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示 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提问]钠在空气中氧化、点燃后得到
什么物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并指出它们属于何种类型的物质?
[过渡] Na2O和 Na2O2都是钠的含氧化
合物。
[板书]第二节 钠的化合物
一、钠的氧化物
回忆、思考后回答:
4Na+O2=2Na2O
(白色固态氧化物)
2Na+O2=Na2O2
(淡黄色固态氧化物)
学习,笔记
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提问]对于钠的氧化物还应了解哪些
性质?通过什么途径可以证实这些物
理性质?
[讲述]根据我们所了解的 Na2O 和
Na2O2的性质,知道 Na2O 和 Na2O2与水
发生的反应已不是简单的溶解,而是
发生了化学反应。
[提问] 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多
少?有化合价改变的可能吗?可能变
为多少价?如何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
可应了解它们的溶解性,可以分
别将它们溶解在水中,观察它们
的溶解性能。
听讲。
思考并回答:Na2O2中氧元素的化
合价是-1 价,是氧元素不常见的
化合价;有可能发生化合价的改
变,变为0价或-2价。可将带火星
的木条伸入收集好的气体瓶中检
验是否有氧气生成。
培养学生渗透研究问
题的科学方法。
培养学生探索化学问
题的科学态度和科学
方法。
[指导实验] 分组实验,Na2O(试管
1)和 Na2O2(试管 2)按照以下实验
方案实施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得出实验结论;
1.打开试管1、2的胶塞,分别加入
少量水,并用拇指堵住试管口。
2. (1)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盛
有Na2O和 Na2O2试管内。
(2)向反应所得溶液中加入无色
酚酞试液,振荡。
1现象:两支试管中均发生剧烈反
应,放出热量;试管2明显有无色
气体产生。
1 结论:Na2O 和 Na2O2均可与水发
生剧烈反应: Na2O2与水反应生在
无色气体。
2-(1)现象:试管 1木条无明显变
化;试管2中木条复燃。
2-(1)结论:Na2O 与水反应不产生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和观察能力,进而激
发学生用实验进行验
证的欲望,培养科学
的认知方法。
[实验小结]根据同学们的实验结论及
讨论,可分析出反应的化学原理:属
于自身氧化还原反应:-1 价的氧元
素具有强氧化性,所以能使色质褪去。
表现漂白性。
氧气;Na2O2和水反应产生氧气。
2-(2)现象:试管1、2所得溶液均
由无色变为红色,振荡后试管2颜
色逐渐褪去。
2-(2)结论:Na2O2有强氧化性,故
有漂白性。
[提问]为防止与空气中成分发生反应,
试管1、2实验前要用橡皮塞住试管口。
利用已学的知识分析可与空气中的哪
些成分发生反应?
[过渡] Na2O和 Na2O2与水的反应我们
已探讨过,与 CO2又会有什么样的反
应呢?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之。
[实验要求]
(1)尽可能保证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
严谨性。
(2)确定实验所需的装置、仪器、试剂、
药品及其连续顺序。
回答:可与空气中的 H2O、CO2发生
反应。
分组实验;
(1)用 CaCO2和盐酸制备 CO2,让
CO2与Na2O2接触并检验有无新物质
生成。
(2)用启普发生器或其简易装置制
备CO2;用硬质试管盛装 Na2O2.
(3)将启普发生器或其简易装置与
硬质试管相连接。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
索欲望。
完善学生的实验能力
和创造思维能力。
[讨论]所制备出来 CO2是纯净的吗?
能混入哪些杂质?这些杂质对于Na2O
和 CO2的反应是否会造成干扰?
[提问]如何消除这些干扰?
[过渡] Na2O2是固体粉末,当通入
CO2时会将粉末吹起。
思考并回答:可能会混入杂质 HCl
和 H2O气体。它们
可以与 Na2O2反应,所以会造成反
应的干扰。
将混有杂质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
饱和 NaHCO3溶液和浓硫酸的洗气
瓶。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
科学态度。
[提问]如何防止CO2将Na2O2粉末吹起?
[讲述]如果此反应是放热反应,放入
的棉花可能会燃烧而发生危险。可以
用干燥管盛装 Na2O2两端填加少量玻
璃棉来解决这个问题。
回答:是否可将两团棉花放在硬
质试管两端。
听讲。
2e
培养学生全面地看待
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提问] 写出 Na2O2与 CO2反应的化学
反应方程式,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
数目?这种反应是哪种类型的氧化还
原反应?表现了 Na2O2的哪些化学性
质?
2 Na2O2+2H2O=4NaOH+O2↑
回答:属于自身氧化还原反应。表
现了 Na2O2中-1价氧元素的强氧化
性。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
语言表达能力。
[归纳]通过上述演示及实验的事实。我们可对Na2O、Na2O2的性质做如下对
比分析:
Na2O Na2O2
颜色 白色 淡黄色
状态 固态 固态
与H2O反应 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与 CO2反应 Na2O+CO2=Na2CO3 2Na2O2+2CO2=4Na2CO3+O2↑
用途 (可做漂白剂) (可做供氧剂)
运用对比分析方法,
帮助学生掌握两者的
重要性质。
[过渡]除 Na2O、Na2O2以外,我们在
初中还学过NaCl、Na2CO3,下面我们
再来学习几种钠的其它重要化合
物。
[板书]二、钠的其它重要化合物
1.硫酸钠(Na2SO4)
[阅读]103页 Na2SO4相关内容
[多媒体投影]介绍 Na2SO4的俗称、
存在及用途。
阅读及观看后了解:
(1)晶体化学式:
Na2SO4·10H2O
(2)俗称:芒硝
(3)用途:
(4)存在:
提高学生的兴趣,培
养学生的阅读、分析、
归纳能力。
[板书]2.碳酸氢钠(NaHCO3)
[设问]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是
碳酸的酸式盐。回忆碳酸钠有哪些
化学性质?碳酸氢钠是否与碳酸
听讲并记录。
回忆:碳酸钠可以与酸、碱、盐反应。
培养学生时刻将新旧
知识进行有机联系,
从而加强掌握能力。
钠有类似的性质?
[实验]按以下实验方案分组进行,
认真观察、对比、记录实验现象;
讨论、分析得出实验结果。
(1)少 量 取 相 同 质 量 的
Na2CO3、NaHCO3固体,分别放入
两支试管中,加入 2—3mL水,
振荡,观察溶解情况;
(2)分别取少量Na2CO3、NaHCO3溶液
于两支试管中,同时滴加同一
浓度的稀盐酸。
(3)分别取少量Na2CO3、NaHCO3
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加入 CaCl2
稀溶液,振荡;然后再向盛有
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加NaOH,
振荡。
分组按要求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讨论、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1)现象:碳酸钠更易溶解
(2)现象:将盐酸滴入盛有碳酸氢钠的溶液试
管中,立即产生无色气体;将盐酸滴入碳
酸钠溶液的试管中,开始无气泡,继续滴
加,产生无色气泡。
(2)结论:
NaHCO3+HCl=CO2↑+H2O+NaCl
Na2CO3+HCl=2NaHCO3然后:
NaHCO3+HCl=CO2↑+H2O+2NaCl 总反应为:
Na2CO3+2HCl=CO2↑+H2O+2NaCl
(3)现象:CaCl2溶液加入盛有 NaHCO3溶液
的试管中,无沉淀产生;再加入 NaOH溶
液产生白色沉淀;CaCl2溶液加入盛有
Na2CO3溶液的试管中,立即产生白色沉淀
(3)结论:
CaCl2+NaHCO3不反应;但是
NaHCO3+NaOH=Na2CO3+H2O
Na2CO3+CaCl2=CaCO3↓+2NaCl
可以认为NaHCO3与 Ca(OH)2发生了反应。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及
认真细致、严谨求实的
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
力。
[实验小结]
(1)相似性: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均可与酸反应。
(2)差异性:
①溶解性不同:Na2CO3更易溶于水:
②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NaHCO3与酸反应更剧烈。且当
Na2CO3过量时,可以首先与酸反应,生成NaHCO3,所以开始
可能并不产生气泡。
③因为 Ca(HCO3)2易溶,CaCO3难溶,所以NaHCO3不与 CaCl2反
应,而Na2CO3 可与 CaCl2反应。
④ NaHCO3可以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进而与 CaCl2反应,
培养学生用对比的方
法认识事物,能够更
加全面地分析事物。
生成 CaCO3,而Na2CO3不能与NaOH反应。
[提问]根据 HCO3-既能与 H+反应,
又能与 OH-反应,而 CO32-只能与 H+
反应的反应实质写出相关的离子
方程式。
[过渡] Na2CO3、NaHCO3在热稳定性
上也有差异,能否根据已知判断
如果它们受热分解,产物可能有
什么?
[提问]如何判断是否产生 CO2?
HCO3-+H+=CO2↑+H2O
HCO3-+OH-=CO32-+H2O
CO32-+H+=HCO3-
或 CO32-+2H+=CO2↑+H2P
回答:可能有 CO2
将受热分解的气体产物通入澄清石灰
水。
提高学生的感性知识,
进一步掌握所学。
[阅读]课文 Na2CO3、NaHCO3存在、制
取、用途。
[总结]小结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
相互转化关系。
阅读,归纳本节所学。 进一步加深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