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10:56:30
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应用教案 高一.doc(99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0 0 类别 : 教案
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应用教案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准确地应用同角公式化简三角函数式.   2.能较灵活地应用同角公式对三角恒等式进行证明.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根据题目特点选择适当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观察题目特点,正确使用公式,选择适当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师:上次课我们研究了同角公式和它的一些简单应用,回忆一下研 究的过程,我们是从三角函数的六个定义式出发,观察并且可用代数方 法证明而得到了同角的八个关系式,也就是同角公式.下面请一个同学 说一说都有哪些关系式.   生:倒数关系      sinα·cscα=1,{α|α∈R,α≠kπ,k∈Z}.      平方关系   sin2α+cos2α=1,a∈R.      csc2α-cot2α=1,{α|α∈R,α≠kπ,k∈Z}.   商关系      师:很好.我们学习同角公式,不仅要记准这八个公式,还要熟悉 它们各自的变形.比如公式   还可以写成 sinα=cosα·tanα.   公式 csc2α-cot2α=1   还可以写成 csc2α=1+cot2α.   那么,cosα又可以写成什么形式呢?请一位同学回答.   生:cosα=sinα·cotα.   师:很好.对这八个公式的变形也要很熟悉,应用起来才会得心应 手.上节课我们见过几个例题,这些例题告诉我们,假若给了角α的 一个三角函数值,则可求其余的三角函数值.这实际上是同角公式的一 个应用.那么除了这种情况以外,同角公式还有其他的应用吗?今天我 们就一起研究一下同角公式的其他应用.(边说边板书)请看   例 1 化简下列各式:      师:(1)题你打算怎样做?   (生思考)   (程度比较好的同学能够说出 1+tan2α=sec2α,csc2α-1=cot2α, 此时,有的同学已经在小声说:1+tan2α可以化简.)   师:有的同学已经有思路了.      师:准确吗?   生:(思考)应是|secα|.      师:好.既然要化简,我们就应看绝对值符号能不能依据条件取消?   生(齐答):能.   师:怎样取消绝对值符号?说出依据.   生:题目中给出条件α为第四象限的角,而角α在第四象限时,| secα|=secα.      生:能.   师:自己在笔记本上完成.(老师巡视,大部分同学基本做完时, 请一位同学写到黑板上)      因为α为第四象限的角,所以|cosα|=cosα,|cotα|=-cotα.      师:这位同学做完了,看一下自己做的结果与黑板上是否一致?   生(有的说):不一致.   师:谁错了?错在哪?我们先看同学甲做的第一步有错吗?   生甲:我做错了.   师:错在哪?      师:好.同学甲自己发现错误了.你能把黑板上错的地方改正吗?   生甲:能.   师:好.你上来改.其他同学检查一下自己写的是否正确.   (一会儿,学生甲改完,回到座位上.)   师:我们看同学甲的改错:      因为α为第四象限的角,所以   师:这次对了吗?   生:(齐答)对了.   师:这告诉我们,公式要记熟、记准,不要记错,否则,题目是做 不对的.此外,他的化简过程我们可以再简化一下吗?   生:可以.    sec2α-1=tan2α,   利用公式直接出结果.   师:由此题可以看出,一些同学对正割、余割的写法还不太熟练. 有时可以把正、余割化为正、余弦,有时则不必化.   师:下面看(2)题,注意角的范围,注意值的符号.自己先在练习本 上做,第一要准确,第二才是速度.(巡视)   (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做.)         =-2tanα.   师:做这道题有困难吗?   生:没有.   师:做此类题时,要注意正确使用同角公式,有绝对值符号时依据 条件选取正、负号.这是同角公式的又一应用.下面我们看它的第三个 应用.(边说边板书)   例 2 证明恒等式:   (1)cot2α(tan2α-sin2α)=sin2α;   (2)(1-sin2A)(sec2A-1)=sin2A(csc2A-cot2A);      (4)tan3α+cot3α=sec3α·csc3α(1-3sin2α·cos2α);      (注:后四道题可陆续给出)   师:证明恒等式常见的有哪些方法?   生:(齐答)一边推;两头挤.   师:“一边推”就是从一边开始证得它等于另一边,那么,究竟从 哪边开始入手呢?   生:从麻烦的、复杂的一边推到简单的一边.   师:也就是“由繁到简”.好,下面我们看(1)题,从哪边入手呢?   生:从左边.   师:你能独立完成吗?   生:能.(低头演算)   师:做出来的举手.(大部分举手)请一位同学说一下思路.   生:从左边入手,利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乘开,稍加整理便可得 右.   师:非常好.这就是所谓的“一边推”.那么“两头挤”是什么呢?   生:左=A,右=A,左、右两边都可得到同一个式子,则左、右两边 相等.   师:什么情况下用“两头挤”的方法呢?   生:两边都比较复杂的时候.   师:我们看(2)题.请一位同学口述证明过程.   生:用“两头挤”的方法,   左=cos2A·tan2A=sin2A,右=sin2A·1.因为左=右,所以原式成立.   师:清楚吗?   生:清楚.   师:好.这是我们常用的两种方法.实际上有些题目也常常采用 “分析法”,我们看(3)式:   “分析法”就是:要证原式成立,只需证一个和它等价的式子成立 即可;要证和它等价的这个式子成立,只需证和这个式子再等价的式子 成立……这样反复下去,得到一个显然成立的式子,因而原式成立.   (3)式中的左、右两边繁简程度相似,因此不宜用一边推;就我们目 前所学的知识,用两头挤的方法也不妥,因此我们考虑用分析法.   分析与证明 要想证明原式,只需证明 (1-sinα)(1+sinα)=cos2α,   这又只需证明:1-sin2α=cos2α.   由同角三角函数的平方关系知,上述分析过程的最后一个式子是成 立的,由此反推回去,就证明了原式(3).   而这是显然的,因而原式(3)成立.   生:不写这些文字,行吗?   师:不行!那样就成为下面形式:   证 (1-sinα)(1+sinα)=cos2α,1-sin2α=cos2α,   所以原式成立.   这种写法不是分析法,逻辑上不对.用分析法写就必须写上这些文 字.(以后会      师:以上讲的是用分析法证明恒等式,不用分析法行吗?   生:证明左-右=0,也能证出左=右.   师:对.这也是一种方法,同学自己证一下.   生:(低头演算)   (指定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来写)      师:看看自己是否都做对了.通过这三个题,我们感觉到根据不同 的题目,可以选择适当的方法.三角恒等式的证明往往是一题多解,注 意开阔思路,选择适当的方法.由于三角恒等式的证明方法较多,还要 注意技巧的应用.下面我们看(边说边板书)   (4)tan3α+cot3α=sec3α·csc3α(1-3sin2α·cos2α).   师:这式子左边有哪些函数?   生:正切函数、余切函数.   师:式子右边呢?   生:(齐答)正、余割函数,正、余弦函数.   师:也就是说,六个函数形式都出现了,能不能把它们简化一下呢?   (生思考)   生:正、余切函数,正、余割函数都可以用正、余弦函数表示.这样 就把原来的六种形式简化为两种形式了.   师:非常好.这就是常说的“切、割化弦”,同学自己完成这个题 目的证明.   (生低头演算.这时老师可以把证明过程用投影仪投到屏幕上.)      =sec3α·csc3α(1-3sin2αcos2α)=右.   所以原式成立.   师:同学看投影.在这个题目的证明中,用到了立方和公式,其中 sin2α+cos2α=1使式子得到了简化.1在此题中出现了两次.同角公式 中,有六个式子都与 1有关,也就是说,1可以由如下式子代替: 1=sin2α+cos2α,1=tanα·cotα, 1=sec2α-tan2α,1=sinα·cscα, 1=csc2α-cot2α,1=cosα·secα.   下面我们看(边说边板书):      师:这里面有 3个“1”,怎样化简呢?   生:左边的 1可以用 sec2α-tan2α来代替.   师:代换一个“1”呢,还是两个都代换?   生:(思考一会)代换一个.   师:代换哪一个呢?   生:哪一个都可以.   师:我们代换分子的“1”试一试.   (老师边板书边说)      =secα+tanα      所以原式成立.   代换分母“1”的效果与代换分子“1”效果一样,要是左式的两个 “1”同时代换,会怎样呢?   生:(齐答)左式起不到化简的作用.   师:把等式右边的“1”代换掉呢?   生:(齐答)也起不到化简的作用.   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道题里,多个位置有“1”,而代换哪 一个“1”,效果是不同的,因此我们要注意根据题目特点,有目的的 选择.   这个题是采用了“代换 1”的技巧.证明恒等式,要注意充分利用 题目中的条件.   师:哪位同学小结一下证明恒等式的常用方法?   生:有三种常用方法,它们分别是:“一边推”;“两边挤”; “分析法”.   师:“分析法”要注意,该写的文字不要省略.我们证明三角恒等 式,主要依据是什么呢?   生:(齐答)同角公式.   师:我们现在学习了同角公式的哪几方面应用?   (生思考)   生:化简三角函数式和证明三角恒等式.   师:这是我们这节课掌握的两个应用.上次课还学习了一个应用, 是什么?   生:已知一个角α的一个三角函数值,求其它五个三角函数值.   (边复述学生的语言边把它们小结写在黑板上:1…,;2…;3…)   师:随着我们学习知识的不断增多,同角公式还会有多种用处,如 在学习了“三角方程”以后,还可用同角公式解三角方程等等.同角公 式应用是很广泛的,大家要牢固掌握,并逐步做到灵活应用.今天的课 就到这里.   作业   课本 P149~P150习题十二第 14,19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在讲完了“同角公式”以后的一节应用课.上次课已经讲 了一个应用:已知角α的一个三角函数值,求其他几个三角函数值. 这节课主要是讲另外两个应用:化简三角函数式和证明三角恒等式.   化简三角函数式时,选取的两个例题都是让学生根据题目已给角α 的象限,自己判断取什么符号的题目.主要考虑是:如果有的学生对绝 对值概念及公式   运用不好,那么在这里是一个复习;其次上节课刚讲完的根据角α 的所在象限决定选取正、负号的问题,在这里是一个强化,以期使学生 掌握得更牢固.   证明恒等式时,由于前两种方法同学们比较熟悉,因此,选了两个 具有明显题目特征的书上例 6和例 8,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在讲“分析 法”证明第(3)题时,学生显然不如前两个题做得顺畅,在以后的作业中, 有的同学用“分析法”证明的格式还会出现问题,该写的文字不写,因 此,在这里就强调:该写的文字不能省略.在不断   题多解”,比如课本上对于题目   的证明,给出了证法二,这对于开阔学生思路很有益处,从多种方 法才可能选择出比较简捷的方法.   在讲完几种基本证法后,为了强化学生对公式的变形的作用的理解, 又选择了两个常用的技巧性的题目,一个是“切割化弦”,一个是 “1”的妙用.   在讲“切割化弦”时,主要是要对公式的内容比较熟悉.在讲 “1”的妙用时,先把同角公式中与 1有关的六个式子带着大家重温一 下,每一个式子里都是哪两个三角函数值的平方和或平方差为 1,要胸 中有数,这样,拿到一个具体的题目,根据题目特征,一眼就可知道把 “1”变换成三个式子中的哪一个.是全都换掉,还是只换个别的哪一 个,这就要求学生有所预见,或者碰壁后再改换其他方法.在这里可以 看出,对于公式要记熟,对于公式的变形也要很熟悉,做起题来才会灵 活运用.   最后,让学生把一节课(或一单元)的内容小结一下,说得不确切的 地方,可由老师再补充.这是因为,“回顾”或者说是“反思”是很重 要的一个学习方法,只有学生自己的不断回顾,才能找到新旧知识之间 的联系,才能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教师才能交给学生 一把开启数学知识宝库的钥匙.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11:02:03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