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案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充要条件的概念.
2.判断命题的条件的充要性的方法.
3.把充要条件的思想自觉地运用到解题之中.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理解并掌握充要条件的概念.
2.掌握判断命题的条件的充要性的方法.
3.培养学生简单的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使学生充分认识对逻辑知识,特别是充要条件的判断及推理在日常生活、学
习和工作中是认识问题及分析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
●教学重点
1.理解充要条件的意义.
2.命题条件的充要性判断.
●教学难点
命题条件的充要性判断.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教学法
本节在学生掌握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基础上,对充要条件的意义的理解
是较容易的,但充要条件是数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数学推理的过程,计算
方法以及问题的解决等都要靠它去完成.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更充分调动学生主
动运用这个概念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和培养学生把充要条件的思想自
觉地运用到解题过程之中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投影片2张
第一张:(记作§1.8.2 A)
试判断下列命题的条件是结论成立的什么条件?
(1)若 a是无理数,则a+5是无理数.
(2)若 a>b,则a+c>b+c.
(3)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有两个不等的实根,则判别式Δ>0.
第二张:(记作§1.8.2 B)
指出下列各组命题中,p是 q的什么条件(在“充分而不必要条件”“必要
而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中选出一种).
(1)p:(x-2)(x-3)=0,q:x-2=0.
(2)p:同位角相等,q:两直线平行.
(3)p:x=3,q:x2=9.
(4)q: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q: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p:x 32 x =x2,q:2x+3=x2.
●教学过程
Ⅰ.复习回顾
[师]由上节内容可知,一个命题条件的充分性和必要性可分为哪四类?
[生]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分必要条件;既不充分又不
必要条件.
[师]本节课将继续研究命题中充分必要条件.
Ⅱ.讲授新课
§1.8.2 充要条件
[师]请判定下列命题的条件是结论成立的什么条件?
(投影片§1.8.2 A)
下列命题的条件是结论成立的什么条件?
(1)若 a是无理数,则a+5是无理数.
(2)若 a>b,则a+c>b+c.
(3)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有两个不等的实根,则判别式Δ>0.
[生]命题(1)中因:a是无理数 a+5是无理数,所以“a是无理数”是
“a+5是无理数”的充分条件;又因“a+5是无整数 a是无理数”则“a是
无理数”又是“a+5是无理数”的必要条件,因此,“a是无理数”是“a+5
是无理数”的充分必要条件.
[师]回答正确.由上述命题(1)的条件判定可知:(板书):
一般地,如果既有 p q,又有 q p,就记作:“p q”,“ ”叫做
等价符号,“p q”表示“p q”且q p”.
这时p既是p的充分条件,又是 q的必要条件,则 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
简称充要条件.
[师]下边请回答命题(2),(3).
[生]命题(2)中因“a>b a+c>b+c”,又有“a+c>b+c a>
b”,则“a>b”是“a+c>b+c”的充要条件.
命题(3)中因:“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 有两个不等实根 Δ>
0”,又有“Δ>0” “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有两个不等实根.”
则“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有两个不等实根”是“判断式Δ>0”的
充要条件.
[师]下面讨论并解答下列例题:
(投影片:§1.8.2 B)
指出下列各组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
(在“充分而不必要条件”“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
又不必要条件”中选出一种)?
(1)p:(x-2)(x-3)=0,q:x-2=0
(2)p:同位角相等,q:两直线平行.
(3)p:x=3,q:x2=q.
(4)p: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q: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p:x 32 x =x2;q:2x+3=x2.
[生]命题(1)中因“(x-2)(x-3)=0 x=2 或 x=3 x-2=0”;而
“x-2=0 (x-2)(x-3)=0”,所以p是q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生]命题(2)中因“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所以 p是 q的充要条件.
命题(3)中因“x=3 x2=9”,而“x2=9” x=3”,所以p是q的充分
而不必要条件.
命题(4)中因“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又因“四边
形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所以 p是 q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
件.
命题(5)中因:p:x 32 x =x2 x( 32 x -x)=0,解得 x=0 或 x=
3;q:2x+3=x2得 x=-1或 x=3.则有p q且 q p.所以 p是 q的既不充分
也不必要条件.
[师]由命题(5)可知:对复杂命题条件的判断,应先等价变形后,再进行
推理判定.
[师]再讨论解答下列例题:
设集合 M={x|x>2},P={x|x<3},则“x∈M 或 x∈P”是
“x∈M∩P”的什么条件?
[生]解由“x∈M 或 x∈P”可得“x∈P”,又由“x∈M∩P”可得:
x∈{x|2<x<3=.
则由x∈P,即 x∈{x|x<3= x∈{x|2<x<3}.但由“x∈{x|2<
x<3} x∈{x|x<3},即 x∈P.
故“x∈M或x∈P”是“x∈M∩P”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Ⅲ.课堂练习
课本 P36,练习题1、2
Ⅳ.课时小结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充要条件”的判定方法,即如果 p q且 q p,则 p
是q的充要条件.
Ⅴ.课后作业
(一)书面作业
课本 P37习题1.8 1.(3)、(4);2.(4)、(5)、(6);3.
(二)1.预习内容:小结与复习
2.预习提纲:
(1)本章所学知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本章知识内容的学习要求分别是什么?
●板书设计
§1.8.2 充要条件
充要条件的概念
如果既有 p q,又有 q p,那么 p就是 q的既充分又必要条件,即充要
条件.
小结(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