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初中化学环保专题课
一、全球环境问题
二、环境污染的概念
三、环境污染的来源
四、环境污染详解
五、环境污染的防治
六、绿色化学的概念
七、化学与环境习题
9 年级化学多媒体教学课
件
退出
全球性环境问题,按其相对的严重性排在
前三位的是:
1、全球增温
2、臭氧空洞
3、酸雨
此外,还存在:
海洋污染;土壤荒漠化;物种灭绝、森林
面积减少等问题。
一、全球环境问题
退出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因一些温室气体的增加而引起
的全球变暖现象
温室气体包括一些非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
碳、气态碳氢化物如甲烷等能够吸收红外
线的物质 (链接温室效应原理说明视频)
温室气体的功能说得单间点,它们能够保
暖,就好象从春天向夏天过的人,仍然穿
着羽绒衫一样
退出
温室效应将引起全球性气温升高,两极冰雪
融化,引起海平面升高,沿海一些低地和
城市将被淹没,全球气温上升、蒸发加强
、气候带范围发生变化,土地荒漠。
温室效应的危害是改变自然环境、破坏生态
平衡、影响人类健康
温室效应 (链接温室效应视
频 )
退出
资料——《京都议定书》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 1997年 12月,在
日本京都召开的会议中通过了以抑制全球变暖的
《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 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
二氧化碳等 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 1990
年减少 5.2%
美国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美国曾
于 1998年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但 2001年 3
月,布什政府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
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
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借口,宣布拒绝批准
《京都议定书》
2005年 2月 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
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
放
退出
臭氧空洞
臭氧层——离地面 20~ 30km以上的平流层,是
地球最好的保护伞,它吸收了来自太阳的大部分
紫外线
然而近二十年的科学研究和大气观测发现:每年
春季南极大气中的臭氧层一直在变薄,事实上在
极地大气中存在一个臭氧“洞”
这种臭氧损耗现象是一种反常现象,通过不断的
科学研究,人们发现人类社会活动释放的物质严
重破坏了臭氧层,如大量含氟致冷剂的排放
当然这种现象还受到这一地区独特的气象状态 (极
涡、寒冷的平流层温度、极地平流层云 )的影响
退出
资料——《蒙特利尔协定
书》许多环境问题是跨国界的,甚至是全球性的,需
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步解决
人们在 70年代早期开始认识到氟氯烃可能对环境
有害,并且开始寻找代替品。到了 80年代中期
,臭氧层破坏的证据已经日益清楚,采取共同行
动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到了 1987年,许多国家
的代表汇集在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利尔,签署
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协定书》
这个协定书是对付世界环境公害的一个开创性的
国际协定,目的是控制氟氯烃和其它破坏臭氧层
的物质的消费量,保护地球的“外衣”,从而保
护人类自己
退出
酸雨 (链接视频)
酸雨是由于地球上燃煤或燃油产生的二氧
化硫和氮氧化物气体排放到大气中转化
而产生的
二氧化硫在湿度较大的大气中,由于烟尘
中的金属离子作用下会发生催化氧化反
应,形成酸雾,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SO2+H2O=H2SO3
2H2SO3+O2催化剂 2H2SO4
类似地,氮氧化物会变成硝酸
退出
我国能源以煤为主,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的年排
放量 1825万吨,居世界首位
酸雨可使大片土地变成酸性,肥力减退;腐蚀建
筑物和生产设施
酸雨使湖泊的水变成酸性水,危害鱼类及其他水
生生物的生存
酸雨会使植物的叶子突然枯黄,状如火烤,几天
后枯死
防治酸雨的主要措施是减少向大气中排放酸性化
学污染物;对大功率的工业燃烧设备要安装脱
硫装置;限制机动车辆排放各种酸性化学污染
物等
酸雨
退出
二、环境污染 (链接视频)
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进入环境,使生态系统
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它生
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环境污染可以是人类活动的结果,也可以是自
然活动的结果,如火山喷发、森林火灾等
按受污染的环境系统所属类型,可分为大气污
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等
按污染源所处的社会领域,可分为工业污染、
农业污染、交通污染等等
按照污染物的形态或性质,可分为废气污染,
废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噪声污染
、辐射污染等
退出
三、环境污染的来源
1. 工业“三废”;
2. 农业污染;
3. 生活污染;
4. 自然灾害。
退出
四、环境污染详解—工业
“三废”
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
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没有无价值的物质;
从化学的角度,物质是无废的。
没有“经济价值”的固体,抛弃于环境,会
被地表径流溶解进入水体、土壤,部分固
体受阳光的作用升华或分解,产生气体进
入大气
退出
四、环境污染详解—工业
“三废”
工业废液的排放会直接进入水体、土壤,
部分易挥发性物质又会进入大气
退出
四、环境污染详解—工业
“三废”
工业废气的排放将直接进入大气,首先造
成大气污染,部分溶解于水形成雨水进
入地表,又形成水体污染
退出
四、环境污染详解—农业污
染
1. 化肥与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主要指流失 )
2. 滥用化肥与农药
① 滥用化肥会使植物营养缺失
② 农药使用会产生生物积累,通过生物积累过程
农药渗透到食物链中各个台阶。
3. 不合理处理农作废弃物,如乱堆乱放;焚
烧秸杆
4. 牲畜污染及过度放牧 (链接生命与环境视频
)等
退出
四、环境污染详解—生活污
染
1. 生活燃料排放物
2. 生活废气
3. 生活废水
4. 生活废弃物——垃圾
退出
四、环境污染详解—自然灾
害
1. 火山爆发
2. 森林火灾
3. 沙尘
退出
五、环境污染的防治
1、防止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① 加强对污染性严重的项目审批
② 取缔污染性严重的小炼油、小化工、小
炼钢、小开矿等
③ 对存在污染的大化工,实施整体搬迁,
远离城市
④ “ 三废”经吸收治污达标后排放
退出
2、改变能源结构
寻找清洁能源,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同时也减少了 SO2、氮氧化物及粉尘的
排放量
科学界认为的清洁能源有
水能、风能、地热、潮汐能、氢能、核能
五、环境污染的防治
退出
3、增加植被
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循环主要这依赖植物
茂密的丛林能降低风速,使空气中携带的
大粒灰尘下降。
树叶表面粗糙不平,有的有绒毛,有的能
分泌黏液和油脂,吸附大量飘尘,净化
空气
科学家正在大力研究生物治污工程,一些
植物具有吸收某些污染物的功能
五、环境污染的防治
退出
4、建立环境监测网络
及时发现污染源,发布污染预警,将污染
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五、环境污染的防治
退出
绿色化学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提出的,它
是指生产工艺中的原料及生产过程,无
污染、无毒物、无废弃物排放,是“预
防污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几年的实践,逐渐被环境界、学术界
和工业界认同
美国为此设立了“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
,激励在此领域的贡献突出者
六、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
学
退出
绿色化学概念从一提出来,就明确了它的目标是
研究和寻找能充分利用的无毒害原材料,最大
限度的节约能源,在化工生产各环节都实现净
化和无污染的反应途径,人们在思考以下问题
:
① 减少“三废”排放量;
② 考虑催化剂和载体的重复使用;
③ 回收未反应的原料、副产物、助溶剂、稳定剂
等非反应试剂;
④ 考虑有关原材料的再生利用;
⑤ 拒绝使用无法替代、无法回收、再生和重复使
用的毒副作用、污染作用明显的原料。
六、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
学
退出
六、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
学绿色化学的宗旨:
• 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
的原料;
•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
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 提高原子利用率,力图使所有原料的原
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 0排放”;
• 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
体健康的友好的产品。
退出
环境污染主要包括
A .大气和土壤 B. 水和食品
C. 噪声 D.以上全包括
下列大气污染物中能与人体中血红蛋白质
结合而引起中毒的气体是
A.SO2 B.CO2 C.NO2 D.CO
七、化学与环境练习
D
D
退出
为了保护环境,防止污染大气,燃烧下列
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酒精 B.氢气 C.汽油 D.硫化氢
汽车尾气中污染空气的是
① CO; CO② 2; NO; ③ ④ 铅的化合物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③④
B
D
退出
为进一步优化市旅游环境,某同学提出
如下建议:
① 使用无磷洗衣粉
② 使用无铅汽油
③ 禁止焚烧农作物秸杆
④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⑤ 分类回收垃圾
⑥ 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
袋。上述建议中不可采纳的有
A. ② B. ③ C. ⑤ D. ⑥
D
退出
大气层中臭氧 (O3)的主要作用是
A.吸收 CO2 B.吸收红外线
C.补充 O2 D.吸收紫外线
当今大量致冷剂的使用和排放,使大气臭
氧层受到严重破坏,这种致冷剂是
A.干冰 B.液氧 C.液氮 D. 氟里昂
“ 温室效应”主要是因为大气中
A.SO2 增加 B.CO2增加
C.NO2增加 D.烟尘增加 .
D
D
B
退出
“ 酸雨”的形成主要由于
A.汽车排放大量尾气
B.森林遭乱砍滥伐,破坏生态平衡
C.工业中大量燃烧含硫燃料
D.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高
“ 酸雨”的主要成分是
① 硫的化合物②硫酸 ③硫酸盐 ④ 硫化物
⑤ 碳的氧化物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⑤
C
B
退出
酸雨对土壤、森林和建筑物都有破坏腐蚀作
用,通常是指
A.pH< 3.6 B.pH< 4.4 C.pH< 5.6 D.pH< 7.
在治理城市空气污染中所采取的措施不正确
的是
A.焚烧落叶 B.增加绿地面
积
C.减少用煤作燃料 D.汽车改用清洁燃料
C
A
退出
空气质量周报是环保部门对某地区空气
污染程度所作的监测报告,主要有①总
悬浮颗粒物 ;② 二氧化硫 ;③ 氮的氧化
物三项量化指标。下列能直接引起①②
两项指标变差的是
A.随意扔弃难以分解的塑料垃圾
B.用煤炭做燃料放出大量烟气
C.工业废水直接排人河中
D.农业上滥用化肥和农药
B
退出
氢气作为新型燃料,具有的突出优点是
A.在自然界里大量存在氢气
B. 氢气轻,便于携带
C. 燃烧氢气污染少
D. 氢气燃烧发热量高
目前我国对城市空气质量监测项目中,
一般不考虑的是
A.二氧化碳 B.氮氧化物
C.硫氧化物 D.可吸入颗粒物
CD
A
退出
水污染主要来自:
① 工农业生产中废水、废液的任意排放 ;
② 雨水和土壤接触 ;
③ 农业产中农药、化肥的过量施用 ;
④ 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A. B. C. D.①②③ ②③④ ①③④ ①②③④ 下列
做法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不会造成危害的是
A.随意丢弃废旧的电池
B.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再排放
C.农业上随意使用农药和化肥
D.大量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
C
B
退出
“ 节水保水、优化环境、防止污染”已
成为人类的共识。在下面① ~④ 项中,
你认为与环境的改善不相符的是
① 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② 生活污水排入大明湖
③ 将生活垃圾倒入护城河内或就地焚烧
④ 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循环使用
A. B. C. D.①② ②③ ①④ ①②③
D
退出
×市正在创建国家优秀环境保护城市,
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下列措施切实可
行的是
① 在南北山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
② 实施燃煤区的改造,改善空气质量;
③ 建设污水处理厂,控制工业废水和生活
污水的任意排放;
④ 将生活垃圾分类放置处理,合理使用再
生资源;
⑤ 禁止使用含磷洗涤剂
⑥ 推广使用液化气、天然气燃料汽车
A.②③④⑥ B.①②④⑥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⑥
D
退出
氢能源是一种极其理想的新能源,因为氢气
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且生成物不污染环境。
但氢气作为能源目前还不能广泛使用,分析
其原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虽然制氢的资源很丰富,但制取成本高
B.高效、经济的制氢方法还在研究之中
C.高效、价廉的贮氢材料还在研究之中
D.氢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下就会爆炸
D
退出
盛装酒精的试剂瓶标签上印有的警示标
志是
治理海洋污染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控制工业污水的直接排放
B.控制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
C.禁止各种垃圾入海
D.禁止养殖各种鱼类、贝类等
C
D
退出
“ 绿色化学”是指从技术、经济上设计可行
的化学反应,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负作用。下
列化学反应,不符合绿色化学概念的是
A.消除硫酸厂尾气排放
SO2+NH3+H2O= (NH4)2SO3
B.消除制硝酸工业尾气的氮氧化物污染
NO2+NO+NaOH=2NaNO2+H2O
C.制 CuSO4: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D.制 CuSO4:
2Cu+O2=2CuO; CuO+H2SO4(稀 )=CuSO4+H2O
退出
“ 绿色化学”是 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
“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能
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科学,它包括“原料的绿色
化”,“化学反应的绿色化”,“产物的绿色
化”等内容,其中“化学反应绿色化”要求原料
物质中的所有原子完全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
品中。下列符合“化学反应绿色化”的是
A.化工厂用氨、二氧化碳和水制碳酸氢铵:
NH3+H2O+CO2=NH4HCO3
B.实验室用锌与盐酸制取氢气
C.实验室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
D.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消石灰制氨气:
2NH4Cl+Ca(OH)2 △ CaCl2+2H2O+2NH3↑
A
退出
氯气 (Cl2)泄漏,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导致人、动物中毒、伤亡;氯化氮 (NCl3)
在常温下爆炸,产生的气体对人、畜都有
伤害。下列说法中,不符合科学性的是
A.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
B.三氯化氮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C.三氯化氮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D.化工厂不应建在人口密集的居民区
B
退出
2004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海洋存亡,匹
夫有责”,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海洋,
保护海洋资源,大家应共同努力;献计献策。
下列对海洋的保护措施,你认为不切合实际
的是
A.禁止向海洋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垃圾
B.禁止乱捕滥捞
C.禁止人们靠近海洋,完全实行封闭保护
D.大力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C
退出
面对湖水被严重污染,有人建议:
① 建立拦污闸,对入湖污水预先进行治
理。
② 长江水引入冲洗,使死水变活。
③ 恢复湖中荷藕、菱、水葫芦的种植,
利用植物的净水作用并 将植物叶茎回
收,经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
从长远观点看,你同意 (填序号 ) 方案
,不同意有关方案的理由是
。
③
① 中的工程量太大
② 没有从实质上消除污
物
退出
将下列污染原因与
结果用线连接起来
氟里昂等排放物
砍伐森林
核污染
汽车、燃煤等排放
二氧化硫等
大量使用农药
酸雨
土壤和水污染
放射病和癌症
发病率增加
臭氧层破坏
土地沙漠化
退出
1990年 1月的《中国环境报》刊登了一个案例
“当达摩克利斯之剑落下的时候”,报道了 1989
年 8月间一日晚八时,大雨后河水淹没了湖北宜
昌县鄢家河段公路滚水桥桥面,一辆载有 4.7吨
黄磷 (泥 )的卡车一侧滑出桥面,九桶黄磷泥落
水,车上磷桶倾刻起火。用水和沙子灭火未成,
县消防中队副指导员下令把车上所有剩余黄磷全
部卸入河中,事后未通知环保部门。造成惊人的
后果是:葛洲坝人工繁殖研究所死亡中华鳄 18
尾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胭脂鱼 244尾 (国家二
级保护动物 ),其它死鱼近 40万公斤,等等。事
后,副指导员说:“没料到会造成污染……,书
上说黄磷不溶于水。”县交通副大队长诉苦说:
“我们也不知道黄磷有毒,磷能肥田,长的庄稼
能吃,黄磷也就没有毒吧。”试分析他们的说法
错在哪里?
磷肥中的磷是指磷元素,它是化合态的,
而黄磷是磷的单质 有剧毒。这说明他们
不清楚元素、原子、单质、化合物等概念
的区别和联系,学了也不会应用。
退出
未能再循环的工业社会废物严重侵蚀着环境和
人类健康。我们现在产生的二氧化碳、家庭污
水和其它“无毒”废物的速度超过了自然循环
能够吸收它们的速度。我们还正在越来越大量
地排放着有毒的 (经常是不能由生物过程降解
的 )废物,它们正积聚在土壤、空气和水中。
后果是,我们正在破坏着自然环境 (例如,森
林被酸雨和烟雾毁坏 )、我们的农业系统 (例
如,收成被土壤退化以及空气和水的污染所毁
掉 )和人类的健康 (例如,食物中残留的农药
、人工合成聚合物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室外
的烟雾、被污染的饮用水以及家庭和学校
退出
1.文中关于污染与环境自净能力的关系
可以表述为 ____.
A.环境污染速度超过环境自净能力
B.环境污染速度低于环境自净能力
C.环境污染速度与环境自净能力大体相当
2.二氧化碳浓度增大会导致 _____效应,
对沿海地区的影响是 ___________,对气
候的主要影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提到环境污染的后果主要是在
______、 ______和 _______三方面。破坏自然环境、破坏农业系统、影响人类健康
温室;两极冰雪融化,引起海平面升高,沿海
一些低地和城市将被淹没 全球气温上升、蒸
发加强、气候带范围发生变化 (如现在的农耕
区将变成草原,亚寒带森林区将变成农耕区 )
退出
本课结束,谢谢 !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