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强
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中学高二政治组 蔡
绍峰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机
械
运
动
化
学
运
动
生
命
运
动
社
会
运
动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2 、运动的含义: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
变化和过程
3 、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 1 )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
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物理、化学、生命、社会生产方式等)
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呢
?
宏观物体—— 机械运动的载体
原子、离子——化学运动的载体
生命有机体——生物运动的载体
生产方式—— 社会运动的载体
人脑—— 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 ( )的运动, ( )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2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 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
系
( 1 )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
的
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补充( 3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 _________ 观点。
离开物质谈运动是 ___ ____ 观
点。
有人说,世界上存
在着不运动的物质,
例如,某些物体从出
现的第一天起就没动
过,大雁塔在西安,
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
请你分析一下,此话
错在哪里?
它
只
看
到
了
相
对
静
止
,
而
没
有
看
到
事
物
的
运
动
。
4. 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 1 )静止的含义
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
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性质的相对稳定)如:张
三的一生,水的三态变化
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
,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
种特殊的运动 (位置的相对稳定 / 运动状态的
相对稳定)如:你相对于教室,故宫相对于地面
(在物质存在方式上)是一种不
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 2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①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运
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②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暂
时的和相对的。
③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导致相对
主义和诡辩论。
刘德华的运动、静止图
刘德华几
十年,一刻也没有停
止过运动变化的过程
。
几十年内
,他是刘德华、不是
黎明、张学友……
绝对运动
相对静止
“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 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
流”。
—— 赫拉克利特
—— 克拉底鲁
正确。承认运动的绝对性。
错误。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二)运动是有规律
的
1 、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
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判断:①喜鹊叫喜,乌鸦叫丧;手相预示人的
命运
②春夏秋冬四季交换 ,水往低处流,苹果落
地
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④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⑤ 万有引力规律,价值规律,生物遗传规律
洪水 地震 飓
风。
这些自然界的
现象的出现是否以
我们的意志为转移
?
思考:
人类社会发展有何规律支配?是否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
?
人的思维发展有没有规律?是否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
3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原理内容:
①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
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
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思考:拔苗助长为什么没有取得预想的结果?建
国之初的“人民公社化”、“一大二公”为什么
会失败?
“ 永动机”为什么无法制造出来?
这对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有何启示?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
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思考 34 页小栏目:人类
对自然的改造,能否被看
做是改变或创造规律?
3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
的。人能够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
,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
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
(人的主观能动性)
思考:荀子的话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联系生活 : 神七的发射成功蕴含了那些哲学
道理 ?两个原理 :(1) 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 + 分
析
(2) 人的主观能动性 + 分析
判断: 1 、规律是客观的,因而是无条
件的,永恒不变的。人在规律面前是无
能为力的。
思路( 1 )规律客观性的含义
( 2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条件存在,规律就必然起作用;条件不存在,
规律就不再发挥作用。规律随着客观事物本身
的性质、内容及所依赖的客观条件而变化。
( 3 )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
能够 ………
本课小结:
三大原理:
1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2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3 、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
系
三大概念 : 运动 静止
规律
方法论: 1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
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
律 。
2 )在客观规律目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发
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