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10:56:30
集合一课的教案设计示例 高一.doc(39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第 6 页
第 7 页
第 8 页
0 0 类别 : 教案
集合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集合概念及其表示法,按指定的方法表示一些集 合.   2.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集合概念及其表示法.教学难点是正确理解集合 概念.   教学过程设计   师:初中时我们已学习了哪些基本数集?   生:自然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等.   师:当时是如何给出这些概念的,例如自然数集?   生:自然数的全体组成自然数集.   师:如何表示自然数集?   生:在椭圆圈内填上一些自然数,点上三点,在圈下写上 “自然数集”,用此形式表示自然数集.   师:初中已学过的数集就是今天要学习的“集合”中的一种. (板书课题:1.1集合(一))   (温故而知新,以旧带新,便于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 去探求新知识,使学生对出现的概念不致于感到突然,符合学生 的认识规律.)   师:上述每一个数集中的数是否确定?即是否有着明确的标 准判断任何一个对象在或不在该数集中?如2,-2是否在自然数 集合中?   生:2在自然数集中,而-2不在.说明数集中的元素是确定 的.   师:由上可知,任给一个数可以确定它要么在该数集中,要 么不在该数集中,两者必居其一.这些在数集中的每一个数叫做 数集中的元素.数集中的元素必须具有确定性,这是数集中元素 的一个特性.   (启发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深入分析、提炼,使潜在的特性 昭之于世.)   师:非常大的一些自然数能形成一个数集吗?为什么?   生:(议论后)不能.因为非常大的自然数有多大不知道,不 具有确定性.   (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例子,使学生在对比中明确数集中元素的 特性之一——确定性的重要性.)   师:上述所讲都是一些数构成的集合.那么,只有数才能形 成集合吗?其实不然,构成集合的元素只要具有确定性即可.   (通过分析数集中元素的特征展开联想、分析、探索,为集合概 念引入由特殊到一般进行铺垫.)   师:回答下列每组对象是否确定?对象是什么?   例1 下列对象是否构成集合?对象的属性是什么?有多少对 象?   (1)所有的直角三角形.   (2)与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   (3)x2,3x+2,5y2-x,x2+y2.   (4)本校高一学生(420名).   (5)本班第一小组12人中共有5个姓氏:李、陈、黄、张、明.   生:每组对象都能确定,按题号依次是:一些图形,一些点, 一些整式,一些人,一些姓氏.   师:上述每一组对象都能予以确定,我们就认为每一组对象 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简称集).集合里的各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 的元素.   (由特殊到一般得出集合的描述性概念,使数集的概念拓宽 了.)   师:你认为上述五个集合中的元素种类是否受限制?   生:集合中的元素种类可以是任意的,没有限制.   师:对.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任意性”是集合元素的又一特 性.只要集中元素具有确定性即可.   (及时总结是人类进步的原因,也是数学工作者的工作手 段.)   师:大家对上述集合进行观察,每一个集合的元素是什么? 元素个数各具什么特征?   生:(1)中的元素是直角三角形,有无数多个.   (2)中的元素是点,也有无数多个.   (3)中的元素是整式,有4个.   (4)中的元素是学生,有420个.   (5)中的元素是姓氏,有5个.   师:回答正确.其个数特征是:类似于(1)、(2)中的集合,含 有无限个元素,具有这种特征的集合我们称为无限集;类似于 (3)、(4)、(5)中的集合,含有有限个元素,具有这种特征的集合叫 有限集.   (通过问题得出概念,使学生在问题中牢记概念的实质.)   师:请各举一个有限集、无限集的例子.   生:(回答)……   师:你认为(5)中集合的元素个数为什么不是12个而只有5 个?   (再一次通过提问去揭示集合的又一特性.)   生:因为有些姓氏相同.   师:从(5)中你认为集合的元素能重复吗?   生:不能.   师:由此可见,集合中的元素应该分别表示不同的对象,而 相同的对象归入某一个集合时,只能算作集合的一个元素.集合 中元素无重复现象,即元素的“互异性”是集合的又一特性.   师:上述姓氏集合是由陈、李、黄、张、明五个元素组成的.能 否说由陈、李、黄、张、明姓氏组成的集合与由明、张、黄、李、陈姓氏 组成的集合是同一个集合?   生:应该是同一个集合.   师:集合中元素的这一特性我们称其为“无序性”.综合上 述,集合中的元素有几个特性?   生: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任意性.   (通过设问,及时归纳、总结,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师:上面研究了集合的概念及有关集合中元素的性质,下面 我们一起将集合表示出来.   (承上启下一语带出需解决的问题.)   师:初中我们是如何表示数集的?   师: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即为图示法.此外,还有一种表示 法是将所有元素一一列出,写在大括号内,称为列举法.   (顺手牵羊,自然产生.)   例如上述(3)之集合可表示为{x2,3x+2,5y2-x,x2+y2}.请 同学们用此法表示(5)之集合.   生:{明、陈、张、黄、李}.   师:你能用列举法写出(4)之集合吗?   生:能.只要将全校高一学生名字一一列在大括号内就能做 到,但很麻烦.   师:你能用列举法写出自然数集合吗?   (上述两问为描述法表示集合设下埋伏.)   生:能.即{1,2,3,…}.   师:是否所有的集合,其元素都能无遗漏地一一列举出来呢? 例如(1)、(2)中的集合.   (将集合中所有元素表示出来这个难点给予学生,使学生明白 只有列举法是不够的.)   生:(议论后)很难表示.   师:有一些集合,其元素不能无遗漏地一一列举出来,或不 便于、不需要一一列举出来,这就要根据其属性来确定集合的元素 这样的集合表示法可采用另一方法:把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描 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描述法.此时往 往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这个集合的元素的一般形式,再划一条竖线, 在竖线右边写上这个集合的元素的公共属性.如,集合(1)可表为 {x|x是直角三角形},集合(2)可表为{x|x是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 点}.在不致于引起混淆的情况下,用描述法表示集合还可以有简 单的形式.如集合(1)可表示为{直角三角形},集合(2)可表示为 {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   (适当注入也是需要的.)   例2 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x-3>2的所有解.   (2)抛物线 y=x2+1上所有的点.   (3)直角坐标系下第一象限的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描述法表示集合.)   生甲:第(1)题为{x| x-3>2}.   生乙:第(2)题为{y| y=x2+1}.   生丙:第(3)题为{点|点在第一象限}.   师:第(2)题的表示对吗?抛物线上的点是y值吗?   生:{(x,y)|y= x2+1}.   师:第(3)题用描述法能表示得更清楚吗?   生:{(x,y)| x>0,y>0}   师:由上可知,集合的表示有列举法、描述法和图示法.你认 为什么情况下用列举法方便?描述法呢?   生:若元素个数较少或元素有明显的规律性,则采用列举法; 若有些集合不能用列举法,或表示起来不大方便时则用描述法.   (通过这一回答,让学生明白两种方法使用的场合,同时培养 学生的概括能力.)   练习1 下列表示的集合或叙述正确否?为什么?   (1){x| x是美丽的小鸟}.   (2){1,1,2}.   (3){1,2}与{2,1}是同一个集合.   (4){1,2}与{(1,2)}是同一个集合,集合中都有两个元素.   (5){(x,y)| x+y=1}就是{x+y=1}.   生:(1)中对象——“美丽的小鸟”不能构成集合.因集合中 的元素须具有确定性,而美丽的标准是不确定的.   (2) 的表示不正确.因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异的,应写成 {1,2}.   (3)的叙述是正确的,因集合中元素排列是无序的.   (4)是错误的叙述.这两个集合中,集合{1,2}含二个元素, 而集合{(1,2)}中含一个元素.   (5)也是错误的叙述.{(x,y)| x+y=1}是无限集,表示直线 上的许多点,而{x+y=1}表示有限集,只有一个元素.错误在于描 述法的代表元没写.另一个错因在于对描述法的省略形式何时适 用还不清楚.   (通过正反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的集合的概念、元素的特征及 用描述法、列举法表示集合的方法更加巩固.)   练习2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绝对值小于4的非正的整数.   (2)所有的正偶数.   (3)a-b,a+b,a2+b2.   生:   (1){-3,-2,-1,0}.   (2){2,4,6,8,10,…}.   (3){a-b,a+b,a2+b2}.   (通过上述列举法表示集合的练习,巩固不同类型的列举法的 表示方法,使之明白,不仅有限集可用列举法表示,有规律的无 限集也可用列举法表示.)   练习3 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平方等于1的数.   (2)方程x2-3x+2=0的解.   (3)抛物线 y=x2上的点.   生:   (1){x| x2=1}.   (2){x| x2-3x+2=0}.   (3){(x,y)| y=x2}.   (通过此例让学生掌握由描述法表示集合的不同类型:序对集、 点集、数集或有限集、无限集的表示方法.)   师:(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一始(原始概念),二集(有限集、无 限集),三法(描述法、列举法、图示法),四性(确定性、互异性、无 序性、任意性).   作业   1.用列举法表示课本 P4练习的第1,3,4,6题中的集合.   2.用描述法表示课本 P4练习的第 6,7,9题中的集合.   思考题:   1.任何一个集合是否都可用两种方法表示?两种方法各有什 么优缺点?   2.用列举法表示集合{(x,y) |x+y=2,x,y是自然数}.      答案   1.略.   2.{(1,1)}.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本教案需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以初中学过的数集为导 入,通过对于数集的深入分析和延拓,自然引入了集合的概念. 通过对几个例子的内含揭示集合中元素的几个特性,加深对集合 概念的理解.而集合的表示法则通过比较、分析,分别介绍了列举 法和描述法.描述法较难掌握,先初步介绍,然后在第二课时重 点解决,使学生掌握之.第二课时重点解决用描述法表示集合及 两种方法表示的适用场合,且能灵活运用.另外掌握元素与集合 的关系、符号及常用数集符号.   2.本节课能力培养侧重放在培养分析、比较、归纳的逻辑思维 能力上.   3.这节课集合中元素的有关特性在课本上虽没有直接指出, 但课本中都有举例,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学生揭示其实质,并归 纳为“四性”.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11:01:49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