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教案示例3 高一.doc(34.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教学目标
1.培养从分析篇章结构入手,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
2.培养探究文章涉及的主要问题,把握全文的能力。
3.教育学生培养高度的历史使命感,树立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1.从分析篇章结构入手,理清全文思路。
2.探究文章涉及的主要问题,把握全文内容。
教学难点
分析文章第 2、 6、17段与总体思路的关系。
教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教学要点 ] 引导学生逐段归纳中心,把握全文内容;分析篇章结构,理清总体
思路。
[ 教学步骤 ]
一、导语
北大,崛起于民族为难之时,亲历了腥风血雨。从昨天到今天,她始终应和着国家和民
族脉搏的跳动,哺育了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成了几代青年人心中的太阳。她的生命之轮在辗
过百年之后,便更加青春勃发。 1998年 5月14日,在她百岁华诞的日子里,在她成熟的荣光
里,一代伟人又在这里留下了热情洋溢的话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江泽民主席的《在庆
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二、教师出示投影(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北大的历史)
1.北京大学初名京师大学堂,成立于1898年,是清朝末年戊戌变法的产物,是中国第
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的第二年即
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著名教育家严复任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
2.1917年,《新青年》杂志迁来北大,北大成为反封建旧思想、旧文化、旧道德,提
倡新思想、新文化、新道德的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3.北大是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的策源地,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
思想的最初基地。中国共产党在北方的第一个支部是在北大建立的,参加中共一大的 13位代
表中有 5位曾在北大学习或任职。
4.创建于 1955年 7月的北大物理系物理研究室,是我国第一个培养原子能科学人才
的机构, 1958年改为原子能系(后改称技术物理系),下设核物理专业和放射化学专业,为
我国国防科技战线培养了一批领导和科技人才,特别是为我国“两弹”的成功研制作出了重大
贡献。 1960年至 1965年,由北大化学系和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的人员合作,经过六年坚
持不懈的努力,获得了人工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 1974年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台每秒运算百
万次的集成电路的大型电子计算机,为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5.北京大学成立至今,人才辈出。到目前为止,已有近 12万名毕业生, 8万多名
各种短期训练结业人员走出校门,工作在建设祖国的各个岗位上。曾在北大学习工作过的两院
院士已有 378 人,仅在北大地质学系学习和工作过的两院院士就有 57名;数学学部三分之
二的院士来自北大;中国哲学界有影响的四位大师级学者,都出自北京大学。蒋筑英、雷雨顺
等也是北大的毕业生。
6.可以说在中国近现代没有任何一所学校像北京大学那样对历史进程产生过如此重要
的影响,它为中国的革命和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学生听课文录音
四、学生讨论各段的内容要点
要求学生自读课文,通过设计几个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从而完成对文章内
容的掌握。
明确:第 1段属于文体特征的段落:祝贺问候。
第 2段回顾北京大学创建的时代背景:戊戌变法后,爱国志士兴学图强,以期挽救民
族危亡。
第 3段追述一百年来中华民族走过的图强道路。
第 4段历数北京大学百年间为中华民族的发展、繁荣、进步做出的重要贡献。
第 5段概括北京大学的光荣传统及其体现的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
第 6段通过自己大学生活的回忆说明大学时代对人一生具有深远影响,应该珍惜。
第 7、 8两段阐明为实现把祖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宏伟目
标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和理论基础。
第 9、10段指出大学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和担当的任务。
第11段向当代的中国青年(包括大学生在内)提出继承和发扬五四传统,担当振兴中
华历史使命的要求。
第12段紧承上文点明要向全国各界青年(包括北大同学和所有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提
出几点希望。本段领起第 13段到第 16段关于“四点”希望的论述。
第17、18两段描绘祖国前景并向青年发出号召。
五、本文是一篇演讲词。学生浏览课文,根据演讲词的特点,结合演讲的内容、
场合与对象,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
1.学生明确:文章可分为三大部分,即第一部分(第1段);开头祝贺语;第二部分
(第 2~16段):演讲正文;第三部分(17、18段):总结号召。
正文部分又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回顾北京大学的创建史和新总国成立的艰难历程,
高度评价北京大学的伟大贡献,概括北京大学的优良传统;第二层强调新时期的科教兴国的战
略,指出大学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及光荣任务;第三层对全国各界青年提出四点希望。
2.教师小结:通过结构层次的分析,全文的思路也就清晰了。总体思路是回顾过去—
—直面现在——展望未来。具体演讲思路可作如下分析:这类主题的演讲,自然需要先简要地
回顾历史,叙述它艰难奋斗的历程;而北京大学的历史又与中国现代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党史
和民族奋斗史分不开,所以江泽民统治在阐述北京大学历史的时候,自然把它与党、国家、民
族的历史联系在一起。而历史回顾又往往是为现实服务的,所以讲话必然是回到现实,从高处
着眼,联系高校、教育、人才问题,重点论述科教兴国战略问题和建设世界一流水平大学的问
题。最后,因为演讲对象主要是北大师生,重点又是青年学生,所以江泽民同志自然要从国家、
民族角度,对青年一代提出希望。本文的思路大体就是这样展开的。
六、难点讨论
1.将全班学生分为三组,每组集中讨论一个问题,然后选一名代表陈述讨论结果。
2.讨论问题。
( 1)文章第 3段,回顾百年中国史,这对思路的展开,对内容的理解有什么作用?
( 2)文章第 6段,作者提到了自己大学时代的收获,这样讲的好处是什么?
( 3)文章倒数第二段( 17段)为什么又讲到建国一百周年时的前景?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提示。
( 1)明确:文章第 2段论述北大创建,离不开戊戌变法的背景,同样,北大百年的
发展史及成就的获得也离不开百年中国史。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度,从中国历史看北大,启发我
们对后文所涉及的北大历史成就就有更深刻的认识。再者,将校史与国史联系起来,说明北大
对于国家、民族具有非同小可,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对北大的高度评价。
( 2)明确:这样讲的好处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者以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的身
份,提及自己大学时代的收获,现身说法,说服力强;二是这样讲,拉近了演讲者与听众间的
距离,使本来严肃的讲话变得生动活泼,让人感到十分亲切,有利于进一步增强说服力;三是
这段文字的用意不但在称颂高等学府,而且是希望大学生珍惜大学时代,为下文转为阐述实施
科教兴国战略中大学的作用以及对大学生所寄托的厚望作了铺垫。
( 3)明确:本段照应第 7段中“富强民主文明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宏伟
目标,且把它具体化了。“中等发达水平得富裕文明生活”似乎一处即是。再者展现建国100
周年时得美好前景,更易唤起全国青年“同心同德,勇于开拓,向着新世纪前进,向着现代化
的光辉目标前进,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进”。
七、布置作业
1.思考课后练习二。
2.阅读江泽民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演讲词《增进相互了解,加强友好合作》、马丁 · 路
德 · 金《在林肯纪念堂前的演讲》两篇文章,掌握演讲词的一般写法。
第二课时
[ 教学要点 ] 理清局部思路,揣摩重点词句。
[ 教学步骤 ]
一、文章 7~10段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及大学的重要作用和担当的任务。
1.提问:作者在论述过程中,为什么要从宏伟目标谈起?为什么先讲所有的大学,再
讲若干所一流大学?
( 1)学生集体朗读 7~10段文字。
( 2)学生先单独思考,然后进行讨论。
明确:文章这样安排,体现了作者从全局出发,高屋建瓴的思路。宏伟目标决定了科教
兴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决定了大学的办学方向,决定了若干所一流大学担当的特殊任务。
“若干所”包括北大,同时又不局限于北大,对整个高等教育事业指出了前进的方向。
2.学生思考:江泽民同志对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提出了哪四个“应该”?这四者
之间是什么关系?
提示:四个“应该”见于第 10段。这四者是从各个角度来说的,强调任何一个方面
或两三个方面,都是不全面的,不符合世界一流水平大学的标准。“摇篮”在四者中最重要,
因为它主要是培养人才,“前沿”则突出理论性,可以为人类解决科学课题提供依据,“力
量”则强调科技转化为实践,“桥梁”是突出文化传承和文化交流的作用,四者密切联系,缺
一不可。
二、正文部分,作者把五四青年节与北大挂起钩来,又把五四爱国精神与当代
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联系起来,向大学生及广大青年提出了四点希望。这四点希望为什
么这样排列?是按照什么条理排列的?
1.一学生朗读 12~16段文字。
2.分组讨论。
明确:四点希望即四个“统一”,而且统一的侧重点都在后一方面,分别是“思想修
养”“社会实践”“服务祖国人民”“艰苦奋斗”。其间关系是:加强思想修养是投身社会实
践,服务祖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前提。服务祖国人民则是投身社会实践的宗旨,而艰苦奋斗则
是社会实践、服务祖国人民思想准备和必由之路。
三、分析第 6段的行文思路
1.学生集体朗读一遍第 6段文字。
2.学生先单独思考,然后讨论。
明确:可以将该段分成前三句和后两句两层。第一层写 50年前作者亲历的“岁月”
特征。第一句“想起”的“岁月”,含有总括之意;第二、三句对第一句展开陈述;第二句写
民族为难及抗争;第三句写爱国学生的时代风貌。第二层写“岁月”的影响。第四句写“岁
月”对作者持久而深远的影响;第五句写作者由己及人,希望上述影响会对当代学生有所教益。
解题思路:第一步给每个句子标上序号,概括句意;第二步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划分
层次;第三步探究层次之间的联系和道理。另外要注意一些关键词的提示作用。如本段中的
“50年前”的岁月,“那时侯”“半个世纪”这些词语对理清思路都有提示意义。
四、仿照分析第 6段的思路的方法,学生独立理清第 13段、第 15段的思路
明确:第 13段共 7句。第( 1)句是中心句,是一句纲领性的话。然后分两层阐
述,( 2 )、( 3 )、( 4 )句先说明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 5 )、( 6 )、
( 7)句再强调加强思想修养的必要。
第15段共 8句,第( 1)句明确提出希望,( 2)、( 3)句先肯定青年的特
点,( 4)、( 5)句从正反两方面说明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必须统一的道理,最
后( 6)、( 7)、( 8)句指出坚持统一的途径。
五、本文是演讲词,阐述重大问题,语重心长,富有感情
1.出示投影
( 1)那时侯,中国正处在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地,中国人民正在进行抵抗
外来侵略,推翻反动统治,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
( 2)大学时代,对人的一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希望风华正茂的同学们要千万珍惜。
( 3)祖国的未来是无限美好的,青年的未来也是无限美好的。祖国和民族的希望寄
托于青年。
2.学生品位体会上述句子。
明确:第( 1)句强调旧中国的黑暗及人民的悲惨境地,突出人民的艰苦斗争;第
(2)句结合自己的经历,告诫青年学生要珍惜时光,语重心长;第(3)句是肺腑之言,是
对祖国未来的深情展望,对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
3 . 演讲词中为了增加气势,使感情更加充沛,还运用了一些排比句,请学生找出来
加以体会。
六、小结全文
本文是一篇热情洋溢的演讲词。主要论述了三方面内容,即北大创建、发展、贡献和传
统,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对一流大学创建的要求,以及对所有青年(包括北大同学和所有高等院
校的大学生)的殷切希望。且三者之间由一条爱国主义精神和科教兴国重任主线贯穿联系。思
路明晰,思想富有感召力。愿同学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早日成才,为祖国的繁荣富
强贡献青春与力量。
七、布置作业
班上组织一次讨论会,就江泽民提出的四点希望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认识体会,写一篇
三四百字的发言稿。
[板书设计]
开头:祝贺问候
在庆祝北 (1)
京大学建
校一百周 想过去谈北大功绩 时 语重心长
年大会上 正文 看现实说科教兴国 间
的讲话 ( 2~16) 望未来激广大青年 顺 热情洋溢
序
结尾:总结号召 ↓
(17、18)
[ 延伸阅读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练习题。
①通观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②其一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
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③其二是关于语文教学的任务:教语文是帮助学生
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④过去的语文教学的成绩不好,主要是由于对这两点认识不清。
问:本段由四句话组成,分别标记为①、②、③、④。根据作者思路,该段的第一层应
划在什么地方?用“ /” 在下面的标记符号中表示。
① ② ③ ④
答案:①②③ /④
简析:把握段落内部或段落之间的结构层次,必须注意具有前后衔接、勾联、照应作
用的语言标志及其表示的意义关系。如“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其一”
“其二”“不仅如此”等等。本段文字的语言标志很明显。①是“总说”“有两点”,②③
“其一”“其二”是对①句的分说,①与②③是总分关系,这三句是一个层次。④是对前三句
的承接,所以第一层应划在③与④与之间。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