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10:56:29
正弦定理的教案 高一.doc(120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0 0 类别 : 教案
正弦定理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正弦定理,并能应用解斜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正弦定理及应用 教学难点:正弦定理的向量证明 教学方法; 启发式 教 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在直角三角形中,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 可以由已知的边和角求出未知的边和角。那么斜三角形怎么办?— —提出课题:正弦定理 二、新课讲解: 1.特殊情况: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定理: sinA= c a sinB= c b sinC=1 即:c= A a sin c= B b sin c= C c sin A a sin = B b sin = C c sin 2.能否推广到斜三角形? 证明一(传统证法)在任意斜△ABC当中: S△ABC= AbcBacCab sin2 1sin2 1sin2 1  两边同除以 abc2 1 即得: A a sin = B b sin = C c sin 3.用向量证明: 证二:过A作单位向量 j垂直于 AC AC +CB = AB 两边同乘以单位向量 j j •( AC +CB )= j • AB 则: j • AC + j •CB = j • AB ∴| j |•| AC |cos90+| j |•|CB |cos(90C)=| j |•| AB |cos(90A) ∴ AcCa sinsin  ∴ A a sin = C c sin 同理:若过C作 j垂直于CB得: C c sin = B b sin ∴ A a sin = B b sin = C c sin A C V B V j A CV B V j 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时,设 A>90 过 A作单位向量 j垂直于向量 AC 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比相等, A a sin = B b sin = C c sin 注意: (1)正弦定理适合于任何三角形。 (2)可以证明 A a sin = B b sin = C c sin =2R(R为△ABC外接圆半径) (3)每个等式可视为一个方程:知三求一 4、应用: 例1、已知在 BbaCAcABC 和求中, ,,30,45,10 00  解: 21030sin 45sin10 sin sin,sinsin 0 0  C AcaC c A a 00 105)(180  CAB 25654 262075sin2030sin 105sin10 sin sin,sinsin 0 0 0  C BcbC c B b又 小结:正弦定理可以用于解决已知两角和一边求另两边和一角的问题。 例2、在 CAacBbABC ,,1,60,3 0 和求中,  解: 2 1 3 60sin1sinsin,sinsin 0  b BcCC c B b 000 90,30,,60,  BCCBCBcb 为锐角, 222  cba 例3、 CBbaAcABC ,,2,45,6 0 和求中,  解: 2 3 2 45sin6sinsin,sinsin 0  a AcCC c A a 00 12060,sin 或 CcaAc 1360sin 75sin6 sin sin,7560 0 0 00  C BcbBC 时,当 , 1360sin 15sin6 sin sin,15120 0 0 00  C BcbBC 时,当 或00 60,75,13  CBb 00 120,15,13  CBb 小结:正弦定理也可用于解决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和角的问题。 注意: 时解和中,已知在 AbaABC , 三角形的情况: (1) 当 A 为 锐角 (2) 当 A 为 直 角 或 钝角 三、小结:正弦定理及应用于解决两类问题,注意多解情况。 四、作业:课本131页练习及补充题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11:02:03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