的质量 kgm 60002 。求汽车与
拖车的连接处沿运动方向的相互作用力。取重力加速度g = 1 0 m / s 2。
汽车沿倾角斜车作匀减速运动,用 a 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有 asvv 22122
①
用F表示刹车时的阻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ammgmmF )(sin)( 2121 ②
式 中 2102100
2sin
③
设 刹 车 过 程 中 地 面 作 用 于 汽 车 的 阻 力 为 f , 根 据 题 意 Ff 100
30
④
方向与汽车前进方向相反;用 f N 表示拖车作用于汽车的力,设其方向与汽车前进方
向相同。以汽车为研 究对象,由牛 顿第二定律有
⑤
由②④⑤式得 ⑥
由①③⑥式,代入数据得 Nf N 880 ⑦
评分参考:①式2 分,②式3 分,③式1 分,⑤式 3 分,⑥式1 分,⑦式1 分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